蒲公英 - 制药技术的传播者 GMP理论的实践者

搜索
查看: 1064|回复: 5
收起左侧

[申报注册] 【转帖】中药新药上市后再评价模式问答

[复制链接]
药徒
发表于 2014-2-6 13:16: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欢迎您注册蒲公英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四叶花 于 2015-3-7 14:57 编辑

中药临床研究困难有几方面:阳性药选择困难、研究时间仓促、方案设计不周全、只有牵头单位是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对试验方案理解不足,导致实施不力、质控缺位。随着中医药在全球范围内的广泛应用,对中药品种开展上市后再评价的必要性日益突出。鉴于我国药品上市后再评价工作起步较晚,评价体系和评价工具尚不完善,企业对再评价认识较为局限等现状,中药上市后再评价工作开展的广度及深度仍十分欠缺。  
 Q:中药新药上市后再评价与Ⅳ期临床试验有什么区别?
 A:Ⅳ期临床试验是为了考察广泛或长期使用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评价在普通或特殊人群中使用的利益风险以及改进给药剂量等。
  但广义上看,Ⅳ期临床试验包含在上市后临床研究与再评价里面,后者的研究内涵可外延至基因组学、蛋白组学方面的机理探究等。
 A:很多企业会把Ⅳ期临床试验与上市后再评价混为一谈,实际上二者并非完全等同。再评价大致可分基础性研究与临床再评价两部分,主要涉及药学质量标准提高、工艺改进、安全性监测、循证医学等内容,其所需花费也视乎企业进行再评价的目的及所选择的再评价类型。
  在这当中,有一点值得企业注意,就是再评价工作应该贯穿药品的整个生命周期。目前中药注射剂、中药口服制剂的安全性评价都是长期性的,而且再评价的目的不仅是对市场销售有提升作用,它对于产品说明书的完善,包括特殊人群的观察,注意事项、禁忌症、剂量探索等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应该说,现在上市后再评价逐渐为企业所重视,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如获得新药临床试验批件的门槛提高,新药临床研究投入越来越大,监管趋严。在这种转变下,企业更重视对品种的二次开发。另外,中药老品种在确证疗效及安全性方面也需要借助再评价手段。
  
  Q:中药新药上市后再评价的重点在哪?对于组织者和管理者,需要注意哪些方面的问题?
  A:国外的新药上市后再评价偏重于安全性评价,而我国的新药除了要做安全性评价外,还要进行有效性及经济学的评价,尤其是一些过去缺乏充分临床研究论证或药品说明书笼统、不全面、可操作性差的中药,其上市后再评价的重点还是在安全性、有效性和以经济学为核心的风险效益评估上。
  上市后评价目前的主要依据是2009年出台的《药品再评价管理办法(草案)》以及《药品上市后临床试验指导原则(草案)》。这两部草案奠定了再评价管理和技术的基础,但实际操作中存在的一些薄弱环节值得我们注意,如评价结果模糊、评价内容不充分、专业人员不专业、责任主体不重视等。
  就加强上市后再评价的组织管理而言,主管部门应明晰上市后药品的管理分类、管理过程,做到评价结果透明化。在颁发新药证书的同时,明确告知责任人进行哪一类再评价,并将再评价总结的点评以书面形式通知到责任人,实行管理流程的年报公布制。此外,还应加强三甲、二甲机构的培训及档案管理,提高机构再评价的能力。
  我们还可以参照FDA上市后要求与上市后承诺的模式,对过去未做过临床试验、阳性对照药因疗效不佳而撤市淘汰、无阳性对照药研究、简化批准等情形的中药品种提出快速研究(1年内启动,5年内完成)要求,对增加适应症、剂改等中药品种要求稳速研究(5年内完成)。
  A:中药上市后再评价是需要日益重视的一项工作,也是一个系统工程,我们对它的了解和认知度还不够全面清晰。目前这项工作主要由申办方主动发起,临床医生个人提出申报,但存在不够全面、及时、准确的情况,如何确保效益评估的及时、准确与规范,是我们应当考虑的问题。作为组织者,我们要对药物的安全性、有效性、经济性进行评价,我们的评估方案和具体实施办法,可能是我们今后要加强研究的,包括广泛合并用药下的安全性评估如何操作、如何收集OTC的使用反馈信息等,都应当有更科学的设计方案。
  A:国内的新药上市后再评价以安全性为主,同时又提到了有效性。在安全性评价的过程中,我们很多试验设计是基于已有的实验室检测项目,如常规的血糖、肝肾功能等检测指标。因为每个中药都有自己的特色,在Ⅱ、Ⅲ期临床试验时间较短、例数较少的情况下,很多具体问题可能会被“屏蔽”。个人认为,上市后再评价还应考虑新增一些有针对性的安全性指标进行检测。
  另外,从经济学角度看,上市后再评价要为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的制定提供循证支持,但现有的很多上市后再评价都没涉及卫生经济学的评价指标。实际上,不管是提高患者依从性,降低医疗费用,还是提高全民医疗保障水平,这些问题的真实数据都来源于临床试验和再评价,因此,这些经济学指标其实是作为目录药物淘汰及补充的一个重要依据,这方面在未来应得到更多的重视。
  
  Q:对于中药保护品种的临床研究,目前存在哪些困难?
  A:我国的中药保护品种申报制度始于1993年,国家中药品种保护审评委员会于2003年要求企业必须提交中药保护品种的临床试验资料。
  至今,很多中药保护品种的单品种销售已经过亿元,但在开展临床研究上仍存在许多问题。如不少续保的中药保护品种仅在年限即将过期前启动临床试验。由于仓促上马,样本量往往达不到试验组大于等于300例的要求。
  总体上看,中药保护品种的临床研究困难有几方面:阳性药选择困难、研究时间仓促、方案设计不周全、只有牵头单位是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
  此外,三甲、二甲单位对方案理解不足,导致实施不力、质控缺位、档案管理不健全也是一大问题。其中,阳性对照药选择的问题很重要,原则上遵循“公认、同类、择优”,但实际操作起来有难度,我个人认为可考虑近3~5年或近期获得新药证书的同类药。
  A: 中药保护品种的临床研究有以下这几方面难点:一是部分厂家对中药保护品种认识存在偏差,单纯为了“保护”而研究,不是为了品种升级而主动进行相关研究,认为“保不了”只是政策问题,不通过就是政策不合适;二是同品种保护的质量难统一,现在对于多家品种原则上是不保的,但根据统计发现,同品种保护厂家最多的一个药仍有22家之多,各厂家控制标准不完全相同;三是中药保护品种的配套鼓励措施不到位,与药典、基药和医保目录等政策之间没有完全对接上,也影响了药厂开展保护品种再评价的积极性。这些问题的解决都有待产业界与政府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
摘自:新药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楼主| 发表于 2014-2-6 13:16:49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下可能有个傻子说我是假货

点评

做好自己让别人说去吧!  发表于 2014-2-6 13:3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楼主| 发表于 2014-2-6 13:17:46 | 显示全部楼层
知道真相又怎么样?
1、不知道真相永远是傻子,知道了真相,你会义愤填膺,还是一笑了之。
2、不知道真相永远是傻子,知道了真相,至少可以选择不做傻子或者继续做傻子,但是很多人往往选择不了自己。
3、吃饭又怎么样,不吃顶多饿死,饿死又怎么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士
发表于 2014-2-6 13:33:4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楼主| 发表于 2014-2-6 13:40:32 | 显示全部楼层
fsyylf 发表于 2014-2-6 13:33
分享学习

谢谢支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4-2-6 20:14:4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帖声明
1、本站为技术交流论坛,发帖的内容具有互动属性。您在本站发布的内容:
①在无人回复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自助删帖功能随时删除(自助删帖功能关闭期间,可以联系管理员微信:8542508 处理。)
②在有人回复和讨论的情况下,主题帖和回复内容已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您将不能直接删除该帖。
2、禁止发布任何涉政、涉黄赌毒及其他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本站版规的内容,详情请参阅《蒲公英论坛总版规》。
3、您在本站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不要盗用有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请认真阅读上述条款,您发帖即代表接受上述条款。

QQ|手机版|蒲公英|ouryao|蒲公英 ( 京ICP备14042168号-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243455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京)-非经营性-2024-0033

GMT+8, 2025-8-8 05:15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声明:蒲公英网站所涉及的原创文章、文字内容、视频图片及首发资料,版权归作者及蒲公英网站所有,转载要在显著位置标明来源“蒲公英”;禁止任何形式的商业用途。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站及作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