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 - 制药技术的传播者 GMP理论的实践者

搜索
查看: 1304|回复: 4
收起左侧

[社会广角] 儿童服用中药比西药更安全吗?

[复制链接]
药士
发表于 2014-11-24 16:04: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欢迎您注册蒲公英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现在一些家长在孩子生病时自行给孩子服中药,他们认为服中草药比较安全,西药副作用大,小毛病用不着上医院。殊不知,由于中药化学成分复杂,并缺乏严格的临床对照试验研究,很多不良反应尚不明确,婴幼儿的肝、肾等重要器官发育尚未成熟,随意服用中药容易产生毒副作用,甚至可能危害婴幼儿健康。
    孩子为何要慎服中药?
    家庭中给婴幼儿服用的中药最常见的是清热解毒类药。有些家长发现孩子咽喉肿痛、扁桃体炎、暑疮热疖等病,喜欢买些夏枯草、菊花、栀子、鱼腥草、淡竹叶、芦根、生地等中草药,或自备些六神丸、珍珠丸等中成药给孩子服用。但是,由于这类中草药的化学成分较为复杂,含有鞣质、生物碱、挥发油、苷类以及无机盐等有效成分,而婴幼儿的肝脏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代谢功能尚未健全,所以若服用这些煎剂,很有可能会加重肝脏负担,损害肝功能,超量服用中草药也会产生副作用。
中成药也同样。传统中成药六神丸的成分含有雄黄、蟾酥,而这两种成份皆为毒性中药,需要严格地控制它的剂量,如果使用时过量会出现不良反应,可引起消化系统、循环系统的机能紊乱,从而出现恶心、呕吐,甚至心律失常、惊厥等症状。而珍珠丸中含有朱砂成分,朱砂的主要化学成分是具有毒性的硫化汞,少量服用能解毒、安神、明目、定惊,而超量服用或长期服用,肌体受低浓度汞的作用会出现齿龈肿胀、咽喉疼痛、唾液增多、恶心呕吐,以及多梦、记忆力减退、兴奋性加强、不安、失眠等神经症状。所以,家庭中不能滥用中药给孩子“保平安”,一定要在中医医师的指导下给宝宝服用适合的中药 。
    孩子吃中药时为何不要加糖?
    中药汤剂存在着味苦难咽的缺点,所以许多人喜欢在给孩子服用中药时加糖,以减轻药物的苦味,其实这种做法不完全对。因为中医在诊病用药时是运用“辫证论治”的方法,将疾病分为寒、热、虚、实等症,对症下药。热症用凉药,寒症用热药,一旦混淆,就会影响疗效。而中医认为糖也是有药性的,白糖属于凉性,可以祛“火”;红糖属于暖性,可以祛寒。如果在凉性的药物中加了红糖,热性的药物中加了白糖,就会影响中药的疗效。因此,当孩子不肯吃中药时,家长在药中加点糖是可以的,但一定要问清加什么糖,不妨在医生开处方时咨询一下医生,这样就不会因糖而影响疗效。不过家长们还需要注意,即使医生告诉加什么糖,最好也不要加得太多,因为苦味也起着一定的药理作用。对于大一点的孩子,最好的办法是向他讲清服中药的好处,尽量让他自愿接受中药治疗。
    如何减轻中药的苦味呢?
    一是待药稍凉一下服用,因为人的舌头味感与药汤的温度有一定的关系,药汤温度在低于37℃时,苦味明显减弱;二是迅速将药汤含至舌根部咽下,因为舌头是味觉感受器主要分布之处,舌尖是味觉最为敏感的部位,减少药汤与舌尖的接触时间,会使苦味感觉大减;三是服用后立即喝几口温水,这样做既可以有助于肠胃对药物的吸收,又可以消除口腔中苦味成分的残留。
    服用中药什么时段适宜?
    儿童服用中药通常在饭后30-60分钟服用为宜,这样可以避免中药成分对胃黏膜的刺激。喝中药前后一小时最好不要喝茶、咖啡、牛奶和豆浆,以免中药成分与茶的鞣质、咖啡因及蛋白质等发生化学反应,影响疗效。
    中药的服药量与服药方法?
    中药的服用可按照婴幼儿不同时期的特点,不同的药物性质,采用不同的方法给婴幼儿服用。新生儿期给新生儿喂药,每日药量30-50毫升,分9-10次服完。婴幼儿期1~3岁的婴幼儿,每日药量在100毫升左右,分6-7次服完。学龄前期和学龄期3-7岁的幼童,每日药量在300毫升左右,可分3-4次服用。喝中药时,家长应先尝一下,过热容易烫伤儿童咽喉、食道等,过凉又会造成胃部不适,还会影响药效。儿童服汤剂时,不宜硬灌,尽可能鼓励自己服用,或用小勺将药液顺嘴边慢慢喂入。服药后尽量休息一会儿,有利于药物吸收,以免因活动量过大而引发呕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4-11-24 16:43:58 | 显示全部楼层
小孩生病还是去专门的儿童医院或者儿科,家长不要擅自给小儿吃药。

点评

大城市现在这种情况好多了,在农村还存在这些现象!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11-24 17:1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士
 楼主| 发表于 2014-11-24 17:12:43 | 显示全部楼层
凯博思 发表于 2014-11-24 16:43
小孩生病还是去专门的儿童医院或者儿科,家长不要擅自给小儿吃药。

大城市现在这种情况好多了,在农村还存在这些现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4-11-24 17:41:0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大师
发表于 2014-11-25 00:04:31 | 显示全部楼层
西药有风险,中药可能治不好,相对来说医生较可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帖声明
1、本站为技术交流论坛,发帖的内容具有互动属性。您在本站发布的内容:
①在无人回复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自助删帖功能随时删除(自助删帖功能关闭期间,可以联系管理员微信:8542508 处理。)
②在有人回复和讨论的情况下,主题帖和回复内容已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您将不能直接删除该帖。
2、禁止发布任何涉政、涉黄赌毒及其他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本站版规的内容,详情请参阅《蒲公英论坛总版规》。
3、您在本站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不要盗用有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请认真阅读上述条款,您发帖即代表接受上述条款。

QQ|手机版|蒲公英|ouryao|蒲公英 ( 京ICP备14042168号-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243455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京)-非经营性-2024-0033

GMT+8, 2025-10-23 03:17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声明:蒲公英网站所涉及的原创文章、文字内容、视频图片及首发资料,版权归作者及蒲公英网站所有,转载要在显著位置标明来源“蒲公英”;禁止任何形式的商业用途。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站及作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