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 - 制药技术的传播者 GMP理论的实践者

搜索
查看: 1197|回复: 2
收起左侧

【127中药材鉴别】胡黄连鉴别

[复制链接]
宗师
发表于 2014-11-26 08:00: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欢迎您注册蒲公英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胡黄连鉴别
本品为少常用中药,系玄参科植物胡黄连的根茎。

历史
胡黄连始载于宋《开宝本草》。苏恭曰:“胡黄连出波斯国(今伊朗)"。苏颂曰:“今南海及秦陇间有之(今广东、陕西、甘肃),初生似芦,干则似杨柳枯枝,心黑外黄,不枸时月采收”。承曰:“折之尘出如烟者乃为真也”。本草所载胡黄连之产地,今均未发现有分布。其描述的形态与今之胡黄连不同,可能是另一种植物。胡黄连过去一直从印度进口,1960年医科院药物所西藏调查队发现了与印度胡黄连同属植物,经过研究,所含成分基本相同,认为可代进口胡黄连药用。




西藏胡黄连
PicrorhizascrophulariifloraPennell玄参科Scrophulariaceae
[/url]多年生草本。根茎粗壮,横走,节间紧密,常有暗棕色鳞片状老叶及圆柱形的支根。叶近基生,常集成莲座状,匙形,有时为倒披针形,倒卵形至长椭圆形,叶片长2~7cm,宽1.5~3.5cm,边缘除基部外均有钝锯齿。花葶自叶丛中生出,高5~15cm, 被腺毛,花密集成顶生穗状的圆锥聚伞花序;苞片、花萼均被毛;花冠暗紫色或浅蓝色,二唇形;雄蕊4, 2强,着生于花冠管中部;子房2室,胚珠每室多数,花柱细长,柱头头状。蒴果卵圆形,长9~12mm,在顶端4裂。种子多数,种皮有光泽,具网眼。花期6月,果期7月。
生于高寒地区的岩石上及石堆中或浅土层的向阳处,海拔3600~5500m。
分布于西藏南部及云南北部。
采制
秋季采收质量较好。挖取根茎,除去泥土及须根,晒干。
产销
胡黄连 Rhizoma Picrorhizac 主产于西藏,销全国。




西藏产胡黄连的化学成分未经详细的研究,但其苦味度、醇浸出物和水浸出物经测定均与进口的印度胡黄连一致。
印度胡黄连 (Picrorhiza Kurooa Rgl.ex Benth.) 根含胡黄连素(Kutkin)3.4%和D-甘露醇(D-Mannitol)0.5%、香荚兰酸(Vanillic acid)0.1%、 胡黄连醇(Kutki-ol)、胡黄连甾醇(Kutkisterol)0.18%, 以及香荚兰乙酮(Apocynin)。又认为胡黄连素不是一个单一的化合物,而是三种成分:桂皮酰梓醇甙(Picroside I,6′-OtCinnamoyl-catalpol)、香草酰梓醇甙(Putkoside,10-O-Vanilloyl catalpol)及胡黄连甙(Kurro-side),并认为结晶性的胡黄连甙为一稳定的混合物。
果实含抗坏血酸、糖类、淀粉和蛋白质。

功效
味苦,性寒。有清热凉血、燥湿功能。用于小儿惊痫、疳积、泻痢、骨蒸劳热、自汗、盗汗、吐血、衄血、目疾、痔瘘、疮肿等症。用量2~5g。
药理作用
胡黄连水浸剂(1:4)在试管内对堇色毛癣菌等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根的提取物有利胆、抗菌作用,可用于肝炎及尿路感染等。






性状鉴别
[url=http://www.zjtcm.net/wljx/medicine/kejian1/PART85/PD02.JPG]根茎呈圆柱形,略弯曲,稀分枝,长3~12cm,直径0.3~1.4cm。表面灰棕色或暗棕色,粗糙,节间很短,形成密生环纹,具芽痕及小圆形根痕,或有疣状突起的细根残基,上端密被暗棕色鳞片状的叶柄残基。体轻,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略平坦,木栓层灰棕色,皮部淡棕色至暗棕色,木质部黄白色。气微,味极苦。
以条粗、体轻、质脆、苦味者为佳。




根茎(直径3~14cm) 横切面;表皮为一列薄壁细胞,较粗根茎的表皮常不存在。木栓层为数层至十数层多角形略扁平的细胞。皮层薄壁细胞的壁稍厚,有的具数个大的圆形单纹孔或网状纹孔,细胞内含有脂肪油滴。内皮层细胞长方形,中柱鞘有2~3层薄壁细胞。韧皮部薄壁细胞内含有脂肪油珠、淀汾粒或树脂块。束间形成层不明显,木质部由导管、木薄壁细胞和木射线细胞组成,木化。初生射线多数为 9条。髓部由类圆形的薄壁细胞组成,有显著的细胞间隙,有的细胞壁上具有圆形单纹孔或网状纹孔。





1. 粉末灰棕色,按常法进行微量升华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可见到针状、针簇状、棒状结晶。

2. 取粉末5g,置60℃水浴中温浸20分钟,滤过。取滤液1 ml,加三氯化铁乙醇溶液 2滴,发生暗绿色沉淀;另取滤液1ml,加5%α-萘酚的乙醇溶液2滴,摇匀,发生黄白色浑浊,缓缓沿管壁加硫酸0.5 ml,两液接界处显紫色环,振摇后颜色变深,加水稀释发生暗紫色沉淀。
3. 薄层层析 样品制备:取胡黄连粉末0.5g,加10%硫酸10ml,煮沸 15分钟,放冷后,加氯仿5ml,振摇,分出氯仿层,待其挥散至1ml时供点样用。同时用桂皮酸的氯仿液点样做对照。吸附剂:硅胶G (青岛硅胶200目4.3g,石膏0.7g,加水13ml,调匀铺板,于105℃活化1小时)。展开剂:氯仿-甲醇(10:1),展距17cm。显色剂:0.1%高锰酸钾水溶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22-9-22 13:07:02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分享,学习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10-13 19:31:44 | 显示全部楼层
资料不错,谢谢楼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帖声明
1、本站为技术交流论坛,发帖的内容具有互动属性。您在本站发布的内容:
①在无人回复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自助删帖功能随时删除(自助删帖功能关闭期间,可以联系管理员微信:8542508 处理。)
②在有人回复和讨论的情况下,主题帖和回复内容已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您将不能直接删除该帖。
2、禁止发布任何涉政、涉黄赌毒及其他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本站版规的内容,详情请参阅《蒲公英论坛总版规》。
3、您在本站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不要盗用有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请认真阅读上述条款,您发帖即代表接受上述条款。

QQ|手机版|蒲公英|ouryao|蒲公英 ( 京ICP备14042168号-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243455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京)-非经营性-2024-0033

GMT+8, 2025-8-16 14:11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声明:蒲公英网站所涉及的原创文章、文字内容、视频图片及首发资料,版权归作者及蒲公英网站所有,转载要在显著位置标明来源“蒲公英”;禁止任何形式的商业用途。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站及作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