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 - 制药技术的传播者 GMP理论的实践者

搜索
楼主: 仲夏秋夜云
收起左侧

[申报注册] 【国务院】审评审批制度改革情况新闻发布会

[复制链接]
药士
发表于 2015-8-18 10:29:07 | 显示全部楼层
吴浈:

我们也有一些机制性的问题,包括法律的界限。比如,现在有些制度设计不是非常合理,这次改革必须得改,比如鼓励创新方面,我们始终把药品的批准文号和企业捆绑在一起,就造成一种现象。就是研发者只能把产品卖给企业,对于研发者本身而言,积极性就不高,就是一锤子买卖。但是,很多研究人员又不想把产品卖给别人,想自己来进行深度的开发,又逼着他办工厂,买砖买瓦买设备。我们本身就是过剩的产能,这种情况下又使得有些企业还要在过剩产能的基础上再去搞重复建设。所以这样的制度就得改,要把产品的批准文号和产品生产两者分离,实施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


点评

上市许可人制度实施下来,估计研发公司又如雨后春笋样倒处冒了啊  发表于 2015-8-18 13:5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士
发表于 2015-8-18 10:29:53 | 显示全部楼层
吴浈:

现有的制度不完善的地方在哪里呢?鼓励创新,但是我们鼓励创新的概念,在新药上的概念就不行,我们法律上对新药的概念是中国没有上市的产品就是新药,中国没有上市,国外已经上市好多年了,到了中国来就变成新药了,这不合理。所以,新药的概念要变,变成真正的创新产品。比如说仿制药,仿制药就是已有国家药品的标准,国家的标准在国际市场上很多,本身就水平不高,再去仿的话,就是低水平重复,应该鼓励仿好的,仿高端的,所以我们提出应该仿原研,这就是向高处看,这是制度设计方面的问题,过去没有,使得一些申报标准不高,要求不高,申报量过大,审评人员又不够,这种情况下能不积压吗?再加上一些人事制度的改革跟不上,所以现在积压的问题慢慢的越来越重、越来越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士
发表于 2015-8-18 10:31:06 | 显示全部楼层
吴浈:

这次改革怎么办?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就事论事的解决,否则又会出现解决了今天,明天又会来,所以这次改革是综合的。改什么?我们是全方位的,大家看文件,12项改革任务,我不一一跟大家解释,记者朋友们,你们看完了以后,可能解读性比我还好。总而言之,就是要提高药品审评质量,标准得提高,什么叫标准呢?新药概念就得提升上去,仿制药就得像原研药去靠,这样把标准提升了,申报的量就会减少,批准的速度就会加快。所以首先第一个必须得提高批准。第二,必须坚决查处和打击在资料申报过程当中的弄虚作假,不能让这些东西搅乱了我们的秩序,破坏我们的审评。所以我们必须对一些数据进行核查,只要核查发现有弄虚作假,坚决查处,而且有严厉的措施。第三,我们要解决现在的拥堵,怎么来加快?最近国家局在征求意见,可能记者朋友们也知道,关于解决拥堵的政策措施十条,这十条里有九个"不批准、五个加快“,用这样的办法来解决一些积压的问题。第四,我们要鼓励创新,要加快审评,加快什么?把那些好的东西赶快批出去,不好的东西淘汰掉。所以我们最近又在起草关于加快审评的几条措施,这个措施马上也要对外征求意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士
发表于 2015-8-18 10:32:49 | 显示全部楼层
吴浈:

同时我们还要改机制,改革用人机制,改革人事体制,有社会化的理念解决人员不足的问题。同时,在内部按照岗位设定,调动审评人员的积极性。我们还会借助社会资源,包括一些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以及药监系统的现有审评人员,把资源调动起来,我们完全可以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把一些技术力量集中到我们这里来。这样短期内我们人员能够增加,审评理念得到改变,审评的速度就会提升。我想,这些措施如果综合施策,在2016年,初步消除积压,我们觉得还是非常有信心的。到2017年,年度进出平衡,我们也有信心,到2018年,按时限完成审评,就有了基础。


点评

真霸气……2018年啊,希望吴祯届时能够在位,带领大家步入康庄大道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8-18 10:4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士
发表于 2015-8-18 10:33:11 | 显示全部楼层
吴浈:
记者朋友们可能会担心,这种加快是不是会影响药品质量,不要为了快,把不合格的药品批准上市,这种担心是对的。你们担心,我们更担心。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的职责是什么?是保证上市药品的安全和有效,也就是维护公众的利益、保证公众的健康,这才是我们神圣职责。所以在审评问题上,我们要快,但更要好。也就是说,速度一定要服从质量,没有质量的速度,我们不会去加快。对每个上市的药品,一定要确保它的安全和有效,在这个问题上,我们是不会变的,不能变的,也不敢变。所以,大家放心,速度会快的过程当中,一定把质量放在首位,把人民群众的健康放在首位。如果在质量问题上出了问题,再快我们都是有责任的。

点评

直接砍掉一大批速度就快了  发表于 2015-8-18 13:5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士
发表于 2015-8-18 10:33:22 | 显示全部楼层
吴浈:
我也希望记者朋友们以后多给我们提好的意见和建议,使得我们审评过程中的措施和举措不断完善,更加符合大家的要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士
发表于 2015-8-18 10:34:15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方都市报记者:
我有两个问题。第一,为什么要大力推动开展仿制药一致性评价,以及这将对相关药价有什么样的影响?第二个问题,有说法,现在认为开展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可能会引发相关药企行业大洗牌,可能会有一些企业面临着倒逼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怎么样调动企业的积极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士
发表于 2015-8-18 10:34:33 | 显示全部楼层
吴浈:

开展仿制药一致性评价,这是我们自2012年以来一直在做的一件事情。首先大家搞清楚,仿制药一致性评价的基本概念,我们现在的仿制药和原研药在质量和疗效达到一致,开展这样的一致性评价,实际上是对仿制药整体水平提高的一次行动计划,一个巨大工程。

刚才我讲了一件事,就是我们国家的药品,在进入新世纪之前都是由各省审评,在仿制药标准的把握上是参差不齐的,有高有低,有严有宽。进入新世纪以后,做了一件事,就是把各省的地方标准经过整顿以后统一上升为国家标准,大家肯定对这件事情是记得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士
发表于 2015-8-18 10:39:57 | 显示全部楼层
吴浈:

但是,在上升的过程当中,由于时间关系,所以只把标准上升了,有一件事没有做,就是这些产品是不是达到了与原研产品的疗效是一样的,这个工作没做。因此,留下了一个问题,就是现在很多仿制药,特别是在2007年以前批准的仿制药,大家感觉到疗效不是太好,特别是和进口的同类产品相比较,疗效有差别。而且现在市场上很多大量在用的,都是长期使用的老药,换句话说,就是过去批准的药品都在用,但疗效可能没有准确的数字证明它达到了国际水平,这就要补课,对现在市场上存量产品怎么提高质量,让公众得到廉价优质的好药。我们现在“十二五”规划里面明确提出,要开展上市产品仿制药一致性评价,明确提出是对2007年以前上市的产品开展评价。2007年颁布了新的注册管理办法以后,仿制药都是按照原研来对照,但是2007年以前不是这样做的,这就是为什么要开展仿制药一致性评价,一句话,就是要让上市的仿制药的质量有所提高,达到与原研和国际公认产品的相同的水平。


点评

疗效不太好的仿制药,要向原研药看齐,有的就得变更工艺。。。变更工艺是很纠结的问题  发表于 2015-8-18 14:0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士
发表于 2015-8-18 10:40:16 | 显示全部楼层
吴浈:

仿制药怎么做?大家都在想,这么大的量怎么开展?特别是企业在这方面有积极性吗?仿制药的过程当中,肯定要增加成本,企业是不是又要增加投入?又要把这个钱转移到公众身上,使得药品价格提高?大家肯定会想到这个问题。仿制药标准提高,仿制药质量一致性评价势在必行,但是怎么去做?我们这两年做了一些摸索。仿制药提高的基本方法是什么?也就是说你得拿出一个方法出来。我们总局的直属单位中检院摸索出了体外溶出的方法来证明药品的质量和原研是一样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生
 楼主| 发表于 2015-8-18 10:41:07 | 显示全部楼层
红茶. 发表于 2015-8-18 10:32
吴浈:同时我们还要改机制,改革用人机制,改革人事体制,有社会化的理念解决人员不足的问题。同时,在内部按 ...

真霸气……2018年啊,希望吴祯届时能够在位,带领大家步入康庄大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士
发表于 2015-8-18 10:42:37 | 显示全部楼层
吴浈:

要仿制药跟原研一致,原研是谁?这就有个产品制剂的问题,产品制剂拿谁来做标杆?用原研和国际公认,现在有一些原研是50年前、60年前原研的产品,如果原研不生产了怎么办呢?这就找标杆。评价怎么评呢?还要人体重新做试验吗?做试验的话量多大啊?所以到底用体内还是体外?如果体外的话,时间短,成本低。如果用体内,肯定成本高,时间长。所以在这些问题上,我们通过这几年的实验,找到了一些方法,概括起来讲,做这样一个东西,第一要解决什么?必须要解决企业主动参与的问题。如果企业不主动参与,仅仅政府一头热,这项工作想做但做不好,想推可能推不动。解决什么企业的利益问题呢?你让做了一致性评价的企业能够得到好处,比如说标准是我定的,做了仿制药一致性评价意味着一个新的标准诞生,这个标准是我做的,我是标杆。第二做了以后,我这个药就能够替代原研,就能替代进口药,价格肯定便宜。第三招标过程当中我一定要有优势,第四在整个申报、公费医疗等等方面要能够得到报销。一句话,谁做这个事情,谁就受益,解决机制问题。如果解决了体制问题,企业就有了积极性。


点评

招标过程中有什么优势呢?价格高了中不了标  发表于 2015-8-18 14:05
除非给单独定价权,不然没啥实际好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8-18 10:5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士
发表于 2015-8-18 10:44:52 | 显示全部楼层
吴浈:

企业要有积极性,就要落实主体。一致性评价的主体是谁?别把一致性评价主体作为我们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来完成,应该企业是主体。企业在评价过程当中要有自觉性,要有自动行,要有积极性。这个做的过程中,核心是找原研制剂,鼓励企业去找原研。如果找不到原研,那你找国际公认的这个产品的国际先进,拿它来做对照。我们的想法是,体外试验是基础,鼓励做体内试验。体外就是做溶出度实验,溶出度曲线和原研一样的话,我们视同体内等效,这种方法就很简单。但如果说体内溶出度没有条件做,就必须做生物等效,做生物等效是最能证明这个药有效无效和疗效相等的一个重要渠道。


点评

企业都忙着赚钱养人去了,还有闲心去一致性评价?  发表于 2015-8-18 14:0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士
发表于 2015-8-18 10:45:18 | 显示全部楼层
插一句,说这么多名词,这些记者听得懂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士
发表于 2015-8-18 10:46:1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四叶花 于 2015-8-18 14:08 编辑

吴浈:

生物等效参与的人比较少,健康人体,所以容易做一点。把这个方法确定了,我们可以分期分批地完成,第一批,把基本药物目录里面规定的产品在2018年以前完成,一致性评价同时推进基本药物目录以外的产品来做一致性评价,争取用一段时间,也许八年,也许十年,使得上市产品的质量能够全面提高。大家说,八年时间是不是太长?八年时间是太长,但是我们体量很大,用这么长的时间做整体水平的提高,是值得的。国际上也有国家曾经做过,比如说日本,日本在九十年代就做过这个事,到今天为止还没有全部完成,他们都已经做了十多年了,到现在为止还在进行。所以我们用八年十年,也许更长一点时间,把上市产品全部完成。但最起码,可以在最近几年内,我们把市场上常用的药品一致性评价工作提升上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士
发表于 2015-8-18 10:46:57 | 显示全部楼层
吴浈:

提升完了以后的产品,价格肯定会提高的,毫无疑问,因为增加了成本。第二,是照高标准做,所以价格会提高一点。但是我想这种价格的提高和质量的提高是相匹配的,如果说我们追求低价格,说实话,低价格就没有好药,药的质量就不可能达到那么好。所以会有所提高,但是我想,这种提高公众可接受。首先它和原研比,一定是低很多的,第二和过去比,略有提高,但是幅度不是非常大,因为仿制药的竞争非常强。所以我想,价格的增长,稍微提高一点,我觉得正常,只要在合理范围内可接受的程度,企业的利益空间是在恰当的范围,我想这个事大家也是能理解的。


点评

这个“略有提高”,弄得好,大家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控制不好,有人就要当靶子。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8-18 10:4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士
发表于 2015-8-18 10:48:29 | 显示全部楼层
红茶. 发表于 2015-8-18 10:46
吴浈:提升完了以后的产品,价格肯定会提高的,毫无疑问,因为增加了成本。第二,是照高标准做,所以价格会提 ...

这个“略有提高”,弄得好,大家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控制不好,有人就要当靶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士
发表于 2015-8-18 10:50:35 | 显示全部楼层
彭博新闻社记者:

关于跨国药企的创新药进入到中国,一般会面对五年或更长的滞后期,请问这一轮改革对这个滞后期有没有可能缩短?改革有没有设定一个目标,说在多长的时间内可以把滞后期缩短到多少,有没有具体目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士
发表于 2015-8-18 10:50:57 | 显示全部楼层
吴浈:

跨国公司对这个问题普遍关注,这也是这几年来我们和一些国家的交往过程当中,大家讨论比较多,提问比较多,同时也是食药监总局这两年研究比较多的问题。首先第一个要讲清楚,为什么国外的产品在中国上市会晚几年,任何一个药首先是在一个国家上市,然后再到另一个国家来。创新药往往都是在美国、欧盟、日本、加拿大、韩国、澳大利亚等等,上市以后接下来再到另一个国家,叫进口。中国是一个仿制药为主的国家,创新的产品有,但不是太多,因此这里面有大量的进口药,特别是创新药进口到中国来,这是短期内的一种现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士
发表于 2015-8-18 10:51:58 | 显示全部楼层
吴浈:

每个国家都有个规定,一种创新药进入一个国家以后,必须要得到这个国家药品监管部门的审批。因为要审批,所以肯定就滞后。但是各个国家的审批要求又不一样,在我们国家,进入我们国家的创新药品应该要完成一些中国人身上的实验数据,包括有效性,包括安全性。因为人种差异,每种药品在不同人种身上的反应是不一样的,所以必须摸索到在中国人身上的有效剂量和不良反应的程度,这也是保证中国公众用药安全的一项举措,任何药品监管部门都必须履行此责任。所以实验就要有时间,这个实验必须要有一年、两年、三年来完成,所以进入我们国家的创新药往往比国外会晚一两年、两三年,这在其他国家都是共有的现象。但是在我们这里可能会显得比较突出,就是时间,你刚才讲了是五年,这个五年和当前的审评积压是关联在一起的。现在的审评积压是积压在排队上,不是积压在审评上,就是排队在等待审评,一旦启动审评速度还是很快的。国外的产品如果到中国来,要进口,必须批准它开展临床实验,它必须等待审评,这个等待有时候就需要一年两年,加上临床实验又要一年两年,加起来三年五年就有可能。这种现象,过去历来就有,但是过去大家对这个可忍受,意见不大,但是这几年不一样,因为国际之间交往很多,创新药希望更多的在全球使用、在范畴上使用,造福公众。我们国家这几年经济的发展,公众对健康需求的提升,也迫切希望越快得到创新药品,治疗现在已经出现的一些疾病。正因为有这样强烈的愿望,所以对进口慢一点的问题反映比较突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帖声明
1、本站为技术交流论坛,发帖的内容具有互动属性。您在本站发布的内容:
①在无人回复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自助删帖功能随时删除(自助删帖功能关闭期间,可以联系管理员微信:8542508 处理。)
②在有人回复和讨论的情况下,主题帖和回复内容已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您将不能直接删除该帖。
2、禁止发布任何涉政、涉黄赌毒及其他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本站版规的内容,详情请参阅《蒲公英论坛总版规》。
3、您在本站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不要盗用有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请认真阅读上述条款,您发帖即代表接受上述条款。

QQ|手机版|蒲公英|ouryao|蒲公英 ( 京ICP备14042168号-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243455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京)-非经营性-2024-0033

GMT+8, 2025-10-9 19:25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声明:蒲公英网站所涉及的原创文章、文字内容、视频图片及首发资料,版权归作者及蒲公英网站所有,转载要在显著位置标明来源“蒲公英”;禁止任何形式的商业用途。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站及作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