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 - 制药技术的传播者 GMP理论的实践者

搜索
查看: 3333|回复: 3
收起左侧

土鳖虫鉴别

[复制链接]
宗师
发表于 2016-10-13 12: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欢迎您注册蒲公英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土鳖虫鉴别
本品为次常用中药。一名地鳖,"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陶宏景称其形扁如鳖,故名土鳖。

原昆虫

1.地鳖 别名:蠊、蟅虫、蜚、负盘、香娘子、茶婆虫、过街、石姜、卢蜰、滑虫、土鳖、地蜱虫、簸箕虫、蚵蚾虫
Eupolyphaga sinensis walk.--蜚蠊目Blattaria,蜚蠊科Corydiidae,地鳖亚科Polyphaginae(Heterogamidae)
[/url]雌雄异形,仅雄虫有翅,雌虫无翅。雌虫长约3厘米,身体上下扁平,黑色而带光泽。头小,向腹面弯曲,口器为咀嚼式,大颚坚硬,触角丝状,长而多节,复眼发达,环绕触角如肾脏形,单眼2个,前胸扩大如盾状,前狭后阔盖于头上;雄虫前胸呈波状纹,有缺刻,具翅2对,前翅革质,后翅膜质,不用时摺成扇状,善走能飞,但不常用其翅。腹部第一腹节极短,其腹板不发达,第八、九两腹节之背板缩短,尾须1对。雄虫第九腹板有腹刺1对,雌虫第八、九两腹板缩藏于第七腹板之里面。生殖器不突出。足3对,发育相等,具细毛,生刺颇多,基部扩大,盖及胸腹面及腹基部分。跗节5,具2爪。
蜚蠊为地鳖的不完全变态昆虫。卵藏于甲壳质卵鞘内,常附着于雌虫尾端,产卵于墙缝隙隐蔽处,鞘中之卵排列整齐。幼虫孵化时,卵鞘一端破裂,幼虫由卵鞘外出。初孵化幼虫为白色,逐渐变深褐色,老熟为黑色带光泽。幼虫无翅,形态与成虫相似。完成一个生活史约经3年。一生脱皮9~11次。卵期约2个月。幼虫期在二年以上。每雌虫一生产卵鞘8~11个。每卵夹含卵粒10个左右。此虫为杂食性,喜食腐植质及淀粉等物。日间隐伏不动,晚出觅食。多生活于野外树根落叶层及石块下,米粮店有糠之处,及仓底或油榨坊阴湿之处。
分布于全国各地区。
2.冀地鳖
Polyphaga plancyi Bol.--鳖蠊科Corydiidae
[url=http://www.zjtcm.net/wljx/Medicine/kejian6/PART55/PD02.JPG]
形态与上种相似,仅雄虫具翅,雌虫无翅。雄虫体长2.2厘米。雌虫体长3.0~3.6厘米。表面暗褐色。雄成虫前胸前缘弓起,前翅亚缘脉分枝明显,径脉、中脉及肘脉纵行,脉间具显著之横脉。臀域颇短。
生活习性与上种相似。
多栖息于厨房、灶脚、阴湿处。
分布于北京。
3.东方后片蠊
Opisthoplatia orientalis Burmeister--蜚蠊科Corydiidae
[/url]雌雄虫形态相似。雌虫长2.7~3.3厘米。雄虫长2.2~2.4厘米。体色黑褐。头部亦位前胸之下。眼不发达,眼间区宽。前胸背板呈三角形。两侧后角近于垂直。前侧缘有淡黄色镶边。前后翅均退化为翅基,末端尖削。足粗短,腿节下缘有巨刺。腹节腹板雌虫仅见七节,雄虫可见八节。尾顶粗短。
孳生于油坊、酱坊、厨房的灶墙脚下及墙角的阴湿松土中,以土中的有机物质为营养。
分布于我国南部,如福建;此外,澳门、香港亦有。
采制
5~8月为捕捉期。一般用食饵引诱(最好用麦麸皮炒焦后摊在地上)或夜间用灯光引诱。捉到后放入磁罐中,加入沸水烫死,晒干,或用炭火烤干。
[炮制] 
拣净杂质,用沸水洗净,晒干或焙干。
产销
本品为干燥虫体。
[名称] 
1.土鳖虫Eupolyphaga 别名:土元、土虫、地乌龟、臭虫母子、灰鳖虫。
2.金边土鳖Opisthoplatia
[产地及销售习惯]  
1. 土鳖虫:主产于河南南阳、信阳、许昌、新乡、郑州,江苏南通、海门、启东、崇明、无锡、吴县,浙江海宁、桐乡,安徽阜阳、蚌埠,河北保定,山西沁源、屯留,山东威海,湖北恩施、襄阳、随县、孝感以及内蒙古、陕西、湖南、福建等地亦产;以河南产量最大,供应全国。江苏、浙江所产个小,体厚而轻,腹中无土,品质最优,称"苏土元",主销华北、东北地区。其它地区所产个较苏土元为大,腹中含土,体重,质较次,称"大土元"或"汉土元"。
2. 金边土鳖:主产于福建浦城、建阳,湖北襄阳,以及广东、广西,主销两广和出口。
化学成份
含挥发油、蛋白质、糖类、甾体及17种氨基酸。
效用
[性味]  咸、寒。有毒。
[功用]  破瘀血,通月经。
[主治]  妇女血瘀经闭,癥瘕腹痛;跌扑损伤、瘀血肿痛等症。
[用量]  2.5g~5g。
[禁忌] 孕妇及无瘀积者忌用。











性状鉴别
[url=http://www.zjtcm.net/wljx/Medicine/kejian6/PART55/PD04.JPG]1.土鳖虫:虫体呈卵圆形而扁平,长2~3厘米,宽1~2厘米。头部一端较窄,尾部较宽。背面紫黑色,呈甲壳状,为九个横节复瓦状排列而成。腹面深棕色有光泽,可见头部形小、呈棕黑色,并有触角一对,但商品中多已脱落。胸部有足三对,弯曲。腹部隆起,可见弯曲的节。尾部节较宽而略尖。质松脆,易破碎。腹内有灰黑色物质。气腥臭。(照片上)
以整齐、不碎、油润光泽、干净无泥土者为佳。
2.金边土鳖:虫体呈长卵形而扁,长3~3.5厘米,宽1.5~2厘米。背面黑棕色有光泽,呈甲壳状,有十个横节,第一节较宽,边缘有黄色狭边,以下九节边缘为红棕色,每节均有锯齿,第二、三节的两侧各有一对特异的翅状物。虫体全部盖于甲壳下。腹面红棕色有光泽。头部触角多已脱落。其余均与上种相同。(照片中)
以整齐、不碎、身干、油润光滑、干净者为佳。





伪品
伪品
伪品


附注
[url=http://www.zjtcm.net/wljx/Medicine/kejian6/PART55/PD04.JPG][/url]龙虱Cybister:为鞘翅目龙虱科(Dytiscidae)昆虫东方潜龙虱Cybister tripunctatus orentalis Gschew的干燥虫体。产于湖南长沙、衡阳,江苏吴县,福建、浙江、广东;此外,湖北、四川等省亦有分布。多生活于池沼水田中或河沟多水草之外。俗名水龟子、水鳖虫,其幼虫俗名水老虎。原昆虫体长圆形,长2.4~2.8厘米。背面深橄榄绿色,唇基、前胸背板外缘、鞘翅两侧绿黄色,足暗红色。头部接近扁平,中央微隆起。前头两侧有浅凹陷及小点刻。触角黄褐色。唇基前缘直,近前角处有一横陷。上唇狭,两端圆,前缘中央弯曲,呈半月形。腹眼突出。前胸背板横阔。鞘翅有三行稀疏的纵点,点纹等宽,不明显。腹部3~5节两侧有绿黄褐色斑纹。前脚黄褐色,后脚红褐色,中后跗节暗色。雄性前跗节基部三节扩大,有吸盘。(照片下)
药材为干燥的虫体。呈长卵形。长1.5~2厘米。全体有光泽。背面黑色。有一对较厚的鞘翅,边缘有棕黄色狭边。除去鞘翅,可见浅色的膜翅两对。腹面红褐色至黑褐色。胸部有足三对,前足两对较小,后足一对较大。腹部有横纹。质松脆。气腥,味微咸。
过去市场将蟅虫和地鳖虫分为两物,以龙虱作蟅虫作,土鳖虫不作蟅虫用,据文献记载及现在市场情况,土鳖虫即蟅虫,龙虱不再叫作蟅虫。
以上三种药材检索表:
1. 虫体无翅
..2.头部边缘有棕黄色镶边……………………………………………………………金边土鳖
..2.头部边缘无棕黄色镶边………………………………………………………………土鳖虫
1. 虫体有翅…………………………………………………………………………………龙虱

市场商品有以上三种。据本草记载,陶宏景称:"形扁如鳖,故名土鳖,有甲不能飞,小有臭气……"。苏恭称:"此物好生鼠壤土中及屋壁下,状似鼠妇而大者寸余,形小似鳖,无甲而有鳞也。"苏颂又称:"蟅虫生河东川泽及沙中、人家墙壁下,土中湿处,状似鼠妇,而大者寸余,形扁如鳖,但有鳞而无甲,故名土鳖……。"从上述的外形性状及生活习性来看,均与今之土鳖相符,故本草上记载的蟅虫即土鳖虫而非龙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6-10-13 12:38:05 | 显示全部楼层
以前辽宁这边兴起过一段养地鳖虫的热潮,后来不了了之了。小时候最爱玩的就是坐在沙子堆上面找地鳖虫的小窝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6-10-13 12:58:55 | 显示全部楼层
以前家里的灶边常会发现,大人都不让逮,说是对扭伤淤血作用很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士
发表于 2016-10-13 21:30:1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帖声明
1、本站为技术交流论坛,发帖的内容具有互动属性。您在本站发布的内容:
①在无人回复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自助删帖功能随时删除(自助删帖功能关闭期间,可以联系管理员微信:8542508 处理。)
②在有人回复和讨论的情况下,主题帖和回复内容已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您将不能直接删除该帖。
2、禁止发布任何涉政、涉黄赌毒及其他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本站版规的内容,详情请参阅《蒲公英论坛总版规》。
3、您在本站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不要盗用有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请认真阅读上述条款,您发帖即代表接受上述条款。

QQ|手机版|蒲公英|ouryao|蒲公英 ( 京ICP备14042168号-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243455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京)-非经营性-2024-0033

GMT+8, 2025-5-4 13:03

Powered by Discuz! X3.4运维单位:苏州豚鼠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声明:蒲公英网站所涉及的原创文章、文字内容、视频图片及首发资料,版权归作者及蒲公英网站所有,转载要在显著位置标明来源“蒲公英”;禁止任何形式的商业用途。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站及作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