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注册蒲公英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中药的“矛”与“盾”
我们都知道中药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而中医理论又源于中华文化。我们中华文化虽然有众多学派,但归根结底都是体现“和”为贵的思想。
外国人就感觉中国人圆滑,这样也行,那样也行,没有原则的“和事佬”。其实,是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没有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就像一个大熔炉,什么都可以往里装,包括周总理在建国初期面对各国千差万别的政治体系提出的求同存异何尝不是根源于这中华文化,才使得中国与各国的外交没有陷入矛盾的争论中,而是广结善缘。 和,即和谐也。何以和谐,平衡也。只有矛盾双方力量达到平衡状态,才能保证相安无事。人生病了,就是体内阴阳出现失衡的外在表现。所以这时就需要外界的东西去平衡这种关系。古人从生活经验中发现某些食物正好可以起到这个作用,而食物大部分来源于动植物,且发现具有温热寒凉的属性。经过总结形成热者寒之,虚则补之的中医理论。 同样,学过中药的都知道,很多时候治病光一味药是不够的,需要进行组方。因为病是千差万别的,即使症状一样用的药很可能也不一样;另外,单味药可能药力不够或者自身有毒副作用,这时就需要别的成分来增强药性或中和毒性。所以我们中药的成分是复杂的,有效成分也并非单一的。所以,组方君臣佐使才能共奏治病之效。 可现如今,我们的标准却非要测定其中的某一物质作为药材合格的标准。可乎?而有些药企为了防止被标准这把“矛”所伤,人为添加这种物质或偷偷采用其它手段使这一成分达标。从而导致中药自身出现病态,失去了治病的基本原则。
不要吝惜你给我的赞,因为那是我前行的动力,更多精彩也将为你绽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