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币
UID25184
帖子
主题
积分220890
注册时间2012-4-1
最后登录1970-1-1
听众
性别保密
|
欢迎您注册蒲公英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浙江江南征文】中药传统之曲剂
曲剂 ,方剂学名词。系药物剂型之一。将药末与面粉混合掺匀,使之不干不湿,经发酵后切块而成。多入脾胃而助消化。如六神曲、半夏曲等。
起源:《尚书·说命》记载公元前12世纪时商王武丁和大臣傅说的对话中就有“若作酒醴,尔维曲”,其中“曲”是指含酵母的酒曲,“”是发芽的谷物,就是将糖化和发酵法合在一起。《本草经疏》中曰:“古人用曲,即造酒之曲,其气味甘温,性专消导,行脾胃滞气,散脏腑风冷。”说明了中药临床应用之曲是在酿酒业发展的基础上而出现的,曲与酒相维系。后来人们通过在酒曲的基础上加入其他药物而制成专供药用的各类曲剂。
曲剂在生产与贮藏期间应符合下列有头规定:
一、除另有规定外,曲剂一般将药材粉碎成粗粉,与适宜的粘合剂制成软材,经发
酵处理,制成块状或颗粒状,晒干或低温干燥。
二、曲剂发酵时,须选择适宜的环境,室温宜控制在30℃左右,相对湿度应保持85
%。
三、曲剂大多呈块状,个别呈颗粒状。块状曲剂形状应完整,不易松散,表面粗糙,
质脆有霉斑。
【水分】 照中国药典水分测定法(烘干法或甲苯法)测定,
除另有规定外,水分不得超过8.0%。
【重量差异】 按一次(或一日)服用剂量分装的曲剂,应作重量差异检查。
检查法
取供试品10块或10包,除去包装,分别称定重量,每块(包)与标示重量相比较,
重量差异限度不得超过±10.0%。超过重量差异限度的不得多于2块,并不得有一块超过
重量差异限度的一倍。
这些曲剂在临床运用上各有侧重,极易混淆。现将这些曲制剂的制法、功效及适应症分述如下。
六神曲
又称神曲、六曲,为临床上最常用的一种曲。先将鲜青蒿、鲜苍耳、鲜辣蓼切碎;赤小豆碾末,杏仁去皮研碎,混合拌匀后加入麦麸、白面,用水合成团块,压平后用麻袋覆盖,令其发酵,至外表长出黄色菌丝时取出,切成约3厘米见方的小块,晒干即成。其性温,味甘辛,入脾、胃经。据测定,主要成分为酵母菌,还含有挥发油、苷类、脂肪油及维生素B等,具有健脾和胃、消食调中的功效,临床上用于治疗饮食停滞、胸痞腹胀、呕吐泻痢、产后瘀血腹痛、小儿腹大坚积等症。六神曲既可生用,亦可炒黄或炒焦。炒焦用消导作用更强。六神曲可煎汤内服,亦可入丸、散。对丸剂中有金石药品难以消化吸收者,可用神曲糊为丸,如磁朱丸中就用较多的六神曲与磁石研粉,加入朱砂制成丸剂,以利吸收,发挥药效。
注意:脾阴虚、胃火盛者忌用;孕妇慎用。
六神曲、神曲
【来源】为面粉、麸皮与其他药物混合经发酵而成的加工品。
【制法】
原料配方各地不一:
1)面粉、麸皮各50斤(或单用面粉100斤),赤小豆3斤,杏仁3斤,鲜青蒿5斤,鲜苍耳草5斤,鲜辣蓼5斤。
2)北京处方:白面100斤,杏仁4斤,赤小豆4斤,蓼子4个(把)(包括青蒿、苍耳草、辣蓼)、麻叶4斤。
【炮制】
1)先将赤小豆煮烂,杏仁碾成泥状,鲜青蒿、鲜苍耳草、鲜辣蓼切成碎末,再与面粉、麸皮混合,加清水适量搅拌揉成团块,置于30~37℃湿润处,用浸润的麻袋或粗布盖好,经常保持湿润,待其自然发酵,经2~3天至有香气,生出霉衣时取出,晒干。
2)先将赤小豆研粉,杏仁研成泥状,与面粉混合均匀;鲜青蒿、鲜苍耳草、鲜辣蓼煎汤适量,再与上混合粉拌匀揉成团,用麻叶包裹压成块,发酵(同上法)。
用时砸成小块,放锅内炒至焦黄色,晾凉即可。
【性味】甘、辛,温。
【功能主治】消食,健胃。用于消化不良,食积腹胀,腹泻。
【用法用量】2~5钱。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建神曲
又称建曲、范志曲,它是取枳壳、枳实、木香、槟榔、大黄、使君子、防风、羌活、厚朴、元胡、莪术、良姜、麦芽等44味中药研为细末,加入赤豆、小麦拌匀,以青蒿、赤柱草、苍耳草煎汤和药,反复揉匀发酵而成。其性温,味苦,具有健脾消食、理气化湿及解表的功效,适用于感冒风寒,头痛、食滞胸闷、腹痛吐泻、痢疾、小儿伤饥失饱等症。它最大特点是适宜食滞不化兼感风寒者。《药性考》称其“搜风解表,调胃行痰,止嗽、疟、痢、吐泻;能安温疫岚瘴,散疹消斑。感冒头痛,食滞心烦,姜煎温服,或二、三钱。”服法同上。
半夏曲
始创于明代的《韩氏医通》,是将生半夏、法半夏各半,研成粉末,再用生姜汁和面粉加温开水调成稀糊,倒入半夏粉中揉搓成团,发酵后,以木制模型压制成小块,晾干而成。本品性平,味苦辛,具有止咳化痰、消食化积的功效,用于治疗咳嗽痰多、苔腻呕恶等症。以半夏入曲,取其燥湿化痰之力,对治疗寒湿生痰具有良好疗效。
处方
白面3斤,苦杏仁6两,鲜辣蓼草8两,半夏(姜制)1斤,赤小豆6两,鲜青蒿8两,鲜苍耳草8两。
功能主治
咳嗽痰多,停食作呕。
用法用量
以鲜草3味,煎水和成曲服。
摘录
《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济南方)。
咳嗽痰多
咳嗽痰多,是呼吸道疾病的常见症状。痰是呼吸道分泌出的黏液,通过咳嗽把痰排出,可保持呼吸道自洁和通畅;若不排出,不仅疾病难愈,而且容易堵住呼吸道,造成呼吸不畅,严重者引起呼吸困难,危及生命。小儿由于免疫力弱,较成人更容易感冒受凉,诱发呼吸系统疾病。此时,孩子喉咙里会有许多黏稠的痰液咳不出来,呼噜作响,脸也憋得通红,看上去非常难受。
常见病因
1、肺热咳嗽痰多
肺热咳嗽痰多是由于风热邪毒犯肺,或风寒化热,肺受热毒所灼,失于宣降清肃,痰热内部导致肺内郁热,出现以咳嗽为主的一种症候,常在肺热感冒、无感冒症状后出现。肺热咳嗽常多见于免疫力低下的儿童,主要表现为反复咳嗽。
临床主要使用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等中成药治疗,能明显促进咽部和支气管纤毛的蠕动加强排痰作用,同时药液能覆盖在发炎的咽部粘膜上,缓解炎症刺激,镇咳作用显著而持久。肺热咳嗽主要症状之一为反复咳嗽,常伴有恶寒发热,咳嗽胸痛,痰少而粘,呼吸不利、口干咽燥,舌苔薄黄。部分还伴有胸胁隐痛、气短乏力、自汗盗汗,低热或潮热,面色少华,形体消瘦等症状。
2、支气管炎、肺炎痰多
小儿支气管炎通常是由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等病毒性感染引起的并发症,也可能由细菌感染所致,是小儿常见的一种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气管炎,初期为干咳,痰量逐渐增多,渐成粘液脓性痰。治疗不彻底容易转为慢性支气管炎,以持续性咳嗽为主,多月不愈,早晚加重,尤以夜间为明显。痰量或多或少,以咳出为快。临床在缓解期可以用一些止咳平喘的中药制剂,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症状。
3、肺燥咳嗽有痰
燥邪伤肺所致的咳嗽。其证咳嗽痰少,喉中声哑,烦渴引饮,大便秘涩,肌肤干燥。临床主要表现为反复咳嗽、咳黄痰,伴有口干、咽痛、便秘、身热或伴有喘息等症状,舌质红、苔薄黄或黄腻、少津。治宜清燥润肺,用清燥救肺汤等。
护理须知
保持室内空气清新,经常开窗通气,加强空气消毒。做好痰液的消毒。重视口腔清洁,咯痰后应漱口。根据病灶位置以空心掌拍背或体位引流,以便痰液排出顺畅。蒸汽吸入可使痰液稀释便于咳出,还可减轻气管和支气管粘膜的充血和水肿,减少咳嗽,需注意的是,应避免蒸汽过热伤害到宝宝。
沉香曲
先将木香、霍香、檀香、降香、砂仁、白蔻、郁金、枳壳、槟榔等23味中药研成粉,混合均匀,另取六神曲捣碎做成稀薄浆糊,与上列之混合粉末搀合均匀,做成软材,压入己用沉香粉铺匀的模具中成型,然后取出干燥即可。其性温,味苦香,具有理脾胃气、疏导化滞、消除胀满、去痛止泻的功效,适用于感冒风寒、食积气滞、胸闷脘胀、胁肋作痛、呕吐吞酸等症。多入群药煎汤内服。
注意:阴虚内热者慎用。
采云曲
是用焦神曲、炒白术、薄荷、枳壳、麦芽、厚朴、焦山楂、紫苏、肉桂、青皮、羌活、桔梗、木香、白芷、槟榔、甘草、陈皮、草果、檀香、半夏、茯苓、干姜、白芍等27味中药制成,具有祛风散寒、健胃消食的功效,用于治疗感受风寒、饮食停滞、胸闷腹胀、呕吐嗳酸、消化不良等症。现有制成颗粒剂的中成药,包煎取汁服或用开水冲服,更为方便。
注意:风热感冒、过敏体质者及孕妇忌服;服药期间忌食生冷油腻。
霞天曲
出自《本草备要》,先将霞天膏(黄牛肉煎汁炼成)用热水加热使之溶解,然后与半夏、焦白术、茯苓、党参、炙甘草、陈皮等中药研成的细末混合均匀,放入涂有麻油的模具中成型,取出晒干即成。其性温,味甘微苦,入脾、肺二经,具有健脾益胃、化痰蠲饮的功效,用于中气虚馁、体倦腹胀、宿饮痰核等症。 《本草备要》载:霞天曲“治沉疴痼痰,功效最烈。”《饮片新参》亦载其:“健胃化痰,消宿饮、癖块、痰核。”
出处《本草备要》
来源为半夏等药和霞天膏制成的曲剂。
制法制半夏,焦冬术、白茯苓各9斤,党参12斤,炙甘草4.5斤,广陈皮4.5斤,霞天膏12斤。先将霞天膏置适当容器中用热水并加热使之溶解。其他各药料粉碎后,将溶解的霞天膏倾入,混合均匀,通过涂有麻油的模印进行印曲,然后晒干。
《本草备要》:"黄牛肉煎汁炼膏(即霞天膏)和半夏末为曲,草盫七日,待生黄衣晒干,悬挂风处。愈久愈良。"
性味《饮片新参》:"甘微苦,温。"
归经《本草再新》:"入牌、肺二经。"
功能主治健脾益胃,化痰蠲饮。
①《本草备要》:"治沉疴痼痰,功效最烈。"
②《饮片新参》:"健胃化痰,消宿饮、癖块、痰核。"
③《药剂学》:"健脾养胃。治中气虚馁,体倦腹胀。"
用法用量内服:开水或黄酒溶化,3~5钱;或入丸、散、膏剂。
注意《饮片新参》:"内热燥痰者忌用。"
摘录《中药大辞典》
注意:内热燥痰者忌用。
曲末酒(下痢泄泻)
【来源】《普济方》 【配方】曲末。 【制法】用好曲末五升,微熬令香,温情醇酒令至熟,和曲末一升。 【主治】治久冷痢不纯白者,由积卧冷处,经久病发,遂令脾胃俱冷,日夜五六十行,大小腹痛不可忍,凡白痢属冷,赤痢属热。 【用法】空腹顿服之,日三服,若至食时,捣蒜一升令至熟,下姜、椒末调和如常食之法,惟须稠,勿加盐,以水和面二升作淳饼,极烂煮之,干漉,热内蒸蒜,臼中相和,一顿食之,少与余食,至饥时仍准前食曲末酒,比至瘥来,少食余食,以此法治,不过两日,无有不瘥。
神曲酒二(跌打损伤)
【来源】《奇效良方》 【配方】陈久神曲一大块,老酒适量。 【制法】将神曲烧通红,淬老酒,去神曲。 【主治】挫闪腰痛,不能转侧。 【用法】通口吞青蛾丸两服顿愈,一方不用青蛾丸,只服酒后,仰卧片时,未效再服。
陈曲散
陈曲散--《圣济总录》卷一五三 【处方】陈曲(炒)3两,大麦糵(炒)3两,生地黄(切)9合,白术8两,牛膝(酒浸,切,焙)9合,桑耳(锉)9合,干姜(炮)8两,当归(锉)13两半,生姜(切)9合,桃仁(去双仁皮尖,炒)6合,杏仁(去皮尖双仁,炒)6合,陈橘皮(汤浸,去白)8两。 【制法】上捣如泥,纳瓶中,以物盖密封之,勿令泄气,于一石米上蒸之,饭熟出之,停屋下三日,开出晒干,再为散。 【功能主治】妇人腹内冷癖血块,虚胀,月经不调,瘦弱不能食,面无颜色,状如传尸。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空腹温酒调
二曲散
二曲散--《赤水玄珠》卷九 【处方】神曲两半,白酒药2丸。 【制法】上为末,清水调,捏成饼子,慢火上炙黄,为末。 【功能主治】饮酒成积,粪后下血不止;亦治泄泻。 【用法用量】每服2钱,白汤下。 【摘录】《赤水玄珠》卷九
二曲丸
二曲丸--《百一》卷五 【处方】神曲半斤(为末,枣肉搜和成饼,候干,慢火炙),半夏半斤(为末,生姜自然汁搜成饼,候干,慢火炙)。 【制法】上为细末,枣肉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脾虚痰盛,不入食。 【用法用量】每服50丸,生姜汤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百一》卷五
阿胶神曲煎
阿胶神曲煎--《鸡峰》卷十四 【处方】神曲6分,干姜6分,当归3分,白术3分,人参2分,阿胶2分,甘草1分。 【制法】上为细末,面糊为丸,如小豆大,以白面为衣。 【功能主治】冷痢。 【用法用量】每服50丸,水1盏,煎令沸,入药煮熟,以匙抄含之,1日2-3次。 【摘录】《鸡峰》卷十四
范志神曲--《卫生鸿宝》卷一
【处方】香附2两,槟榔2两,乌药2两,白芷2两,茯苓2两,桔梗2两,玄胡2两,枳壳2两,五灵脂2两,苏子2两,山楂2两,郁金2两,车前2两,黄芩2两,甘菊花2两,木通2两,莱菔子2两,赤苓2两,泽泻2两,陈皮2两,柴胡2两,白扁豆2两,砂仁2两,枳实2两,大麦芽2两,防风2两,干葛2两,苍术(米泔浸)2两,木香2两,薄荷2两,白术2两,栀子2两,赤小豆2两,丁香2钱,肉豆蔻4钱,羌活6钱,沉香6钱,小麦1斤(盦芽,晒干)。
【制法】上为细末,用干面1斤做成曲糊,将药拌入作方块,放食盒内,用桃叶衬盖,庵黄起毛,即取出晒干。
【功能主治】搜风解表,开胸快膈,调胃健脾,消积进食和中,解酒止泻,利水,痘疹初发用托邪毒外出。主治四时不正之气,感冒发热,头眩,咳嗽,及伤食腹痛,痞满,呕吐,泄泻,不服水土,瘴气,疟,痢,痘疹初发。
【用法用量】大人每服3钱,小儿钱半。外感发热,头眩,咳嗽、疟,痢,呕吐,俱加生姜同煎;泄泻加乌梅同煎;痢疾加倍将陈武夷茶同煎。
【摘录】《卫生鸿宝》卷一
附子神曲丸
附子神曲丸--《鸡峰》卷十二 【处方】神曲1两,附子1两,诃黎勒1两,白豆蔻仁1两,荜茇1两,白术1两,白茯苓1两,人参1两,厚朴2两,丁香半两,荜澄茄半两,沉香半两,陈皮3分。 【制法】上为细末。酒煮枣肉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补脾。主治脾虚心烦,腹胀,食少无力。 【用法用量】每服20丸,食前生姜汤送下。 【摘录】《鸡峰》卷十二
六曲丸
六曲丸--《元和纪用经》 【处方】曲1斤,术2斤,当归3两,干姜3两(一方加甘草2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气血衰弱,胃气不和,不能饮食,食辄不消,四肢尪弱,百疾交攻,多卧嘿嘿。 【用法用量】每服30-50丸,酒送下。 【摘录】《元和纪用经》
木香神曲丸
木香神曲丸--《普济方》卷一八一 【处方】木香15克,神曲90克,厚朴30克,麦蘖60克,干姜30克,陈皮30克,肉豆蔻30克,荆三棱30克,舶上茴香。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治气块攻痛。 【用法用量】炒姜汤调下,每服6克,空腹、卧睡各一服。 【注意】服药期间,忌食生冷。 【备注】方中舶上茴香原无用量。 【摘录】《普济方》卷一八一
典籍上记载,按不同之辅药及治疗功效,还有生姜曲、矾曲、皂角曲、竹沥曲、麻油曲、牛胆曲、开郁曲、硝黄曲、海粉曲等曲类制剂,实际上这些曲剂并不应用,亦无商品出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