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某家上市制药集团的业务经理,跟笔者是多年的朋友。前不久的一天,他来电话让我帮他们集团,在安徽亳州找一家比较靠得住、且具有一定生产能力的中药饮片企业,作为OEM——也就是代加工业务的战略合作伙伴。
原來,这家集团近年来不仅在中、西制药、房产、酒业等领域所向披靡、战果卓著,而且在中药颗粒配方、破壁饮片、养生保健产品研发、生产领域也一路高歌猛进、势如破竹。鉴于企业产品销售方面业务量倍增,领导层通过会议研究决定,打算把花果茶类生产这一块拿出部分份额对外做OEM委托业务,以减缓企业生产压力。
——也由此,就有了让我在亳州帮他们物色合适、并有此意向的饮片企业作为考察对象!
还真别说,来的早不如碰的巧,笔者恰好有一个朋友,就在亳州某家饮片企业上班,还是企业一位混得比较不错的中层领导,他们企业受当前行业生意难做的实际情况,也正想有所作为,打算就本厂中药饮片生产、销售方面,对外做各项业务的拓展工作——真是各有所需,不谋而合。我只是轻轻松松在电话里让双方互换一下联系号码,他们便火速协商,约好时间,择日来亳考察、见面、洽谈。
我这位亳州的朋友也真给力,在对方前来考察之前,就做足了各项准备工作。待考察方从一进企业大门、再到办公室、车间、化验室、原料、成品库等等相应重要环节细致入微的检视一遍后,总体感觉一切都是那么完美无缺、井然有序。在考察进行到结束阶段、在我悄悄向亳州的朋友一再竖起大拇指的时候,出了状况,考察方那位总“领导”既不愿再去办公室座谈磋商下面事宜,更不愿接受饮片企业领导设下的款待酒宴,一个电话接过后,推托上面领导指示,要他们尽快驱车到某地参加一个会议,客客气气地握手道别,绝尘而去。
弄得我和亳州朋友这边面面相觑,不知什么地方出了纰漏,令合作意向无端流失。鉴于对合作意向的不死心,以及也给自己这次莫名其妙的“不足之处”一个自省机会,亳州朋友及该饮片企业领导层就有了一个想法:一定要我摸清在他们接受考察中,到底是哪方面的不足,令对方放弃合作意向?
事的起因是我挑的头,我自然不便推辞人家疑问,再说,就我自己而言,看到这么软硬设施健全、面面俱到根本就挑不出毛病的饮片企业,竟然不知缘由地被人家放弃——也很想就内里原因了解个子丑寅卯。
于此,我又不能直接电话人家考察团的领导相询,只好硬着头皮电话给对方集团的业务经理——那位委托我在亳州帮忙物色“合作伙伴”的朋友。
朋友也很爽快,直接说由于他没有随行考察,不明就里,一句半句话也给我解释不清楚,好在考察团还在亳州某宾馆休息没有离开,干脆他跟考察的领导团去个电话,让他们稍作停留,等我一等,解释一下原因,以便双方存疑尽释,我这个中间人也好给亳州这边一个能说得过去的交代。
应该说,从与该集团考察团见面,到他们放弃合作意向离去,我对他们的那位领队的头头都没有什么发自内心的特别好感、敬重——不过一个大腹便便的商业高层而已!但是,宾馆再次见面一番推心置腹的交谈之后,他令我对他的印象大大改观,并由衷产生一种发自内心的感佩,深为自己一向对行业肤浅的认知,以及对方对未来中医药方面前景发展、高屋建瓴的战略胆识自愧弗如。
那位领导说,作为考察对象,他们所看重的,不仅仅是对方企业的软硬件设施、生产能力,以及企业自身没有任何瑕疵、污点方面的不良记录。他们真正所器重的是:该企业领导对当前企业的实际领导能力,以及对自身企业未来商业战略发展的远景规划。尤其是当政府对行业启动大的改革、在面对意想不到的“风暴”来临之时,企业所选择的应对措施是怎样做的!
当然,从表面来看,似乎我所介绍的这家饮片企业情况,没有任何值得挑剔的毛病,作为他们的合作伙伴是最合适不过的——而这恰恰就是最大的毛病。
那位集团考察领导十分坦诚地跟我讲,他从跟这家饮片企业领导短暂的交谈中、从进入饮片企业考察的第一步,厂景厂貌、车间仓储、生产记录、检验设备、目前生产运营状况等等,到考察团准备离开的那刻起,他就下定决心:这家各项设施健全、面面俱到的企业——不是他们集团真正要找的OEM合作对象!
为什么呢?因为他们通过考察中留意的饮片企业各项生产记录、以及与饮片企业领导交谈的言语中,已经很清楚地了解了该饮片企业当前的实际运营状况,和该饮片企业领导层“害怕厂子出事、从来不敢惹事、只求存活自保”谨小慎微的心态和愿望。自2015版药典始,自国家政府相关药监部门对中医药行业施行高压政策的“飞检”以来,这家饮片企业就在做节节退守工作。企业以往向政府相关部门申请审批生产的400多个中药材饮片品种,排除掐去那些容易出事的黄曲霉毒素、重金属、农残、以及因为成分含量一向极难达标的某些品种,当前该企业唯敢于正常生产、“高枕无忧”的饮片品种,目前仅剩200个左右。
而这敢于生产的200个左右的品种,也不是大批量的,因为怕产品质量出事惹来“飞检横祸”,已经接近两年没有对外做大的拓展销售业务,产品一般只提供给自己旗下的几十个连锁药房和部分相交已久的中、小医院使用。
.
也许大概是出于企业确实不能再这样“萎顿下去”的决心,这次虽然壮着胆子萌生了与大集团携手合作的意向,但还没有上谈判桌,该饮片企业领导在接受考察的言谈中,话里话外就已经半隐半露地表露了强烈的“宁愿不挣钱、也要不出事”的愿望!
—作为一个企业,不能因为遇到国家严查风暴来了,就吓得连正常工作都不敢做了吧? 纵使小心翼翼,能在这次“历时最长、史上最严”的“飞检风暴”中躲过不出事,那在今后更长远的发展中,又该怎么办呢?一个企业要想永远不出事,几乎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我们要找的合作伙伴,是那种既能及时积极地“愿意通力配合政府相关部门工作,争取不断改进、完善自身企业软硬件配套设施、提高生产质量、能力的企业。同时更应是那种没有事不惹事、有了事不怕事,敢于遇事不退缩、勇于迎难而上的企业。
出了事怕什么?出了事能平事,敢于面对、敢于担当、敢于吸取经验教训在风雨中继续砥砺前行才对——再说了,连修正、云南白药、北京同仁堂这样的大企业,在这场历时最久、史上最严的检查风暴中都连连中枪,你作为一家中、小型饮片企业,再不赶紧想办法励精图治、发奋图强,要是光想着靠“争取不出事”的幻想渡过这场远远没有结束迹象的市场大整顿,恐怕最后只有停产等死一条路了吧!”
那家集团考察团领导最后对我说,找这样一家一遇到事就战战兢兢、畏首畏尾的饮片企业合作,如其等将来各自在矛盾中相互抛弃,莫若现在不要合作为好!——因为他们把这次历时最久的行业检查风暴当做是一场灾难,而我们却把这次史上最严的行业检查看做是一次绝佳的发展契机!大家不是一路人……
考察团领导的一番话,对我触动很大,令我陷入了深深地沉思,并对以往我所对行业、对人生肤浅的理解、认知、自以为是的许多“做法”和“观点”,瞬时有了极大的改观!
——但是,我该怎样回复我亳州的朋友?如果照篇全说,他又该怎样向他的饮片企业领导汇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