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注册蒲公英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质量风险管理在这个系列的文章中被反复提到,尤其是在文章的最后的附录中,谈到了数据完整性的ALCOA原则中每个原则下适用的质量风险考虑的要素,这将在后面慢慢介绍,今天从质量风险管理的概述说起,当然在本平台之前的系列文章中也说过质量风险管理的话题,有兴趣可以通过这个链接查看:质量风险管理总结。
质量风险管理不是一个简单的工具,而是与质量体系密切联系的,WHO的指南也提到了建立、实施和维护一个质量管理体系对于GxP环境的重要性,同时维护一个质量管理体系也是管理层的承诺与职责。质量管理体系的一个重要要素就是文件,是可靠的和完整的数据。
同时,企业应该建立一个畅通的问题报告流程,预防并发现可能影响数据可靠性的因素,并进行持续改进。企业的资源的分配,也应该基于分析所得出的质量风险,采取的人力资源以及控制策略应该和风险相匹配。
WHO的指南举了一个例子,大意上是说,对于工艺处方(或者理解成工艺参数)的设置,应该限于特定的人员,这样可以最大限度的防止不合理的数据修改的可能性 ,同时可以降低日常监视的要求,结合风险管理的严重度、发生度来说,采用一个控制手段,降低了发生度,风险通常就会降低,从而可以不用采用高要求,以提高检出度。
WHO指南中提到的风险管理的理念应该适用于整个数据生命周期,包括风险的评估,风险的消除,风险的审核等,与之前QRM中介绍的流程图在表述上略有不同。
最后,WHO的指南还画了一个美好的愿景,通过实施数据完整性,改进数据管理的系统,可以最大限度发挥现有技术的潜力,这无论对于优化数据管理流程,抑或是优化整个业务流程,都大有益处,可是真的能认识到这点的公司其实并不多。
全面实施数据完整性是为了发现体系上的缺陷,也不要把所有的执行层面的问题都无限扩大化,最近在准备一个PPT,里面有一句话我觉得对于数据可靠性也是适用的,分享给大家。
偏差系统的基础是质量体系,一个千疮百孔的质量体系,即使没有偏差,也不代表着受控,同样,数据可靠性的基础又何尝不是质量体系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