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注册蒲公英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工作中经常会听到“产品的质量不是检验出来的,而是源于设计”的说法,但是应该很少人知道这句话的由来。
前一篇分享提到了美国管理之父泰勒的“质量检验阶段”,今天就聊一聊质量管理后面的发展。
20世纪30年代到60年代之间,单纯依靠事后“检验”已经无法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美国工程师、统计学家休哈特(Walter A. Shewhart)运用数理统计的原理,在生产过程中控制产品质量的“6σ”法,绘制出第一张控制图并建立了一套统计卡片。
以数理统计理论为基础的统计质量控制阶段问世了,他也因此被后人尊称为“统计质量控制(SQC)之父”。
利用数理统计的原理对生产过程进行分析,及时发现异常情况,从而预先采取处理措施,把质量检验发展到由事后把关变成事前控制,这个理论在二战期间被军工行业广泛应用(现在的汽车、机械重工行业)。
“6σ”法目前都是在minitab里运用。本文作者对这个软件也还是摸索阶段,后期会专门分享一篇有关这个软件的使用过程和各位探讨一下。
20世纪60年代后,随着生产力的迅速增长和科学技术的创新,人们对产品的质量从注重产品的一般性能,发展为注重产品的耐用性、可靠性、安全性、维修性和经济性。
美国管理学大师费根鲍姆由此提出全面质量管理的概念。
他指出,全面质量管理是“为了能够在最经济的水平上、并考虑到充分满足顾客要求的条件下进行生产和提供服务,并把企业各部门在研制质量、维持质量和提高质量方面的活动构成为一体的一种有效体系”。
iso9000族的质量管理体系基本就是依据这个理论建立的。本文作者后期也会专门分享一篇有关的认识和理解和各位探讨一下。
全面质量管理,即TQM(Total Quality Management)就是指以质量为核心,能够在最经济的水平上,建立起一套科学严密高效的质量体系,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目的在于提供满足客户需要的产品或服务的全部活动。
我在华润集团的时候,公司还有一个“TPM管理”(Total Productive Maintenance)全员生产维护,后面也可以和大家分享一下当时工作中的苦与乐~
全面质量管理特点(下列内容摘抄自百度…):
全面性:是指全面质量管理的对象,是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
全员性:是指全面质量管理要依靠全体职工。
预防性:是指全面质量管理应具有高度的预防性。
服务性:主要表现在企业以自己的产品或劳务满足用户的需要,为用户服务。
科学性:质量管理必须科学化,必须更加自觉地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和先进的科学管理方法。
缺点:
宣传、培训、管理成本较高。
中国在20世纪80年代已经开始引进并且试行,目前能执行较好的企业基本上都成为行业里的佼佼者。
从这个阶段开始,文章开头提到的“产品的质量源于设计”就正式映入人们视线了!
结语:
全面质量管理的精髓在于“全面”,公司产品的质量不仅仅是质量部的工作,是全体员工应该共同关注和管理的。
文中插图来自莫课,部分术语来自百度文库,如有侵权请联系楼主删帖,同时感谢各位读者对文章内容的不足之处指正和发表观点,谢谢!
作者简介: 松脂,广东省制药&医疗器械工程师。拥有6年药品生产、1年医疗器械企业工作经历,曾服务于华润旗下医药公司、国内降压降脂仿制药龙头企业,在生产现场管理,验证、偏差与变更、风险评估,供应商审计,GMP合规性管理,人员培训有较多实案经验。 现任某“双千人计划”海归博士创立的无源Ⅲ类植入医疗器械公司质量工程师。从事审计管理、计算机信息化管理、数据完整性管理、研发产品转产、质量优化改进的工作。 不定期分享行业内所见所想,和小伙伴们激起思想火花,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欢迎关注并与我交流互动,共同打造高质量群体,为人类健康事业做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