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注册蒲公英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imqk 于 2019-5-15 20:43 编辑
无意间听到几名实习学生在争论物料平衡与收率的问题:
甲:“为什么每批产品在生产过程中要计算那么多的物料平衡和收率呢(认为工作量大且是重复的)?”
乙:“是啊,在车间工作这两个月我就发现:只要想办法提高收率,物料平衡自然在限度内,只计算收率不行吗?”
丙:“如果没有必要就不会在生产记录中要求物料平衡,收率都进行计算了……”
听了他们的“学术探讨”深感汗颜,对于实习学生的培训我们做得还不够,那么是不是企业里还有一些新人同样对GMP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的运用是不明确了解,也存在困惑的呢?!回想当年的自己似乎也提出过同样的问题。为了让初学者更快的学会并理解GMP条款,知药学社展开了【GMP背后的故事系列】分享,那么我也借助此平台,谈谈自己对物料平衡和收率的理解,希望对初学者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年修订)》中“第一百八十七条 每批产品应当检查产量和物料平衡,确保物料平衡符合设定的限度。如有差异,必须查明原因,确认无潜在质量风险后,方可按照正常产品处理。”
药品生产企业一般在“工艺规程”中确定每个品种的产量、物料平衡的计算方法和限度,在生产过程中对所生产产品批批检查产量,在设定的限度内确保物料平衡。
常转化为公式记录于批生产记录中:
“物料平衡=产品或物料实际产量(或实际用量)+收集到的损耗/理论产量(或理论用量)×100%”
物料平衡的检查要贯穿于生产全过程,凡物料经过有损耗或数量变化等过程的,如配料、制粒、压片、装囊、包衣、包装等等,均应设置“物料平衡”检查。制粒黏合剂配置中通常用到的溶剂,如水或乙醇,通常不计入物料总和,所以物料平衡有时会超过100%,而配料工序物料平衡不会超过100%。
收率系合格产品与投入量的比值(公式一般为:收率=实际合格产出/理论用量×100%),产品收率高低是企业技术水平的直接反映,在合理范围内追求稳定的高收率是生产管理所必需的,但产品收率仍不能直接反应出产品在生产过程中控制的水平。
特别是生产过程中的损耗有些是可收集的、可见的,有些是无法回收、不可利用的(如被污染),只有通过物料平衡率的计算才能防止物料误用和非正常流失。在生产管理过程中更多的是要防止不合理损耗(如防止跑、冒、滴、漏,提高产品一次合格率),即便是合理的损耗也应努力进一步降低,从而降低成本,增加收入。
总之,物料平衡和收率两者是同等重要的,相对讲,可能生产车间更关注的是收率,而质量管理部门则更关注于物料平衡。而GMP在执行时对物料平衡的确认,需要有质量管理部门或车间管理人员的审核过程,其主要的控制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保证产品质量。 2019年5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