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 - 制药技术的传播者 GMP理论的实践者

搜索
查看: 1105|回复: 1
收起左侧

[医生与用药] 沙蓬米与康熙

[复制链接]
宗师
发表于 2020-2-11 08: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欢迎您注册蒲公英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青囊】沙蓬米与康熙




□ 洪恂

吴其濬在《植物名实图考》卷之一“东廧”条收录了清圣祖康熙所撰《几暇格物编》中“沙蓬米”的故事。原文为:沙蓬米,凡沙地皆有之,鄂尔多斯所产尤多。枝叶丛生如蓬,米似胡麻而小,性暖益脾胃,易于消化,好吐者食之多有益。作为粥,滑腻可食,或为米,可充饼饵、茶汤之需,向来食之者少。自朕试用之,知其宜人,今取之者众矣。

吴其濬为何将“沙蓬米”的故事放入“东廧”条中呢?先来了解一下它们两者之间的关系吧。“东廧”之名首见于唐代陈藏器所撰《本草拾遗》。《本草纲目》转引之:“藏器曰:东廧生河西,苗似蓬,子似葵,九月十月熟,可为饭食。河西人语曰:贷我东廧,偿尔田粱。《广志》云:东廧子粒似葵,青黑色,并凉间有之。”“子,味甘,平,无毒。益气轻身,久服不饥,坚筋骨,能步行。”对比康熙所书“沙蓬米”和陈藏器所书“东廧”的产地、形态、功用均相似,两者应为同一种植物。吴其濬在山西任职时曾看到东廧生长茂盛的状态,并查阅《保德州志》,该书记载:“保德产登相子,沙地多生,一名沙米,作羹甚美。”又查《天禄识余》:“按《辽史》:西夏出登相。《一统志》:鞑靼产东廧,似蓬草,实如穄子,十一月始熟。……今甘、凉、银夏之野,沙中生草,子细如罂粟,堪作饭。俗名登粟,一名‘沙米’。”上述资料中所述“登相”,应为“东廧”之音转。吴氏在观察实物并查到佐证的资料后作出结论说:“然则今之沙蓬米即古东廧。”故绘制植物形态图,并将康熙所写“沙蓬米”放入“东廧”条中。上述资料中所称沙蓬米、沙米、登相子、登粟诸名,应为种子的名称,植物名称为东廧、登相或沙蓬,清代查慎行著《人海记》一书中正名就称沙蓬。早在唐人诗句中也有“沙蓬”这一名称出现。如骆宾王所作《边城落日》诗中就有“紫塞流沙北,黄图灞水东。一朝辞俎豆,万里逐沙蓬”的诗句;又如纪唐夫所作《骢马曲》诗中有“连钱出塞蹋沙蓬,岂比当时御史骢”的诗句。从以上两诗看,都描述了北方并至塞外,可见连钱马所蹋沙蓬当生于北方沙漠地区。即《中国植物志》第25(2)卷,藜科之沙蓬,分布于东北、河北、河南、山西、内蒙古、甘肃、宁夏、青海、新疆、西藏。喜生长于沙丘或流动沙丘的背风坡上、沙丘间低地及干河床两岸,特别是水分条件较好且疏松的半固定沙丘上。

康熙为何如此关注生长于沙丘上的小草?只要你阅读一下他所写的《几暇格物编》就能感受到他是一个热爱探究事物原理的皇帝。该书以笔记的形式收载短文90多篇,约20万字,虽篇幅不大,但内容涉及自然科学的多个领域,包括天文、地理、古生物、植物、动物、医药等,每篇都有标题,专门论述一个问题。他不以书本知识为满足,要尽量与实际相对照,通过调查、实验来判断真伪,发表自己的独到见解。他虽政务繁忙,日理万机,处理国家大事,但闲暇之时也会对新鲜又感兴趣的事认真研究,沙蓬米就是其中之一。除了解沙蓬米的产地、形态、功用外,还亲自去试用,证明其对人有益,以便更多的人可以取用,更为难得。吴其濬在《植物名实图考》中收录了沙蓬米的故事后,写下了自己的感言:“仰见神武远敷,翠华所届,仰观俯察,纤芥不遗。遂使穷塞小草,上登玉食,姒后菲饮,《豳风》勤稼,千载符节。”称赞康熙皇帝眼界高远,车驾所到之处,仔细观察周围的事物,细微的事也不遗漏,才能使荒野小草成为宫廷饮食,流传千古。《清史稿》中对康熙的评价中有:“几暇格物,豁贯天人,尤为古今所未觏。”也是称赞康熙是爱探究事物原理、胸襟开阔、涉猎广博、能通达天意和民意的杰出人物,为古今所少见。吴其濬收录沙蓬米这一故事,让人们了解康熙探索大自然、揭开大自然奥秘的精神,使大自然的宝藏为人们所利用。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近年对沙蓬和沙蓬米的研究逐步深化。如对沙蓬防风阻沙效能的研究;对沙蓬组织构造和显微鉴定的研究;对沙蓬种子生活力测定和休眠破除方法的实验;对沙蓬地上部分化学成分的分离鉴定;对沙蓬黄酮类和香豆素类化学成分的分离鉴定;对沙蓬籽的营养价值研究和利用等,均有文献报道。沙蓬米和沙蓬已成为药食两用资源。《中华本草》收载其种子药用,正名东廧子。功能健脾消食,发表解热,利水。《中华本草》蒙药卷收载其全草药用,正名沙蓬,蒙药名楚力格日。功能祛疫,清热,解毒,利尿。现在内蒙古和甘肃一些旅游景点推出特色名菜,如内蒙古阿拉善旗的沙米凉粉;甘肃民勤的羊肉沙米面等。有网友介绍了做羊肉沙米面的程序,沙米像粟米一样细,羊肉汤煮开后,下沙米,文火慢煮,米粒开花时放入面条,面条要擀得很薄,切得很细,起锅时用大碗盛。康熙和吴其濬如能看到当代对沙蓬的深层研究和应用,一定会含笑称赞后代人的聪明与勤奋,在他们探索的基础上前进了一大步。

(摘自《青囊》 陈仁寿主编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出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20-2-12 09:55:08 | 显示全部楼层
写得挺专业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帖声明
1、本站为技术交流论坛,发帖的内容具有互动属性。您在本站发布的内容:
①在无人回复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自助删帖功能随时删除(自助删帖功能关闭期间,可以联系管理员微信:8542508 处理。)
②在有人回复和讨论的情况下,主题帖和回复内容已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您将不能直接删除该帖。
2、禁止发布任何涉政、涉黄赌毒及其他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本站版规的内容,详情请参阅《蒲公英论坛总版规》。
3、您在本站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不要盗用有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请认真阅读上述条款,您发帖即代表接受上述条款。

QQ|手机版|蒲公英|ouryao|蒲公英 ( 京ICP备14042168号-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243455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京)-非经营性-2024-0033

GMT+8, 2025-8-16 21:59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声明:蒲公英网站所涉及的原创文章、文字内容、视频图片及首发资料,版权归作者及蒲公英网站所有,转载要在显著位置标明来源“蒲公英”;禁止任何形式的商业用途。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站及作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