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注册蒲公英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华籍美人 于 2023-6-29 16:58 编辑
前两天跟一个做药代的前辈吃了个饭,很久没见了。 我问他最近生意怎么样,他说刚被辞退,赔偿金倒是拿了不少。 我做出很吃惊的表情,但其实内心没啥波澜,毕竟药企辞员对我来说算不上什么新闻。 不过连他也被波及,倒还是令我有些意外。 那天我们聊了很多,从最新的行业八卦聊到医药代表的行业发展史。 他酒一杯接一杯,云淡风轻地跟我聊行业兴衰,其实这也是他自己过去几十年的故事。 不过酒过三巡,回味起来我觉得这故事还算有趣,所以结合他的故事和书面资料写了这篇《中年医药代表沉浮记》。(以下将前辈代称A)
01 医药代表诞生之初的形象? 1985年,改革开放那阵,美国药企巨头杨森、施贵宝、史克作为外资企业落户我国,创造性地带来了美国的医药代表系统。 1990年前后,具有“吃螃蟹”精神的医师、药剂师“下海”成为了中国的第一代医药代表。A也是其中一员。说到这A一脸自豪:“你不知道我那时候社会地位有多高。” 关于他的社会地位,他是这么跟我形容的:那个时候可不是什么人都能当医药代表,像95年上海施贵宝超过80%的医药代表都是有医学专业职称的。当时我们西装革履、拎着投影仪,开着桑塔纳轿车来到各市县,常常是地方卫健局长、医院院长亲自到门口迎接。有一次一位主任医师在听完我的介绍后,站起来握住我的手说,“干了这么多年的医生,从来没人跟我说过产品该怎么用,你是第一个”。那个时候在外企,待遇优渥、产品推销顺畅、社会地位还高,绝对的社会精英和白领阶层... 那天之后,我翻看了很多记者对最早一批医药代表的采访,受访者的言语和神情都如A一样,充满了职业自豪感与荣誉感。社会地位也如A所说,那个时候外界会称他们为“医药专家”,作为医药新知识的掌握者和传播者,协助医师合理用药、坚持学术推广,以医药专家的形象赢得了社会广泛尊重。
02 贩夫走卒:学者的批判与建议 A所说的医药代表与我了解的境况大相径庭,那就让我产生了好奇,究竟转折点是什么呢?
我翻阅文献,发现从20世纪末开始,陆陆续续有学者发表对医药代表职业的批判,我看到最早的一篇是1996年邵廷彬发表在《中国药业》上一篇题为《“医药代表”来医院是喜,是忧》的短评,作者身为医师通过在日常工作中与医药代表的接触,揭露出以下问题:1)部分群体会金钱利诱医务人员,借此拉拢医师多开药品;2)医药代表的背景鱼龙混杂,不少不懂医不懂药的关系户混迹其中;3)医药代表过分夸大药效,只求短期牟利。
只能说,利益,像一个巨大的磁力场,吸引着欲望和贪婪伺机生长。世间万物都会被“利益”驱使,无外乎你我。
03 自甘堕落:职业行贿的司法惩戒 A缓缓吐了口烟圈,说:“人在名利场,有时候身不由己”。 和许多医药代表同行一样,A也曾和一些医院医生、达官显贵,在饭桌上称兄道弟,也曾因利益冲突而身陷囹圄。钱么,肯定也是赚到了的。 他继续说:“葛兰素的案子你记得吧,满城风雨、人人自危,不过没多久也被淡忘了。”
回想13年全国十大经济案件之一的葛兰素史克案,不知不觉已经过去十年了。曾经受医师尊敬和医院欢迎的业界精英,届时面临锒铛入狱之窘境,霎时间在国内外医药界一石激起千层浪。不过很快整个医药行业就选择了忘却,继续按以往的“惯性”做事,但这也为两年后的那场“全民审判”埋下了伏笔。
04 官媒痛批引发“全民审判” 2016年12月24日,时长近11min的《高回扣下的高药价》央视专题调查视频在央视新闻频道和综合频道重磅播出。 视频中,某位医师在3min内收到4份装着回扣的信封;医药代表的收入提成是药品价格的10%,而医师的回扣约为药品价格的35%;药品的回扣价格要在中标价的20%及以上才能保证一定销量;医师在药品目录内选药时,出于一己私利,很大程度上被回扣的多寡牵着鼻子走,置患者利益于不顾…… 血淋淋的丑恶现实首次被彻底揭露在民众面前,视频中诸如“这个月帮你把手机钱挣出来,这个月肯定要帮你挣部手机钱”的刺耳表述,更是让民怨直接沸腾。 A说:“那段时间医药代表就像是“过街老鼠被人人喊打”,我妈都好一阵不搭理我...” 我国素来厉行法治,原国家卫生计生委对此高度重视,迅速对视频中的回扣和行贿事件进行调查,并及时向社会公布调查结果:对违法违规人员、医疗机构和药企依法依规严肃处理。同时,要求各省市针对此类情况开展纠风专项工作。并表示,将继续加强行风建设,坚决和医药购销和医疗服务中的歪风邪气斗争到底;优化设计药品招标采购制度流程,加大过程的透明性、操作的简便性、监督的全面性、内容的公正性;加大追责力度,维护广大患者的切身利益。
P.s.对于这次事件,笔者只想说央视NB,吾辈楷模,“说别人不敢说的”,这才应该是媒体存在的意义。
05 涅槃重生:政府的管制措施 2013年1月,十八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提出,要切实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为贯彻落实,一系列政策法规相继出台: 商业贿赂不良记录和廉洁从业九项准则,斩断了医师和医药代表之间的利益输送链,开启了党的十八大以来首次医药购销领域纠风工作; “两票制”和集中采购减少了药品流通环节,降低了药品虚高的价格;“4+7”带量采购、量价挂钩直接去市场营销化,用价换量,给予销量保证、统购统销,将“砍掉中间环节”的宗旨奉行到底; 2015年4月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2015版)》正式将群体人数过百万的医药代表纳入职业类别,自此医药代表被官方定义为:代表药品生产企业从事药品信息传递、沟通和反馈的专业人员; 2017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两则意见明确提出,医药代表只能从事学术推广、技术咨询等活动,不得承担药品销售任务,结合同年原上海卫生计生委推出的“三定一有”的会见预约制度,通过一系列职业化、专业化、规范化管理手段促使医药代表回归学术推广的初心; 2020年9月,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布《医药代表备案管理办法(试行)的公告》,旗帜鲜明地提出医药代表不对药品销量负责,雇主不能向医药代表分配药品销售任务,更不能要求医药代表实施收款和处理购销票据等销售行为。医药代表只有经符合规范的备案且经医疗机构同意,才能开展学术推广等活动。 .... 上述一系列举措迫医药代表的推广行为置于阳光之下,如果此时药企和医药代表仍试图从带金销售和人情销售中获取暴利,必将付出惨重代价。 然而遗憾,现在医药代表职业能力良莠不齐的情况也依旧存在,既有医药专业的博士,也有中、小学文化背景的“关系户”;各制药企业对医药代表进行药品推广时的要求也不尽相同。因此,亟需通过各项创新举措进一步加强管理。 葛兰素史克行贿案发生后,一些制药企业开始着手医药代表管治改革,部分药企认识到带金销售的不可持续性,逐步转向学术推广。政府部门认识到失序的购销环节将导致虚高药价和医药领域腐败。可喜的是,上游的医药产业已开始将重心转移到原研药的创新和高质量上来,逐步弱化营销的重要性。医药代表也将逐步回归学术信息传递的本职工作,努力走专业主义的职业发展路径,重拾合资药企创建时所推行的医药专家形象。
06 结语
行业发展史回顾的差不多了,A的前半生也就讲的差不多了。 这次聊天我们很默契地都没有提关于中年失业的话题,我不认为自己有资格说这很遗憾,谁又不是戏中人呢?说不定明天ChatGPT6.0就可以替我上班了... 所以,如果你也在经历中年危机,请你别太焦虑,这是时代而非你的问题。 最后再跟你分享一段来自A朋友圈的话: 我曾踏足山巅,也曾跌入低谷,二者都让我受益良多。 沉浮过后方醒悟,回归术业,方能始终。 未来的路,天地广阔,你们说失业大叔直播拆卡卖盲盒应该也挺有看点的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