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注册蒲公英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carzj 于 2025-5-14 16:55 编辑
从“关税”到“实验室”,美国对华科技遏制的组合拳 在国际贸易形势复杂多变的当下,中美经贸关系的每一丝波动都牵动着全球经济的神经。2025年5月12日,中美经贸联合声明在日内瓦发布,为两国经贸往来释放出积极信号。然而,历史经验告诉我们,美国政府在对华政策上反复无常,使得中国产品出海之路布满荆棘,尤其是进入美国市场,更是面临重重困难与挑战。 美国对中国科技的遏制手段不断升级,其打出的“组合拳”越来越严苛,对中国出口美国的电子、生物医药等高科技产品构成了巨大障碍。 在电子产品领域,美国的打压从未停歇,且愈演愈烈。2018年7月,美国对价值500亿美元的中国进口商品加征25%的关税,电子产品未能幸免。2019年5月,美国以“国家安全”为由,将华为及其89家子公司列入“实体清单”,严重限制了华为获取美国产品和技术的渠道。2024年12月2日,美国商务部工业与安全局针对中国半导体行业推出新的出口限制措施。2025年2月21日,特朗普签署《美国优先投资政策》备忘录,进一步限制中国在美投资。2025年3月25日,美国商务部工业与安全局又将54个中国科技企业和机构纳入“实体清单”。 除了电子产品,中国生物医药产品也一直是美国政府的重点关注对象。2019年7月31日,FDA发布通告,回应美国国会对中国生物技术和医药产品依赖的担忧,声称要加强对中国企业的监管。2023年7月以来,美国议员多次联名向FDA施压,要求提升对中国医疗器械海外审查力度。2024年3-5月,FDA将多家中国医疗器械公司产品列入进口预警清单。2024年6月,国内医药龙头恒瑞医药收到FDA警告信。2024年9月9日,美国众议院通过《生物安全法》草案,以“国家安全”为由,限制美国联邦机构与外国生物技术公司合作,直指中国生物医药头部企业。 随着中美贸易竞争加剧,美国对中国高科技产品制裁手段愈发严苛,已从针对产品、制造商蔓延至关键的市场准入检测机构环节。检测机构出具的报告是科技产品进入国际市场的“通行证”之一,美国却试图通过限制中国实验室检测认证资格,全面把控进口产品准入,遏制中国科技产品输出。2024年2月20日,FDA通告指责中国和印度检测机构提交文件存在不可靠数据。2024年9月11日,FDA向中国两家大型医疗器械检测机构发出警告信。这两家机构为医疗器械制造商提供了用于医疗器械在美国上市注册申请的第三方检测数据,此举对中国医疗器械赴美上市造成了严重冲击。无独有偶,2025年2月,国内一所大学的分析测试中心收到FDA警告信,其检测数据是制药企业用于FDA上市前药品注册申请的重要依据。2025年3月,FDA又发布了一则针对中国检测机构的数据完整性的通告。在电子产品方面,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计划于5月22日投票确定规则,禁止被视为对美国国家安全构成威胁的中国实验室参与测试在美国使用的智能手机、相机和电脑等电子设备的检测工作,若落地实施,将对中国电子产品的出口造成巨大阻碍。 曾经,美国限制中国产品进入市场还会以技术理由作为“遮羞布”,但现在,美国直接以“安全理由”赤裸裸地对中国第三方机构进行警告甚至禁用,其背后是对中国科技崛起的深深焦虑与忌惮。 中国所面临的挑战不仅仅是应对当前的制裁,更迫切需要构建自主可控的国际标准以及认证体系。尽管这条道路可能漫长而艰辛,但正如芯片产业在突围过程中所展现的那样,每一次外部的技术封锁,最终都转化为了中国自主创新的强大动能。中国实验室应勇敢迎接挑战,在困境中砥砺前行,为提升中国科技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贡献力量。在此背景下,中国实验室该如何有效应对这种来自美国的“合规性狙击”,值得我们每一个人深思并积极探讨。您认为中国实验室应该采取哪些策略呢?欢迎留言分享您的看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