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注册蒲公英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为什么医疗器械要做低气压测试?低气压环境主要出现在两类场景:一是高海拔地区,如西藏、青海;二是航空运输途中。在这两种情况下,气压远低于平原地区。低气压会导致设备散热效率下降、密封部件变形、元器件击穿、液体沸点降低等问题。 举个例子,一台在平原运行良好的输液泵,在高原可能因气压降低导致气囊膨胀、精度失控;一台依赖风散热的监护仪,也可能因为空气稀薄而过热死机。更严重的是,航空运输中未经低气压测试的设备,可能在货舱中发生泄漏或爆炸风险。 国标GB/T 2423.21 测试了什么?这份标准的核心,是模拟低气压环境下设备的耐受能力。测试内容包括: 气压范围:从1 kPa(相当于31200米高空)到84 kPa(约1000米海拔),覆盖了从珠峰之巅到高原城市的各类场景; 持续时间:从5分钟到16小时不等,考验设备在低气压下的“持久战”能力; 测试状态:设备可在“关机待运”或“开机运行”两种状态下测试,更贴近实际使用场景。 医疗行业如何执行这项测试?在实际应用中,医疗设备企业会根据产品使用场景选择对应的“严酷等级”。例如: 常规医院设备可能只需测试到70 kPa(约3000米海拔); 而航空运输或高原急救设备,则可能要求承受55 kPa(约4850米)甚至更低的压力。 测试中,设备会被置于低气压箱中,保持规定时间后恢复常压,再进行性能检测。过程中一旦出现功能异常、结构变形或密封失效,即视为不合格。 我们身边的应用实例如今不少国产医疗器械在进军“一带一路”高原国家前,都必须通过低气压测试。例如某国产便携制氧机,通过在40 kPa(约7200米)环境下持续运行4小时的测试,才得以在尼泊尔、秘鲁等高山地区稳定使用。 又如新冠疫情期间运输的疫苗冷藏箱,也须通过低气压测试,确保在空运过程中不会因气压变化导致密封失效或温度失控。 结语:看不见的测试,看得见的保障低气压测试虽不为人熟知,却是医疗器械走向高原、飞向世界的关键一环。GB/T 2423.21 就像一位无言的守门人,确保每一台设备,在任何海拔、任何气压下,都能稳定、安全地履行使命。 下一次当你看到高原诊所中运转的医疗设备,或收到航空寄来的医用物资时,或许会想起——它们都曾经历过一场“气压的考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