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注册蒲公英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信石鉴别 本品为少常用中药,原名"砒石",始载于宋"开宝本草"。市售信石分红信石及白信石二种,但白信石极少见,故主要为红信石,其加工制品为砒霜。本品的原矿物主要为砷华,但也有用毒砂或雄黄加工制造而成的。
原矿物 | 1.砷华 Arsenolite。
[/url] 等轴晶系。晶体为无定形的粒状、块状及粉末状。颜色为白色及粉红色。玻璃光泽。比重3.86。硬度1.5 。昇华于193℃。无臭,有剧毒!
天然的砷华(AS2O3)很少,系含砷的硫化矿物氧化生成。
2.毒砂 Arsenopyrite。 [url=http://www.zjtcm.net/wljx/Medicine/kejian6/PART98/PD02.JPG] 单斜晶系,常呈完好的晶体出现,形状常为柱状、短柱状、棒状、针状等,晶石上有条纹。双晶往往呈十字形。粒状集合体和细密块状也很常见。晶面锡白色,断口钢灰色,常因氧化而带黄色。条痕为灰黑色。金属光泽。晶面上有平行条纹。硬度5.5~6。比重5.9~6.2。性脆,以铁锤击之,发生蒜臭。在木炭上烧之生成三氧化二砷而昇华,伴有蒜臭,并熔成磁性小球。
毒砂(FeAsS)为分布最广的含砷矿物。常为多金属矿床中伴生矿物。
3.雄黄 Realgar。
[url=http://www.zjtcm.net/wljx/Medicine/kejian6/PART98/PD03.JPG][/url] 形态:单斜晶系。晶体柱状,晶面上有纵行条纹,大多为致密块状或粒状集合体。颜色为橘红色,少数为暗红色。晶面具金刚光泽。断面呈树脂光泽。半透明。解理较完全。断口贝壳状。硬度1.5~2.o。比重3.4~3.6。性脆。体较重。微有特异臭气,味淡。
| 采制 | 中药所用者多数为选取天然的信石(砷华),少数为加工制成品。据文献记载加工方法分为老法与新法两种:老法系将毒砂(硫砷铁矿FeAsS)砸成小块,除去杂石,与煤、木炭或木材烧炼,然后昇华;此法设备简单,但有害健康。新法的原料为雄黄,选取纯洁的雄黄,砸成10厘米上下的块,点燃,雄黄燃烧生成三氧化二砷及二氧化硫,然后通过冷凝管道,使三氧化二砷得到充分冷凝,即为信石,二氧化硫从烟道排出。
[炮制]
去净杂质,砸碎,装入砂罐内,用泥将口封严,置炉火中煅红,取出放凉,研为细粉即成。
| 产销 | 本品为天然产的矿石或加工制造而成。销全国各地,白信石市场上少见。 | 化学成份 | 砷华为天然的三氧化二砷 As2O3,溶于水、碱、碳酸碱、酸、乙醇;常含有S、Fe等杂质,故呈红色。毒砂为FeAsS,含Fe34.3%,As46%,S19.7%,常含Co、间或含Ni、Sb,极少数矿床中之毒砂含有金。据北京医学院药学系1958年分析北京市售品红信石含多量As+++、S=,少量Fe+++。 | 效用 | [性味] 辛酸、大热。有大毒。
[功用] 祛痰、截疟 、杀虫、蚀腐肉。
[主治] 哮喘、疟疾、梅毒;外用治痔漏及溃疡腐肉不脱。
[用量] 0.1g~0.16g。
[禁忌] 大毒之品,用之宜慎。体虚者及孕妇忌用。
| 性
状
鉴
别
| 
1.红信石:本品呈不规则的块状,大小不一,白色,有黄色与红色彩晕,略透明或不透明,具玻璃样或绢丝样光泽或无光泽。质脆,易砸碎。气无。本品极毒,不宜口嗜。
以块状、具晶莹直纹、色红润、无渣滓者为佳。
2.白信石:本品呈不规则的块状,大小不一,无色或白色,透明或不透明,具玻璃样或绢丝样光泽或无光泽。质脆,易砸碎。气无。本品极毒,不宜口嗜。
以块状、具晶莹直纹、色白、无底、无渣滓者为佳。
| 附注 | 砒霜Arsenicum 系由信石昇华精制而成的三氧化二砷(As2O3)为白色粉末,微溶于热水,其毒性较信石剧。效用与信石相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