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 - 制药技术的传播者 GMP理论的实践者

搜索
查看: 1470|回复: 4
收起左侧

[社会广角] 反“反中医”条辩第六辩-做记者太不容易了

[复制链接]
药士
发表于 2014-12-27 08:28: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欢迎您注册蒲公英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yuansoul 于 2014-12-27 08:35 编辑

做为一名记者,怎样才会不上当,不会被他们利用,沦为替他们宣传的工具?最重要的是要具有基本的新闻素质和科学素质。我在这里提出五条原则。
辩:新闻素质,这个我同意。科学素质。。。是必须的么?都科学了,您不就失业了?还有,我就不理解为何是“新闻素质”?必须吃素么?荤的就不能吃了?(Media and Information Literacy Policies in the United Kingdom 2003-2013
一、要抱着怀疑的态度。要有怀疑精神。怀疑精神是科学精神的一个方面。 对这些非常惊人的说法,自称会得诺贝尔奖、菲尔兹奖的说法,首先就不要去轻 信它。不要被它吓倒,胆子要大一点。要遵循一条准则:“不寻常的声称,需要不寻常的证据”。这也是科学界一直在遵循的一条准则。有人声称做出了重大的科学发现,别人首先会抱着怀疑态度,怀疑是不是真的成立,有没有充足的证据。 对越是重大的发现,越需要有确凿的证据。
常识、常理很重要。有一些东西,靠常识、常理就可以判断真假的。像张颖 清全息诊断仪、治疗仪那种包治百病的东西,用常识就可以知道是假的,如果它们是真的,所有的医院要么都得关门,要么都得用他的东西了。当然,常识并非绝对可靠,有时候专业的知识会和常识有冲突,但是这种情况还是比较少见的,在一般情况下常识还是靠得住的。
要注意寻找权威的消息来源。在听到一个重大主张的时候,要注意它是怎么来的,消息是从哪里传出来的。如果一个重大科学成果是在比较权威的学术期刊上发表的,那么还比较可靠。如果是在比较普通的期刊上,在报纸上,在网站上发表出来的,就不那么可靠,没有必要去相信它。我举一个例子。昨天看完某某某晚会”以后,我转到某某某电视台某某某频道,那里正在播放一个节目“让世界了解你”,实际上是个广告性质的节目,两个中医和一个搞中西医结合的医生做嘉宾,在吹嘘那两个中医发明的一种治疗方法叫某某针。我看了以后觉得很可笑。那个发明者,一个医院的院长,不停地在说中医多么地好,西医是多么地差劲。他举了一个例子,艾滋病,现代医学还没法治,但是美国有一家医院试验了中药,对艾滋病的疗效达到百分之五十。为了知道这个中药中究竟有什么成分,这家医院就通过化学的方法去筛选,发现都没用,得出结论说,中药里头含有用现代化学方法没法检测的成分,而只有这些成分才是真正在起作用的。他讲完这个例子后,台下的观众都拼命地鼓掌。听到这种惊人的说法,你首先要怀疑是不是真的有这么一回事。如果我在场的话,我就要问他,是哪家美国医院做的实验,成果发表在哪里?而不要说,他是以医院院长的身份说出来的,我们就去相信他。
辩:米老鼠境内几名医生宣布,首次成功治愈了一名感染了艾滋病毒(HIV)的幼儿,这一惊人进展可能会激励医生对出生时感染该病毒的婴儿进行更积极的治疗,并显著降低携带艾滋病毒的患儿的人数。
前述幼儿出生在密西西比州乡村地区,出生后30个小时左右就开始接受抗逆转录病毒药物治疗,这样的治疗措施并不常用。如果进一步研究表明这种方法对其他患儿也有疗效,十之八九会改变全世界对受感染母亲所产下的新生患儿的治疗方式。据联合国估计,在2011年出生的患儿达33万,而全世界总共有超过300万儿童携带艾滋病毒。2011年是有统计数据的最近一年。
如果报告得以证实,这名出生在密西西比州的幼儿将会成为世界上第二例有完整记录的治愈案例,会大大激发以治愈为目的的研究。短短几年之前,人们还认为艾滋病毒感染者是几乎不可能治愈的。
第一个被治愈的人是人称“柏林病人”的中年男子蒂莫西·布朗(Timothy Brown)。他患有白血病,并从一名携带抗HIV感染基因的骨髓捐献者处获得骨髓移植。
“对儿科来讲,这一病例中的患儿就是我们的蒂莫西·布朗,”约翰·霍普金斯儿童中心(Johns Hopkins Childrens Center)的副教授、该报告的主要作者德博拉·佩尔绍德博士(Deborah Persaud)说。“该病例验证了一个原理,即我们可以通过复制这一病例来治愈艾滋病毒感染。”
周一,在于亚特兰大举行的逆转录病毒和机会性感染大会(Conference on Retroviruses and Opportunistic Infections in Atlanta)上,佩尔绍德博士和其他研究人员将对研究发现进行演示。他们在会前接受了采访。
这个也可以现场问。。。。还有很多。我不一一例举了。也就是说,中医、西医都站在同一起跑线上,都需要“正气内存,邪不可干”上帝是公正的。阿门
米老鼠境内哈佛大学一家附属医院的研究人员6日宣布,两名在接受骨髓移植后似乎被治愈的艾滋病患者病情复发,艾滋病病毒已经在他们体内重新出现。对苦苦找寻艾滋病治疗突破方向的医学界而言,这一令人失望的消息可谓是沉重打击。
  美国波士顿布莱根妇女医院的蒂莫西·亨里奇医生当天在发给新华社记者的一封电子邮件声明中说,艾滋病病毒在他们的患者体内“回归”的事实说明,它在人体内“潜伏”得比科学家此前预想的“更深、更持久”,血液之外可能还有其他持久而重要的艾滋病病毒“藏身地”。
  亨里奇说:“令人失望的是,我们的病人体内重新检测到艾滋病病毒,但从科学研究上讲意义重大。我们已经证实,人体内的艾滋病病毒水平可以减少至用高敏感仪器也检测不到的程度,不过病毒依然会存在。我们的研究也表明,在抗逆转录病毒疗法停止后,现有艾滋病病毒检测标准也许还不足以判断病毒是否已被长期抑制。”
  在提供给记者的一份背景材料中,亨里奇表示,这两名艾滋病患者不愿意透露身份,但他们因患有淋巴癌分别于2008年与2010年接受了骨髓移植手术进行治疗。接受手术8个月后,他们体内的艾滋病病毒消失。今年早些时候,他们同意停用抗逆转录病毒药物,以研究骨髓移植是否“治愈”了他们的艾滋病。
  今年7月,亨里奇在马来西亚举行的一个国际艾滋病会议上提交了他们治疗初获成功的报告,引起医学界的兴奋。但仅仅一个月后,一名停药12周的被“治愈”患者体内就再次检测到病毒。在这种情况下,另一名患者坚持继续停药,结果今年11月,也即停药32周后,发现病毒“回归”。两人都已重新接受抗逆转录病毒疗法治疗。亨里奇表示,他们体内的病毒“都已如同预料的那样被控制,且两人目前健康状况良好”。
  一些艾滋病研究专家表示,尽管这一消息令人失望,但它仍为消灭艾滋病提供了重要的新线索。美国马萨诸塞大学医学院卢苏里亚加教授对美国媒体说:“这一事件告诉我们许多信息,包括(艾滋病病毒的)持久性,以及为了长期抑制患者体内病毒,我们需要做什么,而病毒需要降低到多低的水平等。”
  目前,医学界公认艾滋病已被“治愈”的第一人是一名叫做蒂莫西·布朗的美国男子,他来自美国西雅图,曾同时患有艾滋病和白血病。2007年,布朗在德国柏林接受了骨髓干细胞移植,此后艾滋病病毒检测一直呈阴性。
二、做新闻报道要站在中立的立场。你不是你要报道的那家公司、那个科技工作者的雇员,没有必要替他做宣传。你报道一个科学事件的目的,是为了让公众知道事情的真相是什么。特别重要的是,要报道不同的声音。一项重大的科技成果问世之后,往往是有争议的。不同学派的人、竞争对手都可能会有不同的看法,应该去采访他们,看看他们有什么样的评论。但是在国内的科技报道中,我几乎没有看到有这么做的,而是把科技报道当成了宣传,报道的只是一面之词。这和中国的以和为贵的文化传统也有关系。中国人,包括中国科学家,一般不喜 欢公开说别人的坏话,所以即使去问竞争对手,可能也不愿意公开发表评论。另一方面的原因是涉及到人事关系、上下级关系,怕得罪人而不敢说真话。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去采访国外的专家,问问他们对中国出现的新成果有什么样的看法。
辩:那就说以和为贵是错的了,必须是像米老鼠那样,谁不听话就打谁?
三、要了解科学界的惯例。比如说,科学界是怎么样认定科学成果的?学术会议是怎么开的?对诸如此类的学术界惯例应该有所了解,才不会被误导,受蒙骗。
辩:到底这是新闻工作者,还是科技工作者,或者是科技工作者业余活动?。。。。。。
四、要当心商业炒作和骗局。伪科学的骗局背后往往有商业动机在里头的,仔细去挖一下就可能发现,他是要靠所谓的“科技成果”来赚钱的,可能自己就在办公司。比如前几年国内突然冒出了一大堆纳米产品,其中有的是研究纳米的科研人员在替它们做宣传。但是一调查就会发现,这些科研人员在兼任某家生产这类产品的公司的顾问,或者自己就在办纳米技术公司,本身就是公司的董事长、理事长。你发现了他们有利益关系在里头,就要多长一个心眼,对他们说的话要打折扣。在报道的时候也应该把这层关系给捅出来,让读者知道其中是有商业利益的,不要把新闻变成了广告,变成了有偿新闻。
辩:能不能公布一下您的收入来源,我总感觉您不用上班,还有收入。。。。
五、要尊重科学界的主流,多向专家请教。科学的主流不一定都对,现在的主流都是从以前的支流发展起来的,以后也有可能变成另类,虽然这种可能性比较小。但是这个变化过程,都是在科学界内部自我完成的,和科学界之外的势力没有什么关系。在历史上从来没有这样的例子,由于新闻界的呼吁,科学界把支流、另类的观点变成了主流,把伪科学变成了科学。历史上有的是相反的例子,由于政治、法律、宗教势力对科学界的打压,使得伪科学流行。科学发展有它自身的律。做为一名记者,不要太把自己当回事,一见到张颖清、蒋春暄这些人的材料,就认为他们是受到科学界不公平的对待,觉得科学界太黑暗了,要替他们打抱不平,在报纸上呼吁。但是这是不可能有什么好结果的,科学界不可能由于新闻界的呼吁就去容忍、接纳伪科学。所以我希望,做为一名记者要认清自己的定位。
辩:不对吧,您说专家很多都是伪专家啊。。。。总之,。。。还是不要做科学记者了。太累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士
发表于 2014-12-27 08:45:06 | 显示全部楼层
昨晚那么迟睡,早上这么早起床了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士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7 09:28:00 | 显示全部楼层
红茶. 发表于 2014-12-27 08:45
昨晚那么迟睡,早上这么早起床了啊?

火星是分裂的。。。不好说,也许一会儿还要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师
发表于 2014-12-27 10:55:52 | 显示全部楼层
病毒本身就是和人体共存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生
发表于 2014-12-27 11:50:05 | 显示全部楼层
火星人思维跨度真大,我是跟不上节奏,看着吃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帖声明
1、本站为技术交流论坛,发帖的内容具有互动属性。您在本站发布的内容:
①在无人回复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自助删帖功能随时删除(自助删帖功能关闭期间,可以联系管理员微信:8542508 处理。)
②在有人回复和讨论的情况下,主题帖和回复内容已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您将不能直接删除该帖。
2、禁止发布任何涉政、涉黄赌毒及其他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本站版规的内容,详情请参阅《蒲公英论坛总版规》。
3、您在本站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不要盗用有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请认真阅读上述条款,您发帖即代表接受上述条款。

QQ|手机版|蒲公英|ouryao|蒲公英 ( 京ICP备14042168号-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243455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京)-非经营性-2024-0033

GMT+8, 2025-8-20 13:54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声明:蒲公英网站所涉及的原创文章、文字内容、视频图片及首发资料,版权归作者及蒲公英网站所有,转载要在显著位置标明来源“蒲公英”;禁止任何形式的商业用途。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站及作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