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 - 制药技术的传播者 GMP理论的实践者

搜索
查看: 1449|回复: 6
收起左侧

[行业动态] 《我和黄帝读内经》-第三十六节

[复制链接]
药士
发表于 2015-2-11 20:40: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欢迎您注册蒲公英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yuansoul 于 2015-2-11 20:47 编辑

黄帝问曰:春脉如弦,何如而弦?
岐伯对曰:春脉东方万物之所以始也。故其气来软而滑端直以长曰弦反此者病。
帝曰:何如而反?
岐伯曰:其气来实而强,此谓太过在外其气来不实而微,此谓不及在中。
帝曰:春脉太过与不及,其病皆何如?
岐伯曰:太过则令人善忘忽忽眩冒而巅疾不及则令人胸痛引背则两胁胠满。
帝曰:善。夏脉如钩,何如而钩?
岐伯曰:夏脉南方万物之所以盛也。故其气来盛去衰曰钩反此者病。
帝曰:何如而反?
岐伯曰:其气来盛去亦盛,此谓太过,病在外气来不盛去反盛,此谓不及,病在中。
帝曰:夏脉太过与不及,其病皆何如?
岐伯曰:太过则令人身热而肤痛浸淫不及则令人烦心,上见咳唾,下为气泄。
帝曰:善。秋脉如浮,何如而浮?
岐伯曰:秋脉西方金万物之所以收也。故其气来,轻以浮,来急去散曰浮反此者病。
帝曰:何如而反?
岐伯曰:其气来,毛而中央坚,两傍虚此谓太过,病在外气来,毛而微,此谓不及,病在中。
帝曰:秋脉太过与不及,其病皆何如?
歧伯曰:太过则令人逆气而背痛愠愠然不及则令人喘,呼吸少气而咳上气见血,下闻病音。
帝曰:善。冬脉如营,何如而营?
岐伯曰:冬脉肾也北方水万物之所以合藏也。故其气来沉以搏,故曰营反此者病。
帝曰:何如而反?
岐伯曰:其气来如弹石此谓太过,病在外其去如数者,此谓不及,病在中。
帝曰:冬脉太过与不及,其病皆何如?
岐伯曰:太过则令人解亻亦脊脉痛而少气不欲言不及则令人心悬如病饥<月少>中清,脊中痛,少腹满,小便变。
帝曰:善。
帝曰:四时之序,逆之变异脾脉独何主?
岐伯曰:脾脉孤藏以灌四傍也。
帝曰:然则脾善恶,可得见之乎?
岐伯曰:善者不可得见,恶者可见。
帝曰:恶者何如可见?
岐伯曰:其来如水之流者,此谓太过,病在外;如乌之喙者,此谓不及,病在中。
帝曰:夫子言脾为孤藏,中央土以灌四傍太过与不及,其病皆何如?
岐伯曰:太过则令人四支不举;其不及,则令人九窍不通,名曰重强。
瞿然而起,再拜而稽首曰:善。吾得脉之大要,天下至数,五色脉变,揆度奇恒在于一神转不回,回则不转失其机。至数之要,迫近以微,著之玉版,藏之藏府,每旦读之,名曰《玉机》。五藏受气于其所生传之于其所胜气舍于其所生死于其所不胜。病之且死先传行至其所不胜,病乃死。此言气之逆行故死。
受气于心,传之于脾舍于肾,至肺而死。
受气于脾,传之于肺舍于肝,至肾而死。
受气于肺,传之于肾舍于心,至肝而死。
受气于肾,传之于肝舍于脾,至心而死。
受气于肝,传之于心舍于肺,至脾而死。
皆逆死也。
一日一夜五分之所以占死之早也。
黄帝曰:五藏相通移皆有次五藏有病,则各传其所胜不治三月若六月,若三日若六日五藏而当死,是顺传所胜之次。
故曰:别于阳者,知病从来;别于阴者,知死生之期。言知至其所困而死。是故风者百病之长
寒客于人,使人毫毛毕直,皮肤闭而为热当是之时,可汗而发不仁肿痛当是之时,可汤及火灸而去之弗治
入舍于肺,名曰肺痹发咳上气弗治
即传而行之肝,病名曰肝痹一名曰厥胁痛出食当是之时,可按若刺弗治
肝传之脾,病名曰脾风发瘅,腹中热,烦心出黄当此之时,可按可药可浴弗治
脾传之肾,病名曰疝瘕少腹冤热而痛,出白,一名曰蛊当此之时,可按可药弗治
肾传之心,病筋脉相引而急,病名曰当此之时,可灸可药弗治
满十日,法当死。肾因传之心,心即复反传而行之肺发寒热,法当三岁死,此病之次也。然其卒发者,不必治于传其传化有不以次
不以次入怒,令不得以其次人有大病矣。因而喜大虚则肾气乘则肝气乘则肺气乘则脾气乘则心气乘其道也。故病有五,五五二十五变,及其传化。传,乘之名也。
大骨枯槁,大肉陷下,胸中气满,喘息不便气动形期六月死真藏脉见,乃予之期日。
大骨枯槁,大肉陷下,胸中气满,喘息不便,内痛引肩项,期一月死,真藏见,乃予之期日。
大骨枯槁,大肉陷下,胸中气满,喘息不便,内痛引肩项,身热,脱肉破<月囷>,真藏见,十月之内死。
大骨枯槁,大肉陷下,肩髓内消,动作益衰,真藏来见,其一岁死,见其真藏,乃予之期日。
大骨枯槁,大肉陷下,胸中气满,腹内痛,心中不便,肩项身热,破<月囷>脱肉,目匡陷,真藏见,目不见人,立死
见人者,至其所不胜之时则死。
虚身中卒至,五藏绝闭,脉道不通
不往来,譬于堕溺,不可为期
脉绝不来,若人一息五六至,其形肉不脱,真藏虽不见,犹死也。
真肝脉至,中外急,如循刀刃责责然如按琴瑟弦,色青白不泽,毛折,乃死。
真心脉至,坚而搏,如循薏苡子累累然色赤黑不泽,毛折,乃死。
真肺脉至,大而虚,如以毛羽中人肤色白赤不泽,毛折,乃死。
真肾脉至,搏而绝,如指弹石辟辟然色黑黄不泽,毛折,乃死。
真脾脉至,弱而乍数乍疏色黄青不泽,毛折,乃死。
真藏脉见者,皆死不治也。
黄帝曰:见真藏死,何也?
岐伯曰:五藏禀气于胃五藏之本也。藏者,不能自致于手太阴因于胃气,乃至于手太阴也。故五藏各以其时,自为而至于手太阴也。故邪气胜精气衰也病甚胃气不能与之俱至于手太阴真藏之气独见独见病胜藏曰死。
帝曰:善。
黄帝曰:凡治病,察其形泽,脉之盛衰,病之新治之无后其时相得,谓之可治以浮,谓之易已脉从四时,谓之可治脉弱以滑,是有胃气命曰易治取之以时相失,谓之难治色夭不泽,谓之难已脉实以坚,谓之益甚脉逆四时,为不可治。
必察四难,而明告之。所谓逆四时者,春得肺脉,夏得肾脉,秋得心脉,冬得脾脉其至皆悬绝沉涩者,命曰逆四时。
未有藏形于春夏而脉沉涩秋冬而脉浮大,名曰逆四时也。
病热脉静而脉大脱血而脉实病在中脉实坚病在外脉不实坚者,皆难治。
黄帝曰:余闻以决死生愿闻其情。
岐伯曰:五实死,五虚死。
帝曰:愿闻五实五虚。
岐伯曰:脉盛,皮热,腹胀,前后不通,闷瞀,此谓五实。脉细,皮寒,气少,泄利前后,饮食不入,此谓五虚。
帝曰:其时有生者何也?
岐伯曰:浆粥入胃,泄注止,则虚者身汗得后利,则实者活。此其候也。
解释:
黄帝问:春天脉象弦,怎么就体现脉弦了呢?
岐伯回答:春天脉象,季节对应肝,五行属东方木。万物生长开始的季节。故此,肝气机反映在脉搏跳动就是软,弱,轻,虚,而且滑。脉行动直、长,综合起来就是弦。如果和这些规律不同,就是反脉,身体有病。
黄帝问:怎么就相反了呢?
岐伯回答:肝属性,气机反映在脉象。脉搏跳动,来脉强,称之为太过。主体外,体表,或外邪侵袭之病。气机不强,脉搏跳动,来脉微,这就是不及。病在内。
黄帝问:那么,肝脉象,太过,不及,对应病症都是怎样的呢?
岐伯回答:太过,一般都会记忆力差,头晕,目眩,头顶不舒服。不及,胸疼痛,继而引发背痛。向下,引发两肋满痛。
黄帝说:好,了解了。那么夏季钩脉是如何体现的呢?
岐伯回答:夏季,心脉,南方火。主万物成长季节。所以,其气机强盛,来脉盛,去衰。称之钩脉。和这个脉象规律不同,就是反脉,身体有病。
黄帝问:怎么就相反了呢?
岐伯回答:如果夏季脉象来去都盛,就是太过,主体外,体表,火外邪侵袭之病。如果脉搏跳动开始气机不足,脉象不盛,去脉反倒盛,这就是不及,病在内。
黄帝问:夏季脉象太过,不及,对应病症都是怎样的呢?
岐伯回答:太过,一般都会身体发热,肌肤疼痛。这一般都是外邪侵袭。不及,多是心烦,在上引发咳,痰液,在下引发气机泄泻。
黄帝说:哦,了解了。秋脉象是浮,怎么就体现脉浮了呢?
岐伯回答:秋季脉象,肺属性,对应西方金。万物收藏的季节。所以,脉象反应的是气机来脉轻,虚,浮,脉搏跳动来时急,去散。所以,称之脉象浮。和这个脉象规律不同,就是反脉,身体有病。
黄帝问:那么如何知道秋季脉象相反呢?
岐伯回答:秋季脉象,气机反映在脉搏跳动上,来脉毛,脉中央坚硬,两旁发虚。这就是太过,主体外,体表,外邪侵袭之病。气机反映在脉搏跳动上,来脉毛,并且微,就是不及,病在内。
黄帝问:秋脉象,太过,不及,对应病症反应是怎样的?
岐伯回答:秋季脉象,太过则是逆气,背痛,心里燥热。如果是不及,则喘,呼吸深度不足,继而咳。上气太过,出血;下气不足,说话声音有变。
皇帝回答:哦,了解了。那么冬季脉营,说的又是什么意思呢?
岐伯回答:冬季脉象,代表肾,北方水属性。这时候,万物封合。所以,对应气机反映在脉搏上,沉,搏,称作营。和这个脉象规律不同,就是反脉,身体有病。
黄帝问:如何脉象就是反呢?
岐伯回答:冬季脉象,气机来反映在脉搏跳动上,来脉如同弹石,这就是太过,主体外,体表,外邪侵袭之病。脉搏跳动,去脉象数(不利),这就是不及,病在内。
黄帝说:冬季脉象太过,不及,对应病症是怎样的呢?
岐伯回答:脉象太过,导致人懈怠,消渴。脊柱两侧疼痛,脉管疼痛,气机不畅,不深,少言。不及则是心里惴惴不安,如同营养不良病症。两肋下部水积存,脊柱中痛,小腹满胀,小便性状有变化。
黄帝说:哦,了解了。
黄帝自言自语:四季的顺序是自然的。人体顺应自然,或者逆自然,所以集体变化不同。但是,为何脾脉没有和四季对应呢?
岐伯补充说:脾脉象,土属性。独自藏,输送自养周围藏,器。(心想,差点自己圆不了场了。四季,古历法,都没长夏呢。还好,我机灵,补完。)
黄帝问:可是,脾的脉象好还是不好,怎么区分呢?
岐伯回答:脾脉象好称作“看不见”,不好称作“可见”。
黄帝问:为什么不好才能“可见”,好反倒“看不见”?
岐伯回答:脾脉,来就像水流不绝的,这就是太过,主体外,体表,外邪侵袭之病。如果脉象如鸟喙状(来细小,突然变大,而突然截止),这就是不及,病在内。*(岐伯先生,皇帝问你为什么脾好看不见,脾不好才能看见,你所答非所谓啊。好在,黄帝忘了自己问啥了)
黄帝接着说:先生,脾是孤藏,不与四季对应,那么既然脾输送自养周围藏,器。太过,或者不及,对应病症如何呢(你看,黄帝多给先生面子。其实黄帝没忘自己问啥,就顺坡下了,不难为先生。明君啊。)
岐伯回答:太过的脉象对应四肢动作不畅;不及脉象对应人体九窍不通畅,称作“重强”。
黄帝很高兴的站起来,给先生失礼,说道:真是太好了。我听了脉象主要精髓,天下脉象规律和种类,以及色对应脉变,病如何度量深浅,阴阳分类。规律在于一种核心道理,病可以好转在于肌体自身,转化传变则不回复,不转化传变则可以回复。这都是失去了关键时机啊。这些关键的制度,其实差异很微小。我需要刻在玉板上加以保存,传于后世。称作“玉机”。五种收藏,受到影响而病,在于其生所藏属性。五藏传变到其他藏,则是在于压制和化生属性。五藏受气于传化属性,而产生被克制属性。气远离化生自己的来源,必然倍加受克制属性的压制,必死。病态,必死之症,也都是传变所导致;一旦传变到本来克制自己的属性,那就必死无疑。这就是通常所说气逆行,必死无疑。
肝受与气于心,心火化生脾土。肝自身气不足,因为肾受气不足,必然受到肺金克制而死。
心受与气于脾,脾土化生肺金。心自身气不足,因为肝受气不足,必然受到肾水克制而死。
脾受与气于肺,肺金化生肾水。脾自身气不足,因为心受气不足,必然受到肝木克制而死。
肺受与气于肾,肾水化生肝木。肺自身气不足,因为脾受气不足,必然受到心火克制而死。
肾受与气于肝,肝木化生心火。肾自身气不足,因为肺受气不足,必然受到脾土克制而死。
这就是逆,逆必死。
一白天,一夜,五种分刻。这就是推测生,死是在早晨,还是在傍晚的道理。
黄帝自言自语道:五种收藏,互相通,转化,都是有顺序。五种收藏,如果出现不正常,则会传递给被克制属性收藏,必然不治。规律就是,春三月病,到夏六月加重;或者说寅日,到巳火日加重。这种传变,五种收藏互相影响,也是必死。但是这是顺传,比克制逆向传化而病来说,是慢性。(这里明显使用了两种历法,古代周历,和汉唐春历。)
岐伯接着说:所以,古人总结的就是-“阳”规律不同,知道病因在何处;“阴”规律不同,知道生死时限。这么说的道理在于知道病传变过程的盛,不盛。因此,才有“风,百病之始”。如今,风,寒客至人体,毛发树立,皮肤毛孔闭合,所以发热。病机在这个时候,都可以用发汗方法,风,寒可散去。也有可能肢体麻木,痹塞,肿痛。此时可以用汤液沐浴,热敷,火疚,针刺,而散去风,寒。这种矫正思路,可以治疗病症。病因(风,寒),深入肺,名“肺痹”。汗法,发散,见咳便是上气而散,这种矫正思路,可以治疗病症。
肺,病,传于所克制肝属性,名称“肝痹”。另一种名称是“厥”。肋部疼痛,呕吐。这时候可以推拿按摩,针刺,仅此而已,这种矫正思路,可以治疗肺传肝病。
肝病传到脾,名称“脾风(肝属性木,春,主动)”。黄疸,腹中发热。此时,可以推拿按摩,服用药物,药浴,这种矫正思路,可以治疗肝病传脾。
脾病传到肾,名称“疝瘕”。少腹郁闷发热,而痛,有寄生虫便出,称作“蛊”。这时候可以推拿按摩,服用药物,这种矫正思路,可以治疗脾病传肾。
肾病传到心,病在筋脉,互相牵扯拘紧,名称“”。这时候可以灸,可以服用药物,这种矫正思路,可以换资料肾病传心。但是需要注意的,一旦控制不了病情传变,延误十日,则通常来说病人将死。肾传至心,而心下一个就是传肺,复行一周了。
发寒、发热,规律也是春三月病,到夏六月加重;或者说寅日,到巳火日加重。因为这是顺传。但是,一旦遇到岁气不合,也是短命。不过,是急发病症的,不必考虑传变。或者考虑传化,以逆传为主。
那么急症为何不考虑顺传呢。,这五种情绪,会影响而不发生顺传。所以,控制不好则发生逆传,而病重。所以,过度欢喜,肾气盛乘。怒则肝气盛乘。悲则肺气盛乘。恐则脾气盛乘。忧则心气盛乘。这就是规律和道理。所以,病虽然初始有五藏类别,但是,五五二十五种传变就复杂。传,就是乘,压制,包括了顺,逆。
颧骨枯槁,脸部肉下陷,胸中气满不畅,喘息不停,便不通。这就是气机过往消耗肌体,也不过五六个月人就不行了。一旦真藏脉(参看前几章),人也就是几天寿命了。
颧骨枯槁,脸部肉下陷,胸中气满不畅,喘息不停,便不通,身体内痛,引发肩、脖子痛,也就是一两个月寿命了。这一旦真藏脉,人也就是几天寿命了。
颧骨枯槁,脸部肉下陷,胸中气满不畅,喘息不停,便不通,身体内痛,引发肩、脖子痛,全身骨瘦如柴,<月囷>一旦真藏脉,人能活十天很不错了。
颧骨枯槁,脸部肉下陷,肩瘦,不思饮食,动作灵活衰退,真藏脉不见,也就一年左右寿命,见真藏脉,也就是几天寿命了。
颧骨枯槁,脸部肉下陷,胸中气满不畅,腹部内痛,心中梗闷,肩、脖子发热,<月囷>,身体消瘦,眼眶深陷,一旦真藏脉,眼睛无神不认人,马上就断气。
无论怎样,病人可以辨识周围人,那么一时半时还好,病所在藏到不盛的时间(对应属性克制),人死。急症,突发病,如果本来身体虚弱,则直接气机不畅,五藏闭塞不运,脉络不通。气机很重要,气机不畅,气不运作,就不好预测了,例如:坠落伤害,溺水。如果,脉象几乎不可探,或者人息气一次,脉搏跳五六次,虽然身体不消瘦,或者不见真藏脉,但是这都是凶险的,人也是难以保命的。
真肝脉象,身体内,外都会有急症表观,犹如刀割一样。脉象则是如琴弦硬,气色青白,没有光泽,身体毛发枯断,人必死。
真心脉象,坚挺应手有力,就像按着薏苡仁,一个接一个的,气色黑红,没有光泽,身体毛发枯断,人必死。
真肺脉象,大但是虚,犹如手按羽毛,人皮肤红白,没有光泽,身体毛发枯断,人必死。
真肾脉象,虽然搏动,但是没有根基,用力则无,犹如用手指弹石头,霹雳啪啦的,气色黑黄,没有光泽,身体毛发枯断,人必死。
真脾脉象,弱,突然数至,不稳定,气色青黄,没有光泽,身体毛发枯断,人必死。
所以,只要真藏脉象,都是不可以活命的。
黄帝有些疑虑,问道:见真藏脉象,就是死,为何呢?
岐伯回答:五藏,都是基于胃气濡养。那么,胃就是五藏的根本。藏也好,气也好,都不是可以独立运行的,也不是独立可以跟着脉搏传到手腕寸位。那么,只有胃气不衰败,才可以有物质基础推动脉搏传递。也就是,五种藏,都运行有规律和周期。那么,邪(不正常,不符合规律的)一旦盛,那么精气必然耗损衰败。也就是人得病了,或者病症严重,所以胃气不足以濡养,导致五藏孤立。所以,脉象一旦独见五藏真脉象,人就必然死。
黄帝说:哦,是这样啊。
黄帝自言自语道:我听了先生说的,我总结一下。一旦病人来了,观察身体状态,气色,光泽,脉象盛衰,新病还是久病。然后,才可以思考如何治疗。这样有规律的诊治,又有什么可担心的呢。病人来诊治的时候,形体,气色一致,这就是可以治疗的。气色和光泽都是很容易观察到,这就是容易治疗的小病。脉象符合四季属性,符合病症规律就是顺从,也是容易治疗的。脉象虽然弱,但是滑,这就是有胃气。总的来说:容易治疗,就要及时针对选择方法。身体表观和表现出来的气(气色,气机)不一致,这就是难治。气色难看,没有光泽,就是难治。脉充实,又坚,这就是整体还好,有治疗的机会。脉象逆反季节,这就是不治之症。
需要认真对待四大类难以治疗的脉象。第一个,逆四季属性,包括,了春得肺脉,夏得肾脉,秋得心脉,冬得脾脉。第二个,甚至绝脉,悬脉,沉涩脉,都是不符合四季属性脉象。第三个,没有藏象反应,例如春夏季节到了,但是脉象沉涩;或者秋冬季节到了,但是脉象浮大,这都是逆四季属性的脉象。第四个,热病,但是脉安静。泄(汗出,便泄),但是脉大。脱血,而脉实。病在肌体内耗损,脉坚实。病在肌体外,但是脉不坚实。这些,都是难以治疗的。
黄帝问:我听说这个虚,或者实,也可以判断病人是生还是死,请先生给解释一下。
岐伯说:五种实死,五种虚死。
黄帝说:我想听听具体都是哪些。
岐伯说:脉胜,皮肤发热,肚子胀,大小便都不通畅,心烦意乱头晕眼花,这就是五种实。脉细,皮肤冷,气息少,大小便泄泻,吃不下饭,这就是五虚。
黄帝问:那么,这些情况发生了,病人也有治疗见效的,为何?
岐伯说:粥入胃而泄泻停止,则虚可以存活。发汗而后大小便通畅了,则实可以存活。这是因为标准是固定的,但是病情是在变化的,需要观察几天综合判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士
 楼主| 发表于 2015-2-11 20:48:35 | 显示全部楼层
@愚公想改行 有更新了

点评

学习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2-11 21:0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生
发表于 2015-2-11 21:01:24 | 显示全部楼层
yuansoul 发表于 2015-2-11 20:48
@愚公想改行 有更新了

学习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5-2-11 21:21:57 | 显示全部楼层
教授不考虑下,集结成册,发行一下,估计销量低不了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士
发表于 2015-2-11 23:24:56 | 显示全部楼层
立春已经一周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2-12 08:43:20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学习  不过感觉好难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2-12 09:06:12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您的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帖声明
1、本站为技术交流论坛,发帖的内容具有互动属性。您在本站发布的内容:
①在无人回复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自助删帖功能随时删除(自助删帖功能关闭期间,可以联系管理员微信:8542508 处理。)
②在有人回复和讨论的情况下,主题帖和回复内容已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您将不能直接删除该帖。
2、禁止发布任何涉政、涉黄赌毒及其他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本站版规的内容,详情请参阅《蒲公英论坛总版规》。
3、您在本站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不要盗用有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请认真阅读上述条款,您发帖即代表接受上述条款。

QQ|手机版|蒲公英|ouryao|蒲公英 ( 京ICP备14042168号-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243455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京)-非经营性-2024-0033

GMT+8, 2025-10-20 11:27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声明:蒲公英网站所涉及的原创文章、文字内容、视频图片及首发资料,版权归作者及蒲公英网站所有,转载要在显著位置标明来源“蒲公英”;禁止任何形式的商业用途。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站及作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