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注册蒲公英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精业济群 于 2015-5-15 00:00 编辑
“看病难,看病贵”已经是老生常谈,尽管国家自09年新医改以来颁布了一系列的医改、药改政策,但是收效甚微,普通老百姓依旧没有感觉到看病便宜,仍然感觉药价高,这是为什么呢!
药价为何感觉这么高? 从一个普通老百姓的视角看,药价高,一是,由于该药品的客观价值高,要么属于专利药,要么属于独家品种,它的研发、工艺制造、疗效、依从性等因素决定了它的价值,无可厚非。 二是,药价虚高,引用之前报道中的数据,在对药品利润的分割中,通常情况下,药厂成本和利润加起来大约占40%,医院顺差加价15%,医生通过回扣大约拿走20~30%,医药代表拿走5~10%,流通企业大约拿走5~10%,剩下的是上缴的税收。由此可以看出医院销售的药品本身就是水分很大,而且这种情况不是个例,现在虽然要求公立医院取消药品15%加成,但是其他环节的不合理水分仍然存在。目前国家仍然坚持公立医院药品集中招标采购,由于有省级招标、市级招标,军队医院系统单独招标,且药品招投标收费项目种类繁多,企业在招投标的各种公关、报送、审评等成本不小,这些成本仍然会转嫁到患者身上,凡此种种,老百姓负担怎么会轻? 三是,终端市场(医院、药店)选择高价药销售给患者,使得高价药驱逐低价药。我们知道,在用药上医患双方具有极大的信息不对称性,患者几乎没有选择权,医生给患者开什么药就吃什么药。在医生守住职业底线的情况下,应当是站在患者和疗效的角度综合考虑,为患者选择最优性价比的治疗方案。但是在畸形的以药养医体制下,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医院已经形成利益共同体,高价药对它们都有好处,因为常常是哪种药利润大,哪种药回扣高,哪种药销量就大。据析,在某医院参与药品招标采购前,高价药占30%,低价药能占70%,但是在招标采购后的医生用药上,根据处方统计,高价药的金额占药品总金额的90%,低价药仅占10%。在这种逐利的理念下,患者只能任由医院医生宰割,白衣天使变屠夫,医患关系怎能不紧张?
降低药价路在何方? 根据前文分析,药价虚高和医生的大处方、开高价药是老百姓感觉药价高的主要原因,尤以医生的大处方、高价药来收取回扣,药店的人为销售高价药追求更大利润最令患者不能接受,为什么对医生不再信任了,医患关系为什么到这种地步,我想这有很大的关系。 往深一层想,现在的医院为何追求利润最大话?现在的医生为何喜欢开大处方、高价药?我觉得,有一个事实,不得不承认,卫生部曾经明确宣布,公立医院公益化,可是国家对于公立医院每年的投入不足医院每年运营成本的10%,我想,在生存和天使之间,公立医院不得不以追求利润最大化的方式来进行运营。对于医生来说,抛开回扣,其正常工资收入,相比每天的工作量和医学生的培养成本来说,付出和回报落差巨大。国家撇清责任不给出路,医院和医生只能自己寻找出路,药品创收和回扣自然成了医院和医生的迫不得已的选择。由于,药品的采购权和选择权在于医院和医生,只有医院和医生有动力降低药价,药价才能真正降低。因此,对于医院合理的投入,医生体现价值的薪酬,以及强有力的处方点评监管、回扣惩处和引入患者满意度的医院等级评价,才应当是解决看病贵的一个重要方向。而目前的医保控费和招标采购,都是通过的外部的社保部门、招标办的规制,来控制药价,但是这些都是对药品供应链的管理,解决不了医生选择高价药、大处方的问题,解决不了医院采购药品,院长、药剂科等的回扣问题,还产生了招标成本负担和新的权力寻租。接下来,让我们看看政府做了哪些工作。 2015年2月9日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完善公立医院药品集中采购工作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7号(以下简称意见),提出了价格谈判和带量采购,使得专利药和中药独家品种价格会下降,通过价格下降和销量提高来实现专利药和中药独家品种的利益平衡。该意见,对临床用量大、采购金额高、多家企业生产的基本药物和非专利药品仍然采用省级为单位通过双信封制招标采购,意在减少中间环节,对于降低流通费用,规范医院采购的药价虚高具有一定作用,但是由于各省的的招标方案对意见的理解和执行力度不同,也产生了对制药企业降价死的问题,药价虚高是没有了,不过老百姓的药也没了。 目前国家控制药价的思路,主要认为是第二种原因药价虚高,认为减少中间环节,到达医院的药品价格低了,老百姓用药价格就会低,但是根据5月8日国务院发布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推开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实施意见》和5月9日发布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4年工作总结和2015年重点工作任务的通知》中,国家开始注意到对于医生处方点评的监管,对医务人员的薪酬也进行了关注(建立符合医疗卫生行业特点的薪酬制度。完善绩效工资制度,体现多劳多得、优绩优酬,合理拉开收入差距。严禁给医务人员设定创收指标,医务人员薪酬不得与药品、耗材、医学检查等业务收入挂钩)。我认为这是注重药品使用环节监管的开端,是不是能产生预期的效果,还要看日后的监管和执行的力度。 WHO曾发布世界卫生报告,在191个国家和地区中,中国财政用于卫生服务的公正性排名倒数第四。1978年到2014年,中国卫生总费用的增长远超国民生产总值平均年增长。虽然医改5年多来,政府加大了对医疗卫生的投入,但并未减轻个人的直接负担,个人绝对卫生支出仍在逐年上涨。我想其中的原因,有关部门需要深思,钱到底最终流入了哪里,我想那些既得利益者很是清楚。 想要让马儿跑,就得给马儿吃草,而且这个草需要用对地方,否则在公立医院占据绝对强势地位的情况下,医改只能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