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 - 制药技术的传播者 GMP理论的实践者

搜索
查看: 1136|回复: 2
收起左侧

[申报注册] 审批“泄洪”到8月25日,会有多少药企撤销申请?

[复制链接]
宗师
发表于 2015-8-4 13:40: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欢迎您注册蒲公英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7月22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正式对外发布《关于开展药物临床试验数据自查核查工作的公告》(下称“公告”),要求针对部分已申报生产或进口的待审药品注册申请开展药物临床试验数据核查。申请人自查发现临床试验数据存在不真实、不完整等问题的,可以在8月25日前向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提出撤回注册申请。一时间,这条被称为“史上最严的数据核查要求”的公告,让医药圈沸腾了。

    自查范围规模史上最大,惩罚最严

    公告中同期发布的《药物临床试验数据自查核查品种清单》一共公布了1622个受理号。其中进口药171个受理号,新药948个受理号,已有国家标准503个受理号。化药需要自查1283个受理号,占79.1%;中药共237个,占14.6%。生物制品共102个受理号。1662个受理号中有309个受理号分别属于国内103家上市公司。华海药业(26.37,-0.12,-0.45%)(600521.SH)涉及9个受理号数排名第一;若以药品名称数排名,排第一的是恒瑞医药(47.38,-0.04,-0.08%)(600276.SH)和国药一致(67.84,0.03,0.04%)(000028.SZ),各14个产品需要自查。

    从自查清单来看,有十余家企业有多种药品榜上有名。对此,在名单中一家药企工作的刘海生(化名)说,30多天的时间对于任何一家药企来说都略显紧张。他对《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表示,自查时间一旦放长,必然会给一些恶意造假的企业制造机会来粉饰数据。但是对于一些涉及到多种药品的企业来说,短期时间内的压力也会非常大。“走到临床数据这一步,前期的投入已经非常大,没有哪一家药企会轻易撤销申请。但是一旦被查出问题,惩罚也会相当严重。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最有效率地完成自查,是此次涉及到的药企要考虑的主要问题。”

    根据公告,对于核查中发现临床试验数据真实性存在问题的受理药品,不仅审查不通过,还对相关申请人进行3年内不受理其申请的惩罚,同时对药物临床试验机构也有严苛的惩罚。涉嫌弄虚作假的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吊销其临床试验资格,并将弄虚作假的申请人、临床试验机构、合同研究组织以及相关责任人员等列入黑名单。

    对此,吕梁中药厂厂长薛纪平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记者采访时表示,对于恶意造假的企业固然要严厉惩罚,但是由于目前国内大部分药企的药品都委托相应药物临床试验机构进行临床试验,如果该机构仅在其中一家药品中存在造假现象,其他也在该机构进行临床试验的企业容易“躺枪”。“公告中应该对如何划分给予一个明确的标准尺度。”薛纪平说。

    “自查令”为何会让药企慌张?

    根据此次公布的《药物临床试验数据自查核查品种清单》,1622个受理号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在2008年前提交审批申请的。据记者了解,7年来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对临床数据的要求一再提高,刘海生表示,如果拿今天的标准来衡量7年前的临床项目,估计会有一大批药品不得不提前撤出。

    “对于一些底气不足的药企来说,撤与不撤也是一个很大的难题。”刘海生向《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表示,“撤了等于自己打脸承认数据有问题,不撤的话一旦被查出就面临3年无法提交申请惩罚。而且对于一些地方药企来说,还涉及到呈报之前的省市食药监局的名单,难道能站出来说食药监局的前期审核也是有问题的?”

    药企的担心并不是空穴来风。在国内医药圈,药物临床试验数据“微调”甚至造假并算不上是什么新闻。在药物研发环节中,临床试验一直被视为是药品上市前关键的一道安全屏障。但是在我国,临床试验理念直到1980年才被初步认可,1999年我国出台了第一部有关临床试验的质量规范。

    一直以来,我国对临床试验机构实行资格认证制度。只有通过药监部门审批的临床机构,才可以参与临床试验。目前已通过审批的机构近400家,多为各地的三甲医院。

    中国药物临床试验网负责人汪金海在接受采访时曾表示,正是对临床机构的数量管控,造成医院的绝对强势和一些试验不规范的产生。他认为,在医疗资源本身紧张的前提下,有着临床试验执行资格的资深医生有多少时间投入在临床试验中本身就值得怀疑。

    此外,高昂的试验成本也是可能导致试验存在水分的原因之一。据了解,一个治疗感冒的化学三类药,临床试验的时间大概需要一年,费用在200万到300万元,而一个抗肿瘤的三类药物,则要耗时至少三年,费用在800万到1000万元人民币。如果是一类抗肿瘤药,临床试验要8年左右,耗资在6000万元左右。

    而在临床试验结束后,也会有企业为了通过审评,私自修改数据。例如国外药品尚未在中国进口使用的,要进入需要在中国临床试验。根据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2013年6月份公布的信息,一款由百时美施贵宝和辉瑞联合研发的新药阿哌沙班,审查过程将被延时3个月,因为中国一位临床研究中心管理人员和另一位监察员“更改了原始记录,掩盖了违反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的证据”。这最终导致FDA调查人员对中国36个研究中心里24个数据提出质疑。

    药品审批积压严重,顽疾难解   

    在北京鼎臣医药管理咨询中心负责人史立臣看来,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此次大规模要求自查,除却与国家决心加大对临床数据造假现象查处,也与药品申报积压严重息息相关。

    在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药品审评中心网站上,可以看到受理品种目录一共有5074个,在审品种目录有4883个,但审评人员只有120人。

    对审评效率的不满,在药品行业是一个公开的话题。数据显示,2014年,药品审评中心全年受理新注册申请8874个,完成审评5219个,受理量和完成量比较相差了3655个。以仿制药受理号来看,2012年积压3623个,2013年积压5319个,2014年积压8115个,而近几年的审结数量每年大约700个。我国仿制药平均申报时间已经长达40个月。

    在7月22日公告发布之后,有业内人士表示,有关部门希望可以通过药企自查,撤销一部分不合格的申请,为早已负担过重的药品审批“泄洪”。

    而到8月25日的这段时间里,会有多少药企撤销审批申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士
发表于 2015-8-4 13:44:51 | 显示全部楼层
个人觉得,除非被法华南里专门叫去开会,否则自主申请撤销的,一只手能数的过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士
发表于 2015-8-4 13:45:17 | 显示全部楼层
说得就有问题
什么叫“拿今天的标准来衡量7年前的临床项目”
标准并没有提高
只是原来没查你现在要查了而已
七年前国家局就让你造假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帖声明
1、本站为技术交流论坛,发帖的内容具有互动属性。您在本站发布的内容:
①在无人回复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自助删帖功能随时删除(自助删帖功能关闭期间,可以联系管理员微信:8542508 处理。)
②在有人回复和讨论的情况下,主题帖和回复内容已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您将不能直接删除该帖。
2、禁止发布任何涉政、涉黄赌毒及其他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本站版规的内容,详情请参阅《蒲公英论坛总版规》。
3、您在本站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不要盗用有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请认真阅读上述条款,您发帖即代表接受上述条款。

QQ|手机版|蒲公英|ouryao|蒲公英 ( 京ICP备14042168号-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243455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京)-非经营性-2024-0033

GMT+8, 2025-10-10 00:53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声明:蒲公英网站所涉及的原创文章、文字内容、视频图片及首发资料,版权归作者及蒲公英网站所有,转载要在显著位置标明来源“蒲公英”;禁止任何形式的商业用途。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站及作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