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 - 制药技术的传播者 GMP理论的实践者

搜索
查看: 2153|回复: 4
收起左侧

[一致性评价] 【讨论】溶出曲线为何没有体内外相关性?

[复制链接]
宗师
发表于 2016-6-24 11:26: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欢迎您注册蒲公英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文章《溶出度在药品评价中的作用探讨(黄晓龙、雷继锋)》,作者举了几个例子。

1、BCS 2  ph依赖型,速释片。溶出曲线一致,BE不等效。

分析:溶出方法不合理(加0.5%SLS),溶出度不能反应粒径改变的变化。

方案:重新开发溶出方法(0.1%SLS),减小粒径,新方法能够反应粒径的变化。

结果:BE通过

但是:新溶出方法,检测其他已通过BE的产品,溶出度都不相同。

2、BCS2 缓释片  溶出曲线一致,BE不等效

分析:释放机理不同,溶出方法不合理

方案:重新开发溶出方法,新方法能够反应新、旧工艺的差别

结果:BE不等效

3、BCS1 缓释片  除4.5溶出曲线不一致,其余曲线一致,BE不一致。

分析:溶出不同

方案:重新调整处方。

结果:溶出曲线不能反应处方的变化,即溶出曲线没有区分力,4.5条件下曲线仍不同,但BE等效。

不想跟大家争论比较溶出曲线到底有没有用。

只是想讨论一下,为什么我们研究的溶出方法,没有体内相关性呢,从文章看,基本没法预测BE实验结果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士
发表于 2016-6-24 12:40:11 | 显示全部楼层
溶出曲线是必要条件
为什么不能预测
是因为还不充分
只有充分必要条件才能A推出B
况且还有一个范围的问题
你很难评价f2与A/B的关系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6-6-24 12:59:53 | 显示全部楼层
应该还是常说的,溶出曲线区分力不足导致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大师
发表于 2016-6-24 13:32:31 | 显示全部楼层
溶出曲线的区分力很重要,是必要非充分条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6-6-30 11:13:01 | 显示全部楼层
比如你研究了某个产品的10种片剂,测试出1种是BE一致,然后你就必须固定好按照那一种的处方,工艺。但是怎么证明你固定好了那种工艺呢?1.每批次做BE......这是绝对不可能的。2.每批次做溶出。但是问题来了,你的溶出条件搞的没区分性,你的粒度,密度等等随便换了之后都溶出没问题,那就不能达到控制的目的。
但是反过来你按照原研的溶出去做BE不一定会是一致的,关键的是你模拟的胃肠道环境和实际的胃肠道环境是不一致的。一样的溶出只代表这种方法不能区分你做的制剂的溶出和原研的溶出,仅此而已。实际溶出在胃肠道的因素有这样一些:1.药物性质A.水溶性,B.固有溶出速率,C.亲油性/疏水性,D.稳定性。2.制剂因素A.崩解/解聚作用B.粒子大小C.颗粒密度D.湿润性E.不溶性填充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帖声明
1、本站为技术交流论坛,发帖的内容具有互动属性。您在本站发布的内容:
①在无人回复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自助删帖功能随时删除(自助删帖功能关闭期间,可以联系管理员微信:8542508 处理。)
②在有人回复和讨论的情况下,主题帖和回复内容已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您将不能直接删除该帖。
2、禁止发布任何涉政、涉黄赌毒及其他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本站版规的内容,详情请参阅《蒲公英论坛总版规》。
3、您在本站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不要盗用有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请认真阅读上述条款,您发帖即代表接受上述条款。

QQ|手机版|蒲公英|ouryao|蒲公英 ( 京ICP备14042168号-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243455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京)-非经营性-2024-0033

GMT+8, 2025-10-10 00:28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声明:蒲公英网站所涉及的原创文章、文字内容、视频图片及首发资料,版权归作者及蒲公英网站所有,转载要在显著位置标明来源“蒲公英”;禁止任何形式的商业用途。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站及作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