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注册蒲公英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吐】临床基地不放开,干得好! 这篇文,小妖纯粹吐槽。其中各方观点,看客自己评判。 1、各方呼吁临床基地放开,至少一致性评价BE基地放开 722核查之后,一批基地、CRO整改,药企撤回的申请是都放弃了呢,还是75%打算重新申报?那么就面临着能够开放接受试验的基地少了,而企业又集中地想再次上临床。 当然了,不少I期临床基地看到了一致性评价的需求,纷纷扩容,甚至整栋建楼打算满足药企一致性评价BE需求和新药I期需求。需要看到的是,近期积极扩容的基地都是I期,主要就冲着BE去的,据说基本上一个基地,伦理委员会一天要过3个一致性评价的伦理,呈现出满负荷运转的状态。按理说,如果基地都到了24小时不间断,满负荷运转的状态,貌似我们的基地也不会不够用,可还是有很多企业抱怨找不到基地,这是为什么呢? 基地主任说“我们要好项目”。好项目的意思是:速释(不占床位)、有钱(资金链没问题)、懂行(企业研发实力雄厚,最好自己有医学部,临床方案设计团队)、非独生子(全公司仅靠一个项目维持盈利的,责任太大,万一做不好就是“断人财路如杀人父母”)。有人开玩笑说,现在临床基地挑项目就跟找男朋友一样:有钱、专业、身世背景优渥有靠山。说到底,基地还是有挑项目的权利。 所以企业要求有条件开放临床基地,比如说重新认证,给更多医疗机构机会进入临床试验市场;部分原本因床位不够,硬件不够豪华的二级医院也希望临床基地放开,因为他们等着这部分收入,也等着做学术文章发表评级,研究者和相关医生也需要评职称,而这些二级医院、街道医院、康复医院的住院率是低的,目前尚有空余床位(有的康复医院一位难求是因为价格低,能够进医保,变相成为了养老院,但也有一部分因为地区偏远,新建楼,作为康复型养老院价格较高的),环境也没有三级甲等医院嘈杂,有一些地段偏远但硬件条件非常强,都是新建大楼。也有一部分目前的临床基地呼吁基地放开的,因为他们觉得做不过来,都排着队,可是很多项目他们不想接,他们已经没有了评职称的需求,有PI说,他们跟流水线操作一样做临床试验,恨不得让你们自己把临床试验合并了,几个做相同产品适应症的索性共用数据算了~所以,各类临床试验研究联盟诞生了…… 至少放开BE基地,至少是做一致性评价的BE基地,这是很多业内人士的观点。目前的一个仿制药一致性评价BE均价是300万。基本平均到每例是8万。这个价格远高于热门的印度、印尼、南非、澳大利亚、台湾……大约高出50%。从价格可以看出,要求提高,成本提高,卖方市场。 一致性评价的BE基地放开愿望基于对于“已上市”药品的安全性风险评估,很多人认为一致性评价的BE和普通仿制药BE的要求不一样,已上市的产品至少安全性不会有问题,对于BE基地的应急救援能力、急救能力要求可以稍微放宽,这样的基地认证有条件放开风险较小。 2、“第二大医药市场”的自信与外企现金流 突然之间把外企拉进来,有点突兀,但这件事和他们真的有关系。 来听听以下几句话,我只是做如实记录。 a:我国人口决定我们我们是世界第二大医药市场,只要有市场,外企肯定来,有钱都要赚。 b:在中国的销售额,在各大外企的全球销售额中平均占5%。最优秀的AZ,保持在15%左右,未突破20%,中国市场对绝大多数外企是无所谓的。而且因为定价权优势越来越小的原因,利润较薄,已经没有了吸引力。 c:很多产品,比如某头孢抗生素,原研原产地已经不生产了,目前唯一的产地是中国地产,中国是唯一的市场,他们不会放弃中国的市场。 d:该品种,我们放弃做自证了。反正原研原产已经停了,这个品种也应该被淘汰了,反正占利润不到3%。至于一致性评价中,仿制药企业买不到参比,地产自证放弃后,地产也无法作为参比。这些都不是我们公司考虑的问题。他们可以自己上临床啊。 e:我国仿制药质量参差不齐,不是都差,也有好的,但差异体现不出来。这次一致性评价完成后,好的产品,应该和原研药享受同等定价待遇。 f:我们外企同意。过了专利期的产品,本来就应该同等地位,在欧美也是一样的,只不过原研药已经打开的市场,仿制药要进入也会自己出于商业目的适当降价。无所谓咯,一样就一样,反正企业成本无法下降,利润太薄就裁员,离开中国好了。 g:中国独有剂型和规格,应该招标加分。 h:那你上临床证明你比原研药好。其实能找到原研当参比的品种本来就不多,我们原研企业并不担心竞争对手突然增加。不过我们在中国的员工可能会担心被裁员。 i:原研药企业在国内的研发还是要依靠国内的临床基地,所以基地资源一样缺。 k:和临床基地的合作,除了“钱”,还有“名”。其实外企和临床基地更多的合作是给临床基地带来“名”,一旦做了,很多同类同适应症的产品就会找他们。关键是多数欧美企业的规范比较好,沟通容易,他们有自己的医学官,也从来不拖欠费用,虽然有点流程上的复杂,但反正时间成本他们都买单,那就无所谓了。所以……临床基地,如果外企有项目,占上再说。 以上这些就是外企因为一致性评价掺和到这件事里的……思路。
3、目的达成? 这里,我用的是问号。在说一致性评价时候,曾经有一句话一石激起千层浪,欧美上市仿制药视作一致性评价通过。当时的观点有几种:这是鼓励中国仿制药企业走出国门;这是把FDA当做了“编外”审评员;这是中国药监局的妄自菲薄,自认自己不如欧美,哪怕是欧盟里的西班牙。 那么现在,临床基地不放开是对的,这不就逼得那么多企业出去做临床、BE了吗?我已经听到十几家企业在说去欧美上市,到成本更低的印尼、南非、印度、澳大利亚等完成临床,美国上市。当然了,我也问他,这件事容易吗?他们的回答是:我们打算告诉FDA,我们只要批件,并不打算在美国市场销售或者大规模销售,他们不必太在意……是的,花一半的价钱去第三世界中的“规范”市场做临床,欧美上市,在沟通过程中强调自己的立场,对欧美市场的态度,目的还是内销。当然了,我们相信FDA是尊重科学的,毕竟准许上市就是一种态度,药企就能在美国境内销售,FDA就有监管风险和保障公民权益的责任。 以前,很多仿制药企业是不设立医学部的,因为没必要啊,一个仿制药BE就是一个合同就能搞定的,最多加上CRO。现在趁这个机会,刚好建立自己的团队或者各企业的联盟,如果建立不起来,那就依靠CRO……听天由命吧。 正好说到供给侧改革,去产能,行业整合。你看,没能力建立自己医学团队的,抢不到临床基地的企业要么离开行业,要么被并购,要么放弃绝多数品种……刚好,整合了。所以一直呼吁的临床基地放开一直不执行,也许是对的。 中国药企走出去,这也算是当爹妈的用心良苦,逼着孩子独立了。这是典型的动物世界啊,把一堆孩子断粮,一顿生死游戏厮杀,抢夺资源,内斗外侵,看看谁活着。父母要做的就是忍住,不做事,看看谁活下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