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 - 制药技术的传播者 GMP理论的实践者

搜索
查看: 2126|回复: 71
收起左侧

[吐槽及其他] QA是否要淡化技术?

  [复制链接]
药生
发表于 2023-6-30 09:16: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欢迎您注册蒲公英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GMP工作中有很多相关的技术工作,包括检验、IT、工程运行、故障维修等等,这些技术工作与合规都有密切的联系,是否每个技术部门都要配备对应专业的QA? 我听说国内某些知名制药公司,就是比较淡化QA的技术要求。首先QA永远无法达到各技术部门SME的专业能力,QA在技术上参与太深,必将造成很多问题意见不一致,反复争论,出问题后责任不清的情况,质量管理水平也不见得能做的多好,反而内耗严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圣
发表于 2023-6-30 09:19:3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也认同,不能卷的太过分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生
发表于 2023-6-30 09:20:03 | 显示全部楼层
QA分很多种的,厉害的QA肯定是那种全能型的,比如质量总监。。。

点评

那也不一定,也有可能只是某一块很懂,加上运气和关系,还有就是一张嘴厉害!其他的略懂,真正全能型,估计少之又少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3-7-4 08:3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23-6-30 09:31:02 | 显示全部楼层
可以术业有专攻,但是作为QA不能自断手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生
发表于 2023-6-30 09:34:2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子弹一定要有,至于什么时候用?

点评

精辟,我理解的QA高境界就是招之能战,战之能胜。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3-6-30 11:5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生
发表于 2023-6-30 09:35:03 | 显示全部楼层
QA在各方面不需要懂,但是一定要了解,

这个了解的程度就是要达到别人忽悠不了你的程度,

如果做不到这个,还是别干QA岗位了

点评

这是企业质量文化的问题,各专业部门为什么要忽悠QA呢?如果技术部门是这个心理,配多少QA都很难做好质量管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3-6-30 09:4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士
发表于 2023-6-30 09:38:59 | 显示全部楼层
QA怎么说呢,从方法论来讲QA也算是技术工人,首先我支持QA要储备各方面综合知识,同时我觉得QA也要对自己角色充分认知——从这点说我是认同“QA淡化技术”的,即:QA可以学习和储备其他各运行板块的专业知识或技术,但是在团队合作和部门配合过程中是要坚持QA立场遵章办事而不是“冒充专家”越俎代庖。

点评

赞同。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3-7-6 13:0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士
发表于 2023-6-30 09:40:33 | 显示全部楼层
QA为什么要懂   都有相应的管理文件和操作文件  质量标准   看懂这个就可以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23-6-30 09:41:50 | 显示全部楼层
反过来,QA不懂技术,必为背锅侠,也是一种内耗

点评

这个我认同。深有感触。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3-6-30 14:1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生
 楼主| 发表于 2023-6-30 09:44:39 | 显示全部楼层
孤独的漫游 发表于 2023-6-30 09:35
QA在各方面不需要懂,但是一定要了解,

这个了解的程度就是要达到别人忽悠不了你的程度,

这是企业质量文化的问题,各专业部门为什么要忽悠QA呢?如果技术部门是这个心理,配多少QA都很难做好质量管理。

点评

我们公司自己业务员来看公司生产情况,我们还给她造假生产批记录呢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3-7-3 17:25
为什么要忽悠你,因为你说他违规了,他要狡辩,狡辩的途径就是你不懂。 说到技术部门,研发,你发现他出现偏差了,要走流程,他说你不懂,这不是偏差,既然是研发那就说允许有偏差,而且是必然偏差,走个P流程阿,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3-6-30 11:3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士
发表于 2023-6-30 09:47:50 | 显示全部楼层
对事务的理解程度可以分为掌握、熟悉,了解等,QA不需要做到掌握,但至少得了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生
发表于 2023-6-30 09:57:04 | 显示全部楼层
QA是要懂的,这样才能起到“管理职责”
但是实际过程中,会有几个问题
1.不懂装懂,外行领导内行。
2.责任下放 ,甩锅。各部门间甩锅。
3.效益为先,质量后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23-6-30 10:00:23 | 显示全部楼层
把部分专业性强的设为管理岗,从其他部门挖人不就行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23-6-30 10:04:49 | 显示全部楼层
隐月 发表于 2023-6-30 09:44
这是企业质量文化的问题,各专业部门为什么要忽悠QA呢?如果技术部门是这个心理,配多少QA都很难做好质量 ...

生产部门,原材料采购部门,在出问题的时候,肯定必须忽悠QA啊。所以,QA还是要懂一些技术,以防别人忽悠。

点评

这事如果QA没发现,碰上官方检查,怎么忽悠检察员呢?说到底还是质量文化问题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3-6-30 11:2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生
 楼主| 发表于 2023-6-30 10:07:2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公司这几年有几位离职的QA经理、QA总监,再去下家公司(国内质量管理做的比较顶尖的公司),不再从事QA工作,而是进入到具体的业务部门,比如生产、IT、工程,负责的工作主要是一些验证、基础架构、工程管理等,而且他们虽然属于非质量部门,但是对于法规的了解很深入,也不会回避问题(因为将来如果官方检查发现问题,主要责任还是在各业务部门),又因为是在业务部门工作,更贴合实际业务,所以这一块工作整体开展起来比较高效和专业。QA的技术要求反而那么高,甚至不设置IT-QA这样的角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士
发表于 2023-6-30 10:12:24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可以,一个QA懂法规的前提下又懂技术,对处理和解决问题是非常有帮助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23-6-30 10:31:13 | 显示全部楼层
QA在技术上参与太深,必将造成很多问题意见不一致,反复争论,出问题后责任不清的情况?什么情况?
参与太深?QA是监督还是直接上手做?
很多问题意见不一致?反复争论?别人管做,QA管风险,不一致的地方就是有风险的地方,还需要争论么?
出问题后责任不清的情况?分不清谁做的才会责任不清吧。
这不是QA有没有技术的问题。而是QA的职责问题。可能和别的部门的职责交缠在一起了。

点评

如果QA具备了某个业务领域技术能力,甚至专业能力与业务部门的SME持平,就会出现这种情况。不信的话,你可以找一个资深的基础架构领域的专家来做QA,势必和IT部门出现这样的问题,因为技术分歧太常见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3-6-30 11:0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23-6-30 10:53:01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些方面通过技术方面借用工具可以解决, 现阶段的办法就这样 未来大模型使用 可以躺平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生
 楼主| 发表于 2023-6-30 11:05:34 | 显示全部楼层
七-月 发表于 2023-6-30 10:31
QA在技术上参与太深,必将造成很多问题意见不一致,反复争论,出问题后责任不清的情况?什么情况?
参与太 ...

如果QA具备了某个业务领域技术能力,甚至专业能力与业务部门的SME持平,就会出现这种情况。不信的话,你可以找一个资深的基础架构领域的专家来做QA,势必和IT部门出现这样的问题,因为技术分歧太常见了。

点评

如果QA非要与专业部门争论技术问题,那确实不应该,除非技术上不可实现或者实现的难度极大。QA最重要的是把控法规符合性即可。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3-7-3 17:5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23-6-30 11:09:13 | 显示全部楼层
从各部门抽调精英组成QA

点评

质量是做出来的,不是监督出来的。把各部门精英抽走了,业务能力下降了,势必造成更多的问题。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3-7-6 08:2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友情提示
1、无权下载附件会员可能原因:1.“待验证用户组“,请点击注册邮箱里面收到的确认邮件即可; 2.作者设定权限的,提高用户组级别即可
2、对本站的任何疑问或合作需求,请联系微信tank066,关于怎样提高用户组/积分:https://www.ouryao.com/thread-6764-1-1.html
3、注册用户在本社区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社区认同其观点。
4、如果存在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条例的行为,我们有权在不经作者准许的情况下删除其在本论坛所发表的文章。
5、所有网友不要盗用有明确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QQ|手机版|蒲公英|ouryao|蒲公英 ( (京)-非经营性-2014-0058 京ICP证150354号 京ICP备14042168号-1 )

GMT+8, 2023-11-30 09:17

Powered by Discuz! X3.4运维单位:苏州豚鼠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声明:蒲公英网站所涉及的原创文章、文字内容、视频图片及首发资料,版权归作者及蒲公英网站所有,转载要在显著位置标明来源“蒲公英”;禁止任何形式的商业用途。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站及作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