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 - 制药技术的传播者 GMP理论的实践者

搜索
查看: 318|回复: 3
收起左侧

[行业动态] FDA再推新规!影响口服药物

[复制链接]
大师
发表于 4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欢迎您注册蒲公英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沁人绿茶. 于 2025-4-28 21:18 编辑

撰稿 | Paul
来自 | 蒲公英Ouryao

2025年4月22日,美国FDA宣布了一项重大举措,计划逐步淘汰美国食品供应中的合成色素(Petroleum-Based Synthetic Dyes),这一行动被视为“让美国再次健康”(Make America Healthy Again)计划的重要里程碑。

1.png
此前,2025年1月15日,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宣布,禁止在食品、饮料和口服药物中使用3号红色染料(FD&C Red No. 3,赤藓红)。
FDA发布的声明中表示,尽管人类接触3号红色染料的水平通常远低于对大鼠产生致癌影响的水平,但根据《德莱尼条款》的规定,该机构仍决定禁止其在食品、饮料和口服药物中的使用。禁令出后,美国食品和药品制造商需要分别于2027年1月15日和2028年1月18日前完成对于产品配方的调整,进口到美国的食品也必须符合该要求。
虽然本次公告主要聚焦于食品供应链,但有证据表明,这一政策可能会扩展至药品领域,如此前涉及FD&C Red No. 3等合成色素的口服药物。在制药行业,色素不仅影响药品外观的,还用于区分剂量、提高患者接受度和防止假冒。然而,合成色素的潜在健康风险促使FDA采取行动,可能也影响制药行业。

合成色素的历史与应用
色素在制药行业已有数十年历史,主要用于增强药品的视觉吸引力、便于剂量识别和提高患者依从性。早在19世纪,合成色素的发明,如威廉·珀金(William Perkin)于1856年发现的紫红色(mauve),开启了化学工业的新篇章。这些色素逐渐应用于药品,取代了成本高昂且提取困难的天然色素。
合成色素,如FD&C Red No. 40、Blue No. 1和Yellow No. 5,因其色彩鲜艳、稳定性强和成本低廉,成为制药配方中的常见选择。例如,FD&C Red No. 40广泛用于樱桃或草莓味的液体药物,以及片剂和胶囊的着色。
2.png

根据FDA的定义,色素是赋予食品、药品或化妆品颜色的任何色素、颜料或其他物质。在制药中,色素的主要功能包括:
  • 增强美观性使药品更具吸引力,尤其是儿童用药。
  • 剂量区分通过颜色区分不同剂量或配方,减少用药错误。
  • 提高依从性色彩鲜艳的药品更易被患者接受。
  • 保护活性成分某些色素提供不透明性,保护光敏成分。
  • 3.png
  • FDA对色素的监管始于1906年的《纯食品和药品法》,并在1960年的《色素添加剂修正案》中进一步完善,要求所有色素(除煤焦油染发剂外)在使用前需经FDA批准。目前,FDA将色素分为需批次认证(如FD&C色素)和免批次认证(如天然色素)两类。
  • 4.png
  • 合成色素的健康问题
    尽管大多数合成色素被FDA认定为安全,但近年来的研究揭示了其潜在健康风险,特别是在儿童中。以下是一些关键发现:

    • 神经行为影响多项研究表明,合成色素可能与儿童多动症(ADHD)、注意力不集中和冲动行为相关。2007年《柳叶刀》的一项研究发现,食品色素与儿童多动症之间存在关联。2021年加州环境健康危害评估办公室的报告进一步确认,某些合成色素可能影响儿童行为。
    • 5.png
    • 致癌潜力FD&C Red No. 3(赤藓红)因动物实验显示甲状腺肿瘤风险,已于1990年被禁止用于化妆品,并于2025年1月15日起禁止用于食品和口服药物。其他偶氮色素可能在肠道微生物作用下分解为芳香胺,与肠癌风险增加相关。
    • 6.png

      • 过敏反应某些色素,如黄5号(柠檬黄),可能引发过敏或不耐受反应,尤其在对阿司匹林敏感的患者中。
      • 毒性风险高剂量下,某些色素可能对生殖系统或器官功能产生不利影响。例如,赤藓红在小鼠实验中显示对精子生成的影响。
      这些健康问题促使FDA重新评估合成色素的安全性,并推动向天然色素的转变。
      监管框架
      FDA根据《联邦食品、药品和化妆品法》对药品和食品中的色素进行监管(FDA Color Additives)。所有色素必须预先批准并列入法规,分为以下两类:
      • 需批次认证包括FD&C Red No. 40、Blue No. 1等合成色素,需每次生产批次经FDA分析认证。
      • 免批次认证包括天然色素如胭脂红、β-胡萝卜素等,需符合特定规格但无需批次认证。
      2025年4月22日,FDA宣布将撤销Citrus Red No. 2和Orange B的授权,并计划到2026年底与行业合作淘汰六种主要合成色素(FD&C Green No. 3、Red No. 40、Yellow No. 5、Yellow No. 6、Blue No. 1、Blue No. 2)。对于Red No. 3,此前FDA已明确禁止其在食品(2027年1月)和口服药物(2028年1月)中的使用。

    7.png
  • FDA的淘汰计划旨在减少合成色素的潜在健康风险,尤其是对儿童的神经行为影响和致癌风险。通过替换为天然色素,药品可能变得更安全,减少过敏反应和长期健康隐患。此外,研究表明,减少合成化学物质的暴露可能有助于缓解儿童慢性疾病的流行,如肥胖和糖尿病。
    天然色素替代品
    FDA计划在未来几周内授权四种新的天然色素,并加速其他色素的审批:

    • 钙磷酸盐用作白色色素或遮光剂,稳定性高,广泛用于片剂和胶囊。
    • 蓝藻提取物蓝(Galdieria extract blue)从藻类提取的蓝色色素,适用于液体药物。
    • 栀子蓝(Gardenia blue)从栀子果实提取,适合用于糖浆和软胶囊。
    • 蝶豆花提取物(Butterfly pea flower extract)提供鲜艳的蓝色,常见于饮料和药品。
    此外,已批准的天然色素包括胭脂红、β-胡萝卜素和姜黄素。
  • 8.png
  • 天然色素的优缺点[td]
    特性天然色素合成色素
    安全性通常更安全,过敏风险低可能引发过敏、行为问题或致癌风险
    稳定性对光、pH和温度敏感,需特殊处理在多种条件下稳定
    成本生产成本较高成本低廉,易于大规模生产
    色彩范围颜色范围有限,需混合使用提供广泛的鲜艳色彩
    消费者感知更受“清洁标签”消费者欢迎可能被视为不健康
    参考资料
    FDA Announces Phase-Out of Synthetic Dyes in Food Supply. https://www.fda.gov/news-events/ ... ations-food-supply.
    PBS News: FDA Bans Red 3 in Food and Drugs. https://www.pbs.org/newshour/hea ... ry-and-health-risks
    FDA: Overview of Color Additives Regulation. https://www.fda.gov/industry/color-additives
    天然色素的优缺点[td]
    特性天然色素合成色素
    安全性通常更安全,过敏风险低可能引发过敏、行为问题或致癌风险
    稳定性对光、pH和温度敏感,需特殊处理在多种条件下稳定
    成本生产成本较高成本低廉,易于大规模生产
    色彩范围颜色范围有限,需混合使用提供广泛的鲜艳色彩
    消费者感知更受“清洁标签”消费者欢迎可能被视为不健康
    参考资料
    FDA Announces Phase-Out of Synthetic Dyes in Food Supply. https://www.fda.gov/news-events/ ... ations-food-supply.
    PBS News: FDA Bans Red 3 in Food and Drugs. https://www.pbs.org/newshour/hea ... ry-and-health-risks
    FDA: Overview of Color Additives Regulation. https://www.fda.gov/industry/color-additives
  • 9.pn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生
发表于 3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太多都不想看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觉主要是儿科制剂,尤其是娇味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师
发表于 3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谢谢提供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帖声明
1、本站为技术交流论坛,发帖的内容具有互动属性。您在本站发布的内容:
①在无人回复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自助删帖功能随时删除(自助删帖功能关闭期间,可以联系管理员微信:8542508 处理。)
②在有人回复和讨论的情况下,主题帖和回复内容已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您将不能直接删除该帖。
2、禁止发布任何涉政、涉黄赌毒及其他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本站版规的内容,详情请参阅《蒲公英论坛总版规》。
3、您在本站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不要盗用有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请认真阅读上述条款,您发帖即代表接受上述条款。

QQ|手机版|蒲公英|ouryao|蒲公英 ( 京ICP备14042168号-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243455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京)-非经营性-2024-0033

GMT+8, 2025-5-2 20:33

Powered by Discuz! X3.4运维单位:苏州豚鼠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声明:蒲公英网站所涉及的原创文章、文字内容、视频图片及首发资料,版权归作者及蒲公英网站所有,转载要在显著位置标明来源“蒲公英”;禁止任何形式的商业用途。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站及作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