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注册蒲公英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当地时间9月15日,Fierce Pharma发文称,百时美施贵宝(BMS)已经通过邮件向其确认,已签署协议出售其在华合资企业中美上海施贵宝制药(SASS)60%的股权,不过对于买方究竟为谁,BMS并未透露。BMS指出,此举不会影响BMS在中国的核心业务。 2023年,强生将西安杨森更名为“强生创新制药”;2024年,中美史克退出历史舞台。 若此次交易落地,那么改革开放初期三大中美合资药企——中美上海施贵宝、西安杨森、中美史克——都将成为历史名词。 中美上海施贵宝 资料显示,中美上海施贵宝成立于1982年,是中国第一家中美合资的制药企业。目前,BMS和中方股东上海医药分别持有SASS 60%和30%的股份,另外10%由上海市医疗保险事业基金中心持有。 事实上,近年来,跨国药企出售在华业务或产品管线已非新鲜事。 西安杨森 2023年9月14日,强生公司宣布品牌更新,将旗下医疗科技和制药两大业务整合至强生(Johnson&Johnson)名下。其中,公司制药部门杨森将更名为强生创新制药,医疗科技部门则保持不变。 中美史克 2024年7月份,GSK宣布向德屹润江出售其持有的核心产品贺普丁(拉米夫定片)在中国大陆的所有权利,预计将于2024年下半年完成。根据协议,GSK将获得德屹润江支付的1.85亿元人民币首付款,以及后续可能支付的最高约1.15亿元人民币的里程碑款项。 贺普丁是GSK的一款抗病毒药物,用于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该药于1999年在中国获批上市,是中国第一个口服核苷类抗乙肝病毒药物。 拜耳 今年4月份,拜耳宣布将其在华生产业务部门——拜耳医药(北京)有限公司的生产设施和部分产品线转让给国内药企双鹭药业。 拜耳表示,此举是为了优化其在华生产网络,提高效率,并专注于核心业务。 诺华 2023年11月份,诺华宣布将其在中国的一家工厂出售给国内药企九洲药业。根据协议,九洲药业将获得诺华在中国的一家工厂,以及该工厂生产的部分产品线。 诺华表示,此举是为了优化其在华生产网络,提高效率,并专注于核心业务。 行业趋势 BMS出售中美上海施贵宝股权,是跨国药企调整在华战略的又一例证。从杨森考虑出售部分产品线,到GSK、拜耳等企业陆续剥离资产,跨国药企正在重新评估其在华业务布局。 这已是一个时代的集体谢幕。 未来,跨国药企在华发展将更加聚焦核心业务,而本土药企则有望通过收购获得更多发展机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