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注册蒲公英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转自:蒲公英Ouryao 综合:无忧跨国药企集体步入“优化调整期”。 辉凌启动全球裁员7% 10月8日,瑞士私有制药企业辉凌(Ferring Pharmaceuticals)正式宣布一项全球人员调整计划:将在全球范围内裁员约500人,约占其员工总数的7%。 此次裁员并非孤立事件,而是辉凌在上月推出“企业模式”改革后的关键落地步骤。公司旨在通过组织架构精简与运营成本优化,释放更多资源投向业务转型与新兴机会。 跨国药企集体步入“优化调整期” 辉凌的裁员举措,实为当前全球制药行业结构性调整的缩影。近期多家跨国药企也相继公布人员优化计划: 诺和诺德于今年9月宣布,将在全球裁员约9000人; 默沙东在7月推出成本削减与人员精简计划,拟在全球裁员约6000人,占其员工总数的8%; Moderna亦在7月底宣布将裁员10%,预计到2025年底将员工总数控制在约5000人左右。
这一连串的裁员动作揭示出制药行业共同面临的挑战:专利到期、研发成本攀升与市场竞争加剧,正推动整个产业进入新一轮深度调整。 行业趋势:收缩中的选择性扩张 尽管整体呈现收缩态势,各大药企仍在关键赛道持续加码,体现出“有进有退”的战略思维: 辉凌于2024年在芬兰库奥皮奥新建基因治疗原料药工厂,专注于明星产品Adstiladrin的生产; 诺和诺德强调,此次裁员旨在“将资源更集中于创新研发与核心业务”,是一次战略重构; 默沙东正持续优化其全球制造网络,以更好地匹配客户需求,并为应对Keytruda(K药)未来可能面临的生物仿制药竞争做准备。
这种策略反映出制药企业正重新评估研发管线与资源分配,将优势力量集中于更具潜力的领域。 结语 辉凌此次裁员,与诸多跨国药企的优化举措相互呼应,共同勾勒出行业转型的路径:通过结构性调整,在创新与效率之间寻找更优平衡。 [backcolor=var(--APPMSGCARD-BG)]
[backcolor=var(--weui-BG-2)]
[backcolor=var(--weui-BG-2)]
[backcolor=var(--weui-BG-2)]
​
[color=rgba(0, 0, 0, 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