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 - 制药技术的传播者 GMP理论的实践者

搜索
查看: 2298|回复: 9
收起左侧

[临床医学知识] 【讨论】由同仁堂引发的中西医之争,你支持哪一方?

[复制链接]
药徒
发表于 2013-6-26 17:19: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欢迎您注册蒲公英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讨论】由同仁堂引发的中西医之争,你支持哪一方?

今天在网易上看见了中西医之争的讨论,其实严格说不是中西医之争,应该是反对中医与否的争论。支持中医和反对中医的比例在(5:1),看来明白的人还是占大多数的。但是大多数里也有一些糊涂的脑残粉。因为支持中医不代表就反对西医,而且很多人包括楼主自己都是从事西医西药工作的,反而支持中医。



说到中西之争,这似乎是个无法回避的医学现实问题,中医客观所处的环境和状况巳+分弱势,而西医所占有的环境和状况巳十分强大,中医在自已的大地上具有数千年的历史地位,被形成不过两百来年的西医西学东进的强势介入,似乎完全可以取而代之中医了,尽管如此,中医还不断遭受到那少数崇信西学的极个别院士、极个别非医学专业且自以为是所谓反伪科学的斗士、极少数盲目崇洋不知医本自认为是现代医学的精英,借势歪曲中医或无端提出废除中医、存西废中、中医是伪科学等主张与歪理邪说,面对如此恶意攻击和打压,本巳处于衰落脆弱状况的中医还能继续保持沉默吗?中医在这样的-种社会环境背景下,中医路在何方?中医不争行吗?中医是否就此走向"终医"?这些问题难道不引为当代中医质疑与反思吗?



    无论是中医,还是西医,论其学科基本属性,同属于医道,"医者,善术也"乃中医数千年行医之心诺,医学为人道主义具体表现是现代西医百余年之常论,中医称医为善术,西医称医当为人道,这在医学学科本质基本理性上是理无二至的。医学质地相同基理相依,而形成与发展轨迹则有别,道相同理却时而有悖,这就自然会引发必然出现的争鸣。但有-点值得注意和引为重视的是,是怎样理解和把握中西医之争。中西之争理应立足以人为本,在学术上相互争鸣,欲求中西医优势互补更好的服务于人而争,为东西两学根于人学基理相合而争,而不应有相互排斥抵毁而互不相容妄言存废之争。



    中西医之道,虽同医学之质与医人之道,但由于各自形成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环境不同,医学思想和实践行为则出现有越来越大的不同与反差,西医随时代科技发展与时俱进而不断在医学诊断技术上及医疗手段形式上,发生跨跃式进步,中医虽然客观认识和接受并运用了这些,却在自然医学本体思维基本观念对此产生越来越多负副作用,贴近医学基本自然属性表示出相应的质疑和探索,由此而出观道相同而理有悖的种种现象,越来越引为人们更多的关注,尤其是因现代西医发展到今天,以强势存在而忽视中医,医学教育偏重西医轻视中医而成,医学制度偏信西医轻信中医而立,医学形式力挺西医约束中医而在,面对这些中医难道自甘"终医"而不争呜吗?



    上古先贤有天、地、人三才之说,天地之间以人为中,自然万物以人为中,人是万物之灵长,即能纳万物为所用,又能主万物和谐共生,中医思想之精髓是根于气论,本于气说,彰于气用,主张万物和谐于气,气是万物生存之根本,知气之详又知气之生生化化之变,医道论气多与人本精神相合,以精气神为宝典结合人体脏腑、四肢、百骸之形学,神为形之主,形为神之府,二者相辅相承,互依互在,方显医学之精要。



    现代西医精于人体形物之学而少知精、神、气之理,详有形而淡无形,视人为物件结构之躯体,诊断疾病据千人-律之标准,临床用药守千人不变之准则,以知常为荣而不以无知常达变为辱,以辨症治病为傲而不以无知辨证论治为虚,如此这般背离人医自然属性之本质,虽有维修换配物件行代偿平衡之大能,却难显培育人体医学正气精要之大用。



    愚话说中西医之争,并非狭指医学中方与术之争,而斗胆直言为广义上学科概念意义之大争,天地之间以人为中,中医是围绕以人为中心之中医,是格守以人为本之医学,是替天地行道自然之医学,悟得中字真理在,人类正道是中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师
发表于 2013-6-26 17:28:37 | 显示全部楼层
各有利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6-26 17:37:36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医还不断遭受到那少数崇信西学的极个别院士、极个别非医学专业且自以为是所谓反伪科学的斗士、极少数盲目崇洋不知医本自认为是现代医学的精英,借势歪曲中医或无端提出废除中医、存西废中、中医是伪科学等主张与歪理邪说,面对如此恶意攻击和打压,本巳处于衰落脆弱状况的中医还能继续保持沉默吗?

不反省自己,反而说别人是恶意攻击与打压,中医中药更是死路一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3-6-26 17:50:52 | 显示全部楼层
不知道现在能说清楚中医的人,还剩下多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生
发表于 2013-6-26 17:52:3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是觉得现在还有多少人能真正懂中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3-6-26 17:53:14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医具中国特色,应该得到进一步发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6-26 18:11:02 | 显示全部楼层
中药几千年的历史了,存在肯定有她的道理,但是因为当代环境的影响,多少还是会中药药性药效有影响,中药还要继续努力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士
发表于 2013-6-26 18:50:41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医学院培训不出正在中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3-6-26 19:23:04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医太玄乎了,西医讲人体生理解剖、病理、药理,中药给你讲金木水火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士
发表于 2013-6-26 20:29:02 | 显示全部楼层
那要看你想要的是医学还是哲学了。{:soso_e11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帖声明
1、本站为技术交流论坛,发帖的内容具有互动属性。您在本站发布的内容:
①在无人回复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自助删帖功能随时删除(自助删帖功能关闭期间,可以联系管理员微信:8542508 处理。)
②在有人回复和讨论的情况下,主题帖和回复内容已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您将不能直接删除该帖。
2、禁止发布任何涉政、涉黄赌毒及其他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本站版规的内容,详情请参阅《蒲公英论坛总版规》。
3、您在本站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不要盗用有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请认真阅读上述条款,您发帖即代表接受上述条款。

QQ|手机版|蒲公英|ouryao|蒲公英 ( 京ICP备14042168号-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243455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京)-非经营性-2024-0033

GMT+8, 2025-8-16 23:43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声明:蒲公英网站所涉及的原创文章、文字内容、视频图片及首发资料,版权归作者及蒲公英网站所有,转载要在显著位置标明来源“蒲公英”;禁止任何形式的商业用途。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站及作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