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注册蒲公英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谢大侠来了 于 2015-6-25 10:55 编辑
这两个月对于生产银杏叶提取物和银杏叶制剂的企业来说是一种煎熬,国家局旨在整顿银杏叶市场的行动自发布第一个关于银杏叶的公告起已经展开了一系列的整顿行动。这次事件在网络上有人称之为一片小小银杏叶引发的血案,这个血案中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即银杏叶提取工艺问题,在国家局发布的《关于桂林兴达药业有限公司等企业违法生产销售银杏叶药品的通告》(2015年第15号)中指出桂林兴达药业有限公司将银杏叶提取生产工艺由稀乙醇提取改为3%盐酸提取,同时从不具备资质的企业购进以盐酸工艺生产的银杏叶提取物。问题很明确,主要聚焦在使用盐酸提取上,这个是个典型的实际工艺与药典工艺不符合的案例。 我们再来看看银杏叶提取物在2010版中国药典中的制法项的描述: 从以上药典的制法项来看,银杏叶提取物在整个制备过程中没有使用过任何酸碱处理。显然在提取过程中加酸是违背药典中的制法的,根据国家局2014年7月29日发布的《关于加强中药生产中提取和提取物监督管理的通知》食药监药化监〔2014〕135号中规定:对中成药国家药品标准处方项下载明,且具有单独国家药品标准的中药提取物实施备案管理。凡生产或使用上述应备案中药提取物的药品生产企业,均应按照《中药提取物备案管理实施细则》(见附件)进行备案。《中药提取物备案管理实施细则》第二条明确规定:本细则所指中药提取物,是中成药国家药品标准的处方项下载明,并具有单独国家药品标准,且用于中成药投料生产的挥发油、油脂、浸膏、流浸膏、干浸膏、有效成份、有效部位等成份。本细则所指中药提取物不包括:中成药国家药品标准中附有具体制法或标准的提取物。从这些规定来看,只要是制剂中使用银杏叶提取物的都应该按照药典的制法制备。 笔者恰好对银杏叶产品有过一段时间的研究,在研究中发现:银杏叶提取其实在很多公司的公开的专利或者是文献中都在使用酸来提取,笔者就将一些典型的例子摘录如下:
上专利是关于提高银杏叶提取液的热稳定性的专利,专利阐述了加入一定的酸可以提高银杏叶提取液的热稳定性,酸优选盐酸
…
以上专利是加酸提取的例子,专利指出加酸可以提高总黄酮和银杏内酯的
含量。
以上专利通过调节pH来控制低聚花青素的量来获取更高质量的产品。 通过三个典型的专利可以看出业内对于使用酸来控制银杏叶产品的质量的研究一直没有停止过,再给大家贴一张有关银杏叶产品相关工艺的专利情况。供大家参考。
看了这么多专利以后笔者不禁思考,抛开药典规定的工艺来看,其实银杏叶提取中使用酸未必就是错的,从文献专利可以看出,在银杏叶提取中加入酸可以降低银杏叶中有效成分的降解和控制某些杂质,但是如果从中药的角度讲,与处方工艺不一致可能导致一些产品质量标准没有的项目的含量变化或未知成分的产生从而导致一些无法预期的危害。这也许就是目前国内银杏叶制剂产品目前所面临的困境,一方面银杏叶药材资源的供给的不稳定,另一方面无法通过工艺改进来提高产品质量。要解决这一问题,国家和企业必须要将银杏叶药材资源的规划重视起来,因为银杏叶药材受其生长年限和采摘季节等因素影响比较大,所以此事应提前做好规划,如果可能国家应该从整体统筹才能彻底解决目前银杏叶制剂产品面临的困局。 我们再来看国家药品数据中对于银杏叶产品的定位,在国家药品数据库中的数据显示:国产药品中除了银杏达莫注射液和悦康药业的银杏提取物注射液产品类型显示为化学药品外,其他均显示为中药。而进口药品中金纳多产品类型显示为化学药品,与金纳多注射液类似的产品国内是舒血宁,均为中药。而金纳多产品在数据库中显示有片剂、滴剂和注射剂三种剂型。从这个角度讲,国内是否也需要放开银杏叶相关产品的注册,从目前比较单一的注册为中药转向中药和化学药品并进呢?如果是化学药品,银杏叶系列产品工艺改进的空间是否更多了,那么加酸提取是否就不再是困扰业界工艺改进的难题?或者说可以从幕后走向台前了呢?这些问题还是值得深入探讨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