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 - 制药技术的传播者 GMP理论的实践者

搜索
查看: 4438|回复: 18
收起左侧

原料药企的环保之痛

  [复制链接]
大师
发表于 2012-2-5 16:06: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欢迎您注册蒲公英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原料药企的环保之痛2012-02-03 09:53:19 来源: 网易财经 有31人参与 手机看新闻
转发到微博(0)

  去年12月28日,国家环境保护部公示的通知直指海正药业“排污不达标”、“在线监测数据弄虚作假”。在业内看来,海正药业的环保工作则一直做得颇为不错。反差背后,是中国整个原料药行业的通行潜规则。
  “目前国内没有一家原料药厂能达到制药排污国标”,一位业内人士这样向网易财经描述。更为具体的另一个声音,则坦言国内的原料药厂家若按照现行的制药业废水排污标准去做,将全部赔的倾家荡产
  当潜规则在近期不断爆出,国内众多制药企业们对于“环保”问题,感觉如紧箍咒般在其耳边作响。而其产业升级的怒吼,则从未散去。

够不着的排污国标
  再度掀开国内制药业环保疮疤的,是国家环境保护部公布的一则《关于2011年环境保护部挂牌督办环境违法案件的通知》,其中指出“海正药业存在外排废水COD超标排放,电缆沟积存高浓度污水;抗生素菌渣等危险废物擅自出售给无资质的企业;与环保部门联网的在线监测数据弄虚作假等四个问题”
  上述通知中提到的COD,指的是化学需氧量,是衡量水质污染程度的重要指标,数字越大则污染越严重。
  “如果之前要谈国内在环保上做的不错的一些药企,我会说海正药业”,一位大型原料药企人士向网易财经表示,“毕竟是民营企业,业务中有出口创汇项目,何况以前也出过事,所以这些年海正药业在环保上都是小心翼翼”。
  上述药企人士提到的“出过事”,指的是早在2003年海正药业被央视曝光存在超标排放和违规排放问题。彼时,浙江台州当地的环保部门测评,当地50%的污染来自海正药业。政府监督下,海正药业开始在环保治理上进行整改。
  相比海正药业主营的抗生素类抗肿瘤药、抗感染药业务,原料药制药在环保上的压力更甚。其中,发酵类原料药行业,早已被列入最具代表性的“高污染、高耗能”行业中,青霉素类抗生素、维生素C等原料药是该行业的重要产品
  然而,对国内制药企业而言,要达到2010年7月1日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强制实行的《制药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至今“压力山大”。
  据了解,国内目前实行的发酵类药企排污标准,是所有发酵类制药企业都需要达到COD120以下,这严于美国标准,与最严格的欧盟标准相接近。
面对排污的压力,另一位原料药巨头企业人士则直言,“目前国内没有一家原料药厂能达到制药排污国标”。
  “国内现在的排污标准颁布的确与企业的环保治理水平有距离”,中国化学制药工业协会秘书长周燕向网易财经表示,“在医药排污这方面,国家总是要有一个目标,并向着这个目前前进”。

扛不住的环保费用
  “国内没有一家原料药厂能达到制药排污国标”背后的逻辑,是药企的巨大环保投入。
在原料药生产业界一个默认的说法是,若按照现行的排污标准去做,国内的所有原料药企将赔的倾家荡产。对药企而言,环保等同于一条漫漫“烧钱”路。
根据海正制药披露的2010年社会责任报告,其在2008年-2010年,累计投入总计超过2亿人民币用于建造污染控制设施,其三年合计的利润总额则为10.1亿元。对原料药界而言,这样的环保投入费用处于较高水平,但其污水排放依旧出现在超标“黑榜”。
结果并不让人意外。国内原料药巨头之一联邦制药行政总监康琦向网易财经表示,在联邦制药内蒙古工厂,目前已经投入超过4个亿资金在环保上,在污水排放上达到的水平是综合排放二级标准。
  据了解,综合排放二级标准,即COD 限值在300,与COD120的制药业排污国标相比仍有一定差距。在内蒙古扎堆建厂的多个原料药企,所排放污水的COD值多无法达到前述二级标准。
  曾有制药企业人士向媒体表示:“COD数值变小后,其处理难度成倍增加”。
  以此推算,要按照国标排放,则目前多家国内药企的环保成本,将以数倍增长的方式剧增。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近年来由于产能过剩、抗生素限令,原料药企的行情大多并不景气,利润率超过10%的企业鲜见。
  前述大型原料药企人士表示,在扛不住的环保成本下,往往容易滋生药企为达环测与下游处理污水的水务公司相互勾结作假的情况。
  国家环境保护制药工业废水污染控制工程技术中心高级工程师、华北制药集团环境保护研究所副所长任立人则向网易财经表示,“如果要企业直接达标排放,可能比较困难”,目前药企的污水通常采用两级处理,第一级是企业自身的处理系统,第二级则是所在工业园区的处理系统。
  曾参与制定药企排污国标的任立人还表示,环保成本在企业成本中肯定是很高的,要在治理达到标准企业肯定是要加大投入,制定相关标准时候的考虑,是“大部分优质的企业还是能够承受的”。

产业升级荆棘
  严苛几近欧盟的制药排污国标背后,是国内原料药生产工艺升级的蹒跚。
  “跟国际巨头相比,国内在技术上仍有比较大的距离。毕竟国内在这个方面起步晚”,周燕向网易财经表示。
  据了解,制药废水是较难处理的工业废水之一。而从荷兰制药巨头帝斯曼将清洁生产的“绿色酶法”引进中国开始,国内制药企业的环保工艺改造意识渐强。其中,国内主要原料药企华北制药,曾在2009年与帝斯曼达成合营协议。
帝斯曼牵手华北制药,除8.27亿资金外,还有清洁生产工艺。彼时,业内普遍的看法是,华北制药除资金外,对帝斯曼清洁生产工艺的强烈需求也成为其与帝斯曼合作的动力。
  有业内人士表示,由于帝斯曼的外资背景以及出价,最终华北制药在被冀中能源控股后停止了与帝斯曼合作的计划,其一心想引进的清洁生产工艺也不了了之。
华北制药只是众多原料药企的一个投影。据了解,目前我国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注册的原料生产企业超过1600家,占据了全球将近九成的原料药市场,多数品种的产能过剩,位于药物金字塔的底端,其以污染为代价、靠低价占据市场的现象,被诟病已久。
中国原料药产业在诟病中,迎来了企业的大迁徙。内蒙古这块地广人稀的偏远腹地,成为原料药企扎堆的地方。


  “在原料药排污的标准出来之前,国内并没有统一的药企排污标准,各个省份都不一样。而当年各个企业所在的地方,相比内蒙古等地对环保的要求要高,企业从成本和现实考虑,进行了项目的迁移”,周燕告诉网易财经,“当时我们协会和专家都对此提出了质疑,但是企业有扩产的需求、地方有招商引资发展GDP的需求,这些都非常现实,所以在几年前出现了这个迁徙的现象”。
  随着时间的延续,原料药企扎堆的内蒙古区域,逐渐出现当地居民控诉药企制造污染的声音。
  上述业内人士直言,对于国内的原料药行业而言,最关键的,终究是清洁工艺的突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生
发表于 2012-2-5 16:45:24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最终都是环保再做怪。。。他们的红包收得不够就会这样啦。。。

中药的排污相对还好,如果是化学原料药的排污我看确实很难处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2-2-5 17:12:09 | 显示全部楼层
行业之痛,责任在谁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2-5 20:19:49 | 显示全部楼层
关键还是政府啊,环保局也要吃饭是吧?如果地方政府默许了,环保就是走过场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2-2-5 20:58:55 | 显示全部楼层
先乱后治,总是这样。
浙江有钱了就开始搞环保啦,台州的原料药企业都在搬家,江苏盐城至少有70%以上的化学、制药企业都是从浙江跑去的。
再者国内原料药产品结构水平低,几乎都是仿制药且国内就竞争激烈;利润本来就不咋地再背上个环保包袱,企业压力确实山大。
如何改变这种情况政府又应该做些什么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士
发表于 2012-2-5 21:21:2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lxzxd007 于 2012-2-5 21:23 编辑

环保等同于一条漫漫“烧钱”路。
如果搞清洁生产就有可能改变工艺、改变工艺就要报批、临床等等、一系列的“烧钱”。污水处理设施再投入还是“烧钱”。
搞环保就是花钱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2-6 08:32:33 | 显示全部楼层
行业通病,值得反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2-2-6 08:50:32 | 显示全部楼层
值得深思,国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2-2-6 10:26:45 | 显示全部楼层
此事如同春节期间三亚的”宰客“事件:急功近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23 09:07:55 | 显示全部楼层
环保压力是越来越大,原料药企业要早作规划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3-4-20 16:49:09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方面只能做一天是一天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3-4-21 20:49:08 | 显示全部楼层
什么 发表于 2012-2-5 20:19
关键还是政府啊,环保局也要吃饭是吧?如果地方政府默许了,环保就是走过场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4-2-19 22:45:3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料药企的环保之痛,招工之痛,还有工作环境对人身体健康的影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4-2-20 15:43:08 | 显示全部楼层
{:soso_e141:} 政府就该给这群污染企业发个锦旗。然后给他们减税开绿灯。让他们赚翻再出国移民。。

呵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4-2-21 17:39:51 | 显示全部楼层
清洁生产工艺,呵呵。早就听说欧洲已经有霉法制备7-ADCA工艺了,可国内生产企业依然是半合成。没有技术,何谈清洁生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4-11-16 14:37:10 | 显示全部楼层
同感,我们企业的废溶剂,废固难处理啊!压力很大,放在企业又是安全隐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1-17 10:23:31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专门收集的公司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4-11-26 11:00:21 | 显示全部楼层
改工艺要报批,要审核,等批下来,黄花菜早凉了,不改工艺,又有环保的问题,原料药企业,难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4-1 10:46:33 | 显示全部楼层
石家庄中汇药品包装有限公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帖声明
1、本站为技术交流论坛,发帖的内容具有互动属性。您在本站发布的内容:
①在无人回复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自助删帖功能随时删除(自助删帖功能关闭期间,可以联系管理员微信:8542508 处理。)
②在有人回复和讨论的情况下,主题帖和回复内容已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您将不能直接删除该帖。
2、禁止发布任何涉政、涉黄赌毒及其他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本站版规的内容,详情请参阅《蒲公英论坛总版规》。
3、您在本站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不要盗用有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请认真阅读上述条款,您发帖即代表接受上述条款。

QQ|手机版|蒲公英|ouryao|蒲公英 ( 京ICP备14042168号-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243455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京)-非经营性-2024-0033

GMT+8, 2025-8-20 16:55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声明:蒲公英网站所涉及的原创文章、文字内容、视频图片及首发资料,版权归作者及蒲公英网站所有,转载要在显著位置标明来源“蒲公英”;禁止任何形式的商业用途。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站及作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