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门户
蒲公英门户
登录 / 注册

BMS再暂停一款BCMA CAR-T疗法 50家药企请向“同质化”说不!

2022-01-17 11:00 发布者:论坛蒲友 来源:E药经理人

2021年行业已经开始有一些临床的失败,2022年临床失败的案例或许会越来越多,有部分或许源自新药探索,有些或许由于同质化获批会受阻。


做药是一种科学,及时止损是一种态度。


01

钱要花在刀刃上


近日,BMS和2 Seventy Bio宣布暂停第二款BCMA疗法BB21217的开发。


该合作始于2017年,重点是一项评估复发或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治疗方法的试验。2 Seventy Bio是从蓝鸟生物分拆出去负责肿瘤业务的公司。


2 Seventy Bio表示在正进行的1期研究结果之后,BB21217项目将停止进一步开发,并称该决定是“基于Abecma临床数据的优势和高度的商业利益。”Abecma为全球首款BCMA CAR-T疗法,于 2021 年 3 月获批用于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四线或后续治疗方案。据了解Abecma去年在美国的销售额约为1.5 亿美元,在2 seventy和 BMS 之间平均分配。2 seventy 预计,今年Abecma的收入将增至2.5亿至3亿美元。


BB21217的最后一次重大更新是在新冠大流行发生前,当时BMS和蓝鸟生物表示,在2019 年12月接受该疗法的12名患者中,有10名患者显示出了缩小肿瘤的希望。


根据外媒PM Live报道,此次暂停是继去年2月与Juno Therapeutics的一项开发计划被取消后,BMS在过去12个月中停止的第二个抗 BCMA CAR-T计划。


多次暂停BCMA CAR-T并不代表BMS对CAR-T疗法的质疑,而是像BMS这种大药企似乎更懂得“钱要花在刀刃上”。


在近日开展的JP Morgan大会上,BMS宣布了多项细胞疗法合作。包括与下一代细胞疗法公司Century Therapeutics达成的金额超30亿美元的重磅合作,该合作还涉及了5000万美元的股权投资。合作内容是开发和商业化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衍生、工程化自然杀伤细胞(iNK)和/或T细胞(iT)的多达4个疗法项目,用于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和实体瘤。


在CAR-T疗法的圈子里,现成的或同种异体细胞疗法代表了该领域的未来。有深耕CAR-T疗法的企业家曾对E药经理人表示,未来10年基本上全部是通用型CAR-T。


02

有一丝希望,谁会舍得放弃呢?


所有人都明白“钱要花在刀刃上”,可只要“还有一丝希望,谁会舍得放弃呢?”


这是之前做PD-1企业的心声,一家企业说已经投入两个亿,停不下来。也有企业会选择外延拓展,譬如转向双抗或者三抗、ADC。除了PD-1,像三代EGFR-TKI这种受宠的品种,即使长期未获批也不会宣告失败。总之,在中国说失败说放弃,“好难”。


以BCMA CAR-T疗法为例,可谓“拥挤”。BCMA,全称为B细胞成熟抗原,与多发性骨髓瘤(MM)相关。MM是全球第二大血液恶性肿瘤,全球患病人数达45万,我国患病人数达10.2万,市场规模预估60亿元。BCMA CAR-T一般用于四线治疗,治疗人数和市场规模都将大打折扣,据统计在这一小市场有21家药企进行布局。截至2021年10月底,仅有传奇生物、驯鹿医疗、科济药业、普瑞金和恒润达生等几家在临床阶段,其余大多均处于临床前阶段。


最快的是传奇生物和强生合作的BCMA CAR-T西达基奥仑赛,这是一款曾有望与Abecma争锋全球首款BCMA CAR-T的疗法。2020年12月,传奇生物向FDA递交了JNJ-4528的BLA申请。不过去年11月FDA将西达基奥仑赛的审查时间表延长了3个月,推迟至2022年2月28日。官方表示推迟是为了“有足够的时间审查最近提交的有关FDA信息请求后一项更新分析方法的信息,”并未要求提供其他临床数据。有分析师称,FDA的信息请求“与CMC部分和最终产品的方法验证有关”,“与制造过程或批准前检查无关”。


近日在JP Morgan大会上,传奇生物公布西达基奥仑赛在中位24个月的长期随访后实现了97.9%的客观缓解率,非常好的部分缓解率(VGPR)达94.9%,严格的完全缓解率(sCR)达82.5%。在中位随访了21.7个月后,患者mPFS和mOS均未达到,所有患者2年PFS率为60.5%,2年OS率为74%。在此前2021年ASCO大会上,传奇生物公布的结果是98%的ORR,sCR达到80%,18个月PFS率达66%,OS率达81%。


CT103A(IBI326)是由驯鹿医疗和信达生物联合开发的一款靶向BCMA的CAR-T产品,截至2021年10月12日,IBI326在79名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中实现了94.9%的ORR,微小残留病灶(MRD)阴性率为93.7%,完全缓解率/严格意义的完全缓解(CR/sCR)为58.2%。安全性方面,3级以上CRS风险仅2.5%(2/79),未发生3级及以上免疫效应细胞相关神经毒性综合征(ICANS)。


CT053是科济药业研发的一款靶向BCMA的CAR-T产品,用于治疗难治/复发性多发性骨髓瘤(R/R MM)。据官方披露,截至2021年7月8日,中位随访期为13.6个月(范围4.2-22.4个月)。总缓解率(ORR)为100%(14/14)。中位缓解持续时间(mDOR)和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PFS)还没有达到。


CD19 CAR-T更甚,中国已上市的两款CAR-T均为该靶向。据统计,目前CD19 CAR-T在研药企数接近50家,进入临床阶段的已经有十多家。


03

“失败”冷思考


同质化的另一面是商业化难题待解,无论是已有上市产品的企业还是即将有产品的企业,都对CAR-T的创新支付感到“头疼”。有的企业甚至认为,这会是未来5年CAR-T药企面临的最核心问题,尤其是后成立的药企,会更难。


当海外的大药企们主动暂停开发时,中国药企们为什么还一头扎进去?“融资”,一个药企直言,资本喜欢什么,就先做什么,做药是件漫长的事,这样能更好的让公司活下来,才有可能去谈做First in class、Best in class。


当我们去回顾那些“失败”时,是什么导致了?做药是一件科学的事情,而科学意味着投入。一项由产业链公司Cytiva调研的数据显示,有三分之二的初创型生物技术公司认为“保证资金”是公司初期的主要目标,有44%的人认为融资是他们的最大挑战。


举个例子,一家2010年在长三角成立的公司,当时率先开发了国内大癌种的抗肿瘤药物,可以看成国内最早一波的Fast follow了,2018年原研药物上市时,那家公司的产品接近申请NDA了。这原本该是个拿得出手的故事,最后却折戟了,产品提交上市两年多未批,故事的主人公从未承认过“失败”,一直在努力。后来了解到,这家公司失败有两点可以分享,一是资金二是人才。


还有个可以分享的例子是百奥泰。这家非由医药人实控的公司在年初宣布了暂停三项临床,有当前非常火热的ADC(HER2、TROP2),也有大家熟知的PD-1,坦坦荡荡地在公告中说明,有临床试验数据的问题,也有市场竞争激烈的原因,损失金额涉及了几亿元。内部原因不可得知,但止损的态度是值得学习的。后来据了解,该公司将原本投向的资金改道投了其他认为有潜力的产品,这些产品在进度上有一些可观的表现。


2021年行业已经开始有一些临床的失败,2022年临床失败的案例或许会越来越多,有部分或许是新药探索,有些或许由于同质化获批会受阻。做药是一种科学,及时止损是一种态度。

*声明:本文内容转载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信息,并不代表本平台观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站留言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https://xueqiu.com/3483303916/209058261)

 赞(2)

QQ|手机版|蒲公英|ouryao|蒲公英 ( 京ICP备14042168号-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243455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京)-非经营性-2024-0033

GMT+8, 2025-5-18 00:15

声明:蒲公英网站所涉及的原创文章、文字内容、视频图片及首发资料,版权归作者及蒲公英网站所有,转载要在显著位置标明来源“蒲公英”;禁止任何形式的商业用途。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站及作者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