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暂停!吉林告急!上海封城?三天确诊过万例
根据国家卫健委的官方通报,3月15日,内地共有新增本土病例1860例,新增本土无症状感染者1194例。仅仅三天时间,新增阳性感染者已经过万。全国31省(自治区、直辖市)中,有28个已经在本轮报道了病例。疫情出现了“四面开花”的趋势。
根据此前公布的数据,中国内地新冠感染病例的峰值,是2020年2月12日,达到了15152例,这也是中国内地至今唯一一天新冠感染人数超过万人。当时,处于疫情暴风眼的武汉对新冠感染者“应收尽收”,收治了社会上所有的感染者,即便症状不严重,也入住方舱医院观察。在此之后,中国内地的疫情一路转好,甚至做到了清零。
但是,时间过去了两年多,因为奥密克戎疫情,内地又连续多日每天新增数千例。3月13日,张文宏医生发微博:《抗疫两年以来最困难的时期,是漫长冬夜还是倒春寒?》
我们真是到了抗疫两年来最困难的时期了吗?
从感染人数来看,是!但是从新冠死亡率来看,完全不是!
自2021年1月25日以来,根据卫健委的官方数据,中国至今没有出现一例新冠死亡病例。同期,中国内地共报道27705例确诊病例。以此数据统计新冠病死率,结果为0%,且不需要四舍五入。
如果要用病死率来比较新冠和流感,那么,在这一年里,新冠在中国的杀伤力还不如之前每年发生的流感。
我们有没有因为流感封过城?没有!
但是,在新冠病死率为零的今天,社会上还有一种声音:上海快封城!
上海虽然没有封城,没有停摆,但是为了尽快控制疫情,很多小区都已经封了,感觉上已经回到了2020年。
深圳没有说封城,但是已经按下了暂停键:从3月14日起一个星期,深圳全市公交、地铁停运,全员核酸和居家办公,停止一切非必要流动、活动。
在吉林省,长春市已经于11日实施全市封闭式管理。从14日起,已经禁止吉林省人员跨省、跨市州流动,如有特殊情况出省及所在市州,必须到派出所登记。
时间流逝了两年,中国也打了近32亿剂疫苗,我们还是循环回到两年前了吗?
问题到底在哪里?
本土抗疫+支援香港,双重挑战下,深圳按下 7 天「暂停键」
今天是深圳实行封闭式管理的第三天。
谁都没想到,常住人口近1800万的深圳,猛地一下,按下了暂停键。
公交、地铁停运;
全市小区、城中村、产业园区封闭式管理;
非生活必须的营业场所、门店停业;
7天内全市全员3轮核酸检测 ;
……
往常繁忙拥堵的街道,一下变得宛若空城。
以往人头攒动的地铁,空空荡荡。
自武汉疫情爆发以来,深圳从未停下,但在这个万物复苏的春天,深圳却变得无比寂静。
青春才几年,疫情占了三年;对深圳人来说,2022年才几个月,疫情占了三个月。
1月31日(除夕),深圳出现1例新增病例;
2月,陆续有小区被划为封控区,排队做核酸已经成为日常;
3月,开始暴增,你可能一睁眼就发现自家小区被封,核心商圈暂停堂食,全市进入紧急状态。
从1例新增到92例新增,截至3月16日早上9点,深圳已累计确诊1037例。
并且这一次面临的对手,更加强劲——奥密克戎变异毒株BA.2,比奥密克戎原始毒株BA.1更加迅猛,传染性增加30%,传播速度更快,传播过程更隐匿,被称为“更危险的新变种”。
从3月15日的确诊病例中,就能看出深圳此刻正承受着多大的压力:
广东省新增本土确诊病例59例,其中深圳报告55例;
全省新增境外输入确诊病例21例,深圳报告14例;
全省新增境外输入无症状感染者38例,深圳报告16例。
除了做好本地疫情防控、维持城市平稳运行之外,位于中国南大门珠三角区域的深圳,还肩负着援助香港同胞、防止境外输入的重任。
一水之隔的香港,疫情如涨潮般汹涌,深圳3月14日新增的15例境外输入确诊病例和18例输入无症状感染者,均为香港输入。
截至今天中午12点,香港累计确诊超过26万人,超出湖北省累计确诊20万人,死亡人数4568人。
无数人质疑深圳:心真大啊,这样还不封关。
和科学开放的防疫相比,简单粗暴的「完全封闭」自然是更容易的方法。
但在容易和正确之间,深圳选择后者,将防疫升级,用深圳速度回应着所有质疑。
用10余天时间,设置13个跨境运输接驳站,保障供港物资和深港两地跨境货物运输的安全通畅;
福田建起8个方舱,日最高检测高达100万人;
部分地区全面扫楼,大白的气势浩浩汤汤;
输送专业医护人员赴港抗疫……
疫情下的深圳,多管齐下,承担着难以言说的责任和压力,却从未忘记心中的担当。
在可控范围内,当机立断,行动迅速,果断按下暂停键,是深圳向疫情发出的一次正面较量。
「请大家放心,有挑战,但深圳守得住。」
吉林医疗防疫物资告急!单日新增破4000感染者
3月14日,中国内地共新增本土新冠确诊病例3507例,其中吉林省占3075例,此外,吉林还新增991例无症状感染者。而3月15日0-24时,吉林省又新增1860例。
吉林省疫情最严重的城市是吉林市和长春市,这两个城市已经完成5家方舱医院建设(吉林市4家、长春市1家),腾空了7家医疗机构。全国各地也已经派出医疗队,包机前往吉林驰援抗疫。
吉林省医疗防疫物资只能满足2-3天需要
“从调度全省医疗物资、生活物资、要素供应等物资保障情况看,全省医疗防疫物资只能满足2-3天需要,正在全力以赴争取各方支持。”吉林省卫生健康委副主任张力在15日上午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介绍。
针对物医疗防疫资短缺情况,吉林省红十字会已向全社会发布公开募捐倡议书,接收物资捐赠和社会捐款,物资包括防护类用品(医用外科口罩、医用防护服、医用防护面罩等)、消毒类物品(速干手消毒液、84消毒液/消毒泡腾片等)和药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八版修订版)》中推荐的药品]。
据“长春发布”消息,3月14日12时38分,搭载着内蒙古自治区88名医护人员、2080公斤医疗物资的航班抵达长春龙嘉国际机场,拉开了全国驰援吉林抗击新冠疫情战役的序幕。
15日下午,吉林市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上透露,截至3月14日,共有5个省(市)、自治区派出的5支医疗队支援吉林市,主要负责医疗救治、核酸检测、隔离转运等工作。分别是:黑龙江省100人,河南省121人,江西省104人,内蒙古自治区615人,辽宁省8人,辽宁省同时调配30辆负压救护车支援吉林市。
图片来自“长春发布”
吉林市除了已投用的4家方舱医院外,另有3家方舱医院正在改造中,可新增床位7000张。此外,吉林市已征用124个宾馆(8663个房间)用作隔离房间,截止3月14日18时,吉林市共排查出密接18654人,次密接18380人。吉林市高新南区方舱隔离点正在进行场地平整,预计18日投入使用,可新增6000个房间。吉林省各市州共支援吉林市隔离房间11457间,今日将组织向白山转运第一批隔离人员。
据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今日举办的新闻发布会透露,吉林省截至15日上午在院病例8201例,其中吉林市危重型2例、重型2例,长春市重型2例,普通型占比大概是4%左右,95%以上的患者是无症状感染者和轻型病例。
吉林省已经提出了坚决打赢“长春保卫战、吉林歼灭战、各地阻击战”的口号,并提出了一周时间实现社会面清零的目标。
上海封城?回应:上海没有“封城”,现在也不必“封城”
顾洪辉表示,疫情发生以来,上海市按照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没有采取“封城”“停摆”等措施。上海始终坚持主动防控、精准防控、科学防控、综合防控,因时因势因情调整上海市防控策略,努力将疫情对市民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影响降到最低,目前,上海没有“封城”,现在也不必“封城”。
鉴于当前疫情形势,将根据区域风险等情况,划定若干重点区域,实行切块式、网格化核酸筛查,进一步强化社会面防控。
重点区域之外,各单位、各企业,根据自身特点错峰上下班,有条件的尽量阶段性实施居家办公,减少人员流动,以帮助尽快实现社会面“动态清零”,让市民群众恢复如常生活。
廊坊市全域严格实行封控管理
距离北京仅50多公里的廊坊市,3月15日宣布严格实行全域封控管理。
虽然廊坊市不是河北省此轮疫情中最先报告新冠感染者的城市,却是此轮疫情中,河北省新增感染者最多的城市。
在石家庄、邢台接连报出新冠确诊者后,廊坊市先后在安次区、开发区、广阳区进行全区全员核酸检测。3月10日,廊坊市通报,广阳区检出3名居民核酸结果阳性,2人为确诊病例,1名无症状感染者。
从3月10日到3月14日,5天时间内,廊坊市已累计报告新冠感染者448例(确诊70例,无症状感染者378例),其中98%的阳性检出都在集中隔离点和封控区、管控区,廊坊市新副市长张春燕称,在社会面仍存在扩散蔓延风险。
廊坊市已将安次区葛渔城镇全域调整为高风险地区,东沽港镇淘河村、桃园村调整为中风险地区。3月13日,廊坊启动全市全员核酸检测。廊坊市全城展开地毯式消杀。
图片来“廊坊发布”
廊坊市全域封控管理后,所有社区(村居)仅保留一个出入口,人员只进不出,车辆禁止通行。并严格实行居家隔离,在隔离期间,社区(村居)所有人员足不出户,对拒不服从管理、私自闯卡进出、隐瞒行程的,将依法依规追究责任。
3月以来本土疫情感染者超15000例!国家卫健委最新研判
3月15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卫生健康委疾控局副局长、一级巡视员雷正龙在会上介绍,3月1日至14日,本土疫情累计报告感染者已经超过15000例,波及28个省份。发布会有哪些要点?看梳理。
当前,全球正在经历新冠疫情第四波流行高峰,连续十周每周报告新增病例均超1000万例。亚洲地区呈现快速上升态势,我国周边有关国家和地区不断刷新单日新增病例最高纪录,我国疫情传入风险不断加大。
近期,我国多地多点发生本土聚集性疫情,主要为奥密克戎变异株,传播快、隐匿性强。3月以来,疫情发生频次明显增加,感染人数快速增长,波及范围不断扩大。3月1日至14日,本土疫情累计报告感染者超15000例,波及28个省份。
吉林、山东、上海、广东、河北等地疫情还在发展中,部分地区的疫情上升速度还较快。社会面传播扩散和外溢风险比较高,各个地方正在加快风险人员筛查、转移、隔离等工作。
总体来说,当前本土聚集性疫情呈现出点多、面广、频发的特点,我国疫
情防控形势严峻复杂,疫情防控难度加大。目前疫情整体仍处于可控状态。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已向吉林、广东、山东、河北、云南、黑龙江等地派出了工作组。
面对奥密克戎变异株,接种疫苗和做好个人防护还是防控最主要措施。特别是老年人要做好防护,要尽快接种疫苗,没有全程接种疫苗的要尽快补种。
卫健委发布第九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轻症集中隔离管理、增加针灸治疗内容
思路开始有了新变化。
昨天,时隔差不多一年,《新冠诊疗方案试行第九版》正式发布,里面有不少变化。
我们逐一来分析:
1、正式表明奥密克戎致病力减弱
此前国内的口径都是不能低估奥密克戎的致病性和后遗症,这次应该是从临床中得到更多信息,确实致病力减弱。
2、证实存在物传人的传播途径
此前物传人虽屡屡被提出,但是都没有最后明确,这次奥密克戎BA.2疫情中,不少国际运输和快递都被怀疑是感染源头,收取快递要更注意了。
3、强调无症状者增多
这波疫情其实从公布的数据中也发现了,因为疫苗接种的关系,很大一部分感染者都是无症状。
4、分级诊疗,这一点很重要!
轻症不再去定点医院集中治疗了,只需要隔离管理即可,这也从侧面说明奥密克戎的致病力真的不高。
另外也说明奥密克戎传染性太高,如果轻症太多的话,医疗资源也会被挤兑,反而对重症救助产生不力影响。
感觉这才是本次诊疗方案最重要的变化。
5、辉瑞特效药开始应用到治疗环节
这也是一个可喜的变化,毕竟辉瑞的特效药对轻症和中症的效果还是最好的,对奥密克戎也是有效的。
6、对中医治疗内容进行了修订完善。
结合各地临床救治经验,加强中医非药物疗法应用,增加了针灸治疗内容;结合儿童患者特点,增加儿童中医治疗相关内容。
另外好像也解开了一个疑惑,就是辉瑞的特效药应该不会直接上市销售,而是主要在医院免费用于治疗,这也是减轻了负担,毕竟一个疗程要3500块。
7、解除隔离和出院标准放宽
核酸检测Ct值降低至35,原来是40,出院之后原来需要14天隔离,现在变成7天居家。
这也是一个比较重要的变化,和分级诊疗类似,原因也大概相同,一是奥密克戎致病性确实降低,二是如果感染过度,资源肯定不堪重负,已经看到有地方隔离场所不够,导致征用宿舍引发不必要的问题。
总结一下:
这次变化的几个重要的点就是分级诊疗、辉瑞特效药、放宽标准。
感觉这既是根据大量的医学研究和临床实践结果,也是根据现阶段感染增多、资源承压的实际情况做出的必要调整和改进。
还是很及时的。
大体是朝着放松管控的方向去的,这是一个好消息吧。
针对新版方案,人民日报·大江东工作室独家专访了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主任、上海市新冠肺炎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张文宏。
记者:从救治专家的角度看,《方案》最重要的调整是什么?在国内新冠病毒感染激增的当下,发布《方案》,对于疫情防控会带来怎样的影响?
张文宏:《方案》基于当前对新冠病毒病科学认识的深化,在多个方面做出重大调整,倡导了通过优化诊疗方案提升医疗资源的冗余度,通过缩短隔离期降低隔离对正常生活造成的负面影响。包括调整出院的核酸检测判断标准、对病例实施分类收治,出院后可以直接居家隔离,且时间缩短为7天。
对这个疾病的认识越来越清晰,我们的防控原则就会越来越精准。标准的改变,使感染者隔离时间大幅度降低,既让感染者尽早回归正常生活,也避免了医疗资源的浪费甚至挤兑。
记者:《方案》提到,对轻型病例实行集中隔离管理,不再强调到定点医院集中隔离治疗,这和新冠病毒变异的走向有怎样的关联?目前在上海公卫中心,对于轻症患者通常进行哪些治疗?未来不再集中治疗的依据是什么,会不会存在病情被延误、集中隔离相互传染的风险?
张文宏:对轻型病人的管理,《方案》进一步简化治疗,重点放在对病情的观察。
随着奥密克戎流行成为当前的主流感染病毒株,奥密克戎变异毒株患者以无症状感染者和轻型病例为主,临床特异性的治疗需求显著降低,更多的只要给予对症处理与病情观察即可。所以,在具备一定医疗条件的隔离点,就可以完成对感染者的隔离与基本医疗需求。同时可以释放定点医院的大量医疗资源。
我们上海公卫中心对轻症患者的治疗,主要以对症支持治疗,同时密切进行疾病监测。未来对轻型病例主要聚焦于要集中隔离,不再强调收到定点医院,是因为现在轻症患者向重症进展的比例非常低。但对于一些可能会发生疾病进展的人群,如高龄、有基础疾病,在新冠集中隔离点仍会配备专业医疗资源提供医疗观察,进行风险评估和原有基础疾病的治疗。一旦有发生进展的风险,马上可以转到定点医院。
记者:《方案》将解除隔离管理和出院标准修改为“连续两次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N基因和ORF基因Ct值均≥35(荧光定量PCR方法,界限值为40,采样时间至少间隔24小时),或连续两次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阴性(荧光定量PCR方法,界限值低于35,采样时间至少间隔24小时)”。请您为我们科普一下,与以前间隔24小时两次核酸检测阴性相比,新出院标准的改变意味着什么?
张文宏:这条标准的改变,系建立了更早更精准的安全出院标准,争取患者更早更快脱离隔离。
我们对于奥密克戎的认识,也是逐步加深的。国际上有研究发现、也经过中国专家的仔细验证,在核酸低到一定水平后,已经检测不到具有传播性的病毒了,因此几乎没有传染性。因此,我们核酸阳性判断标准,从更严格的评判标准到目前开始与国际同步,标准住院时间因此也得以降低。更多的病人可以提早出院,这会极大地缓解我们的医疗资源压力。因此,这一改变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
记者:《方案》将“出院后继续进行14天隔离管理和健康状况监测”修改为“解除隔离管理或出院后继续进行7天居家健康监测”。对出院病人管理严格程度降低,是否由于医疗资源限制,为应对感染人数高企而做出的调整?近两年、尤其近期上海新冠肺炎病例出院后管理情况如何?隔离期缩短,是否存在复阳、二次传播的风险?
张文宏:出院后7天居家健康监测的标准,前面已经说明,这是有医学依据的,既让感染者早日恢复正常生活,减轻隔离期间的经济负担,也节省了相应的隔离用房和其他社会资源,让整个社会应对疫情的能力进一步提高,不造成隔离资源的挤兑。
基于诊断标准的改变,缩短隔离期后复阳的概率就会非常低;按照我们的研究,就算复阳了,核酸水平都已经非常低了,基本没有因为复阳造成过二次传播。
记者:《方案》为什么没有提到“无症状感染者”?目前大量的无症状感染者是否并不需要治疗?
张文宏:无症状感染者传染性并不低,仍有可能出现疾病进展,需要在集中隔离中观察。
诊疗方案是针对病例而言,而无症状感染者由于无症状,在管理上不放在《诊疗方案》中介绍,而是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中会给予明确。
对于无症状感染者,在传染性和疾病的进展风险方面,与极轻微的轻症病例相似。因此,相当于把无症状视同临床轻症病例进行管理。
《方案》第九版建议轻型病例实行集中隔离管理,隔离管理期间应做好对症治疗和病情监测,如病情加重,应转至定点医院治疗。对于轻型病例集中隔离管理场所没有明确规定,可以是医疗机构,也可以是隔离场所,例如方舱医院、隔离酒店等。集中隔离管理,仍需医务人员给予必要的对症治疗,比如发热、咽痛、咳嗽等症状。对隔离管理的感染者,更重要的是进行病情监测,轻型与无症状有可能是病情的早期,一旦发现有转重趋势,要及时转诊到定点医院。
考虑到无症状感染者、轻症患者仍具有传染性,同时,需要对其进行医学观察、风险评估和其他基础疾病的治疗,如果所在省市医疗机构尚有床位资源的情况下,也可以仍然收治在医疗机构,进行隔离治疗。
记者:这两天上海正在大规模实行切块式、网格化管理,分阶段进行核酸检测,很多市民感觉出行不方便了。这种网格化管理策略,对于上海疫情防控的意义是什么?
张文宏:上海本次疫情面临的挑战系抗疫以来最高。上海的抗疫策略是建立在对疫情波及面的精准判断而采取相应的应急反应。
如果只是个别病例,传播链清晰,只要启动点与线上的精准防控,隔离少数人,做有限范围的检测就可以了。如果出现多点社区新发病例,部分源头不清的时候,疫情防控就要从点与线向面拓展,就会有重点高风险区域的筛查,同时对于风险略低的地区实现分步、分阶段的核酸检测。如果疫情持续,则可能也会再相应调整防控策略。
当前,为了尽快达到社会面清零的目标,在防控上扩大了筛查的面,肯定会有更多的社区与人员受到影响。但是,如果不做拓展的筛查,疫情肯定难以受控,最终的结果可能会出现疫情失控。因此,目前这个阶段,肯定会有更多的个人、家庭和社区因此感到不便,正常生活也会受到很大影响。在刚开始进行扩大筛查的时候,可能会有些忙乱,但我还是相信,对于下一阶段如何安排网格化和分梯次筛查的安排,管理上会有更多改善,让市民感到可预期和更有温度。
我想,疫情的到来难以预期,消除疫情的措施应该是可预期的,相信上海会更好发扬精准抗疫理念,让市民在配合抗疫,牺牲正常生活的时候也能体会到上海的温度。
*声明:本文内容转载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信息,并不代表本平台观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站留言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https://mp.weixin.qq.com/s/D1nRftMvXJFSjZm7dAHtN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