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三人!老年人新冠疫苗接种率全国最低,上海的当务之急是什么?
方澍晨 郑洁丨撰文
王晨丨编辑
上海疫情暴发一月以来,在持续爆增的无症状感染者之外,首现死亡病例。
4月17日,上海新增新冠死亡病例3例。
这三位死亡病例,一名89岁,两名91岁。他们的相似之处是:均为高龄,同时合并急性冠脉综合征、糖尿病、高血压、脑梗后遗症等严重的基础疾病。更重要的是,均未接种新冠肺炎病毒疫苗。
这三例死亡病例,揭示了一个重大的问题:老年人群新冠疫苗接种率低,可能是上海亟须解决的重要问题。
深蓝观分析统计数据发现,截至今年3月底,上海60岁及以上老年人的全程接种率约62%,是全国最低的。80岁及以上群体的全程接种率近15%,第三针加强针的接种率不到8%,几乎也都是全国最低。上海疫情暴发以后,当地所有的接种都停止了。
与此相比,安徽省80岁以上新冠疫苗全程接种率已接近85%,加强针的接种率也超过了30%。
为何上海老人的新冠疫苗接种率如此低?当上海疫情暴发以后,提高最高风险人群的疫苗接种率是否为当务之急?
-01-
上海的老年人接种率为何如此低?
据官方数据,截至4月15日,上海市60岁及以上老年人中,只有62%完成了新冠疫苗全程接种,38%完成了加强接种——与此对照,北京近日公布的同年龄段全程接种率已达80%。
其中,80岁以上人群的接种率更是惊人地低。据深蓝观获得的数据,截至3月底,上海80岁以上接近15%——这属于全国最低。而与上海相邻的两个省,80岁以上年龄段的全程接种率都在35%以上。
病毒学家常荣山认为,各省市老年群体接种率的区别,主要是疫苗接种的宣传问题。“宣传不到位,很多老人就不主动去打。”
而且,与香港类似,上海的老年人更容易接收到疫苗不良事件的消息。
“我了解到,在经济发达地区,有一些不符合接种条件的老人接种了,少数出现偶合反应。”常荣山说,“由于社交媒体发达,传播很快,这样的罕见事件被放大了。老人们本来接受新生事物就比较难,结果,由于担心不良反应、严重副作用,接种意愿不强了。”
80岁以上新冠疫苗接种率在全国排名前列的那些省市,是如何做到的?
常荣山告诉深蓝观,在接种率比较高的安徽、山东、甘肃等地区,由于当地人较少使用社交媒体,较少看到夸大的不良反应信息,因此基层推广起来没什么难度。“基层医生也不会给老人们强调不符合接种要求的坚决不打,符合要求的凭意愿打。结果可能是一个村的老人全打,也没听到说有什么偶合反应。”
一位安徽的医疗工作者告诉深蓝观,当地提高老年人群接种率的方法是“村里送到医院接种点,或者医院流动接种”。同样,当地老年人一开始也有对副作用的担忧,不过“后来接种的人越来越多,大家也就没有顾虑了”。
此外,生活在上海的疫苗研究者陶黎纳认为,上海的老人接种率低,与当地两年来精准防控做得好有关。“给了老百姓安全感,觉得不打疫苗也没啥事。”他说。
-02-
老年人疫苗接种率的不同,
在中国香港和韩国产生了巨大差别
老年人群是奥密克戎变异株感染后重症、死亡的高风险人群。从全球看,奥密克戎流行期老年人群病死率显著高于其他人群。也因此,老年人群的疫苗接种尤为重要。
香港已在这方面付出巨大代价。
今年1月初,这轮疫情在香港初露端倪时,当地80岁以上老年人只有22%接种过第一针新冠疫苗。
虽然香港优先为老年人接种疫苗,但由于媒体报道有人在接种疫苗后死亡,很多老年人对疫苗的安全性、可能产生的副作用有较大恐惧。此外,之前香港的疫情控制得不错,许多老人认为自己感染的可能性非常小,没有必要去打疫苗。
随后疫情暴发,香港开始督促老年人接种。不过,到2月中旬,老年人疫苗接种率仍然较低。“在70-79岁的人群中,完成两针疫苗接种的比例为55.06%;在80岁或以上的人群中,疫苗接种率则只有26.26%。”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教授、病毒学专家金冬雁对深蓝观回忆。
代价是惨痛的:奥密克戎给香港带来了大量死亡病例。
“即使香港说是全世界死亡率最高,但是60岁以下是很低的,真正死亡率高企的是60岁以上那些没打疫苗的人。”金冬雁表示。
截至4月13日,总人口700多万的香港,在此轮奥密克戎疫情中报告了8735个新冠病毒造成的死亡病例。其中,死亡病例的年龄中位数是 86 岁,96%的病例在60岁以上,71%的病例在80岁以上。而且,其中大多数都没有接种疫苗。
而由韩国的数据,可以看出老年人打疫苗带来的效果。
近几个月,韩国与香港一样经历了奥密克戎感染高峰,看起来比后者更为严重:最高日增感染者数量甚至一度达到62万人。但截至4月中旬,奥密克戎在韩国造成的死亡率约为每百万人口296人,远低于香港的每百万人口1148人。
老年群体疫苗接种率的差异,是造成两地死亡率不同的重要原因——韩国的80岁以上人口中,完成两针新冠疫苗接种的已超过了90%。
-03-
提高老年人接种率,需要怎么做?
在多个国家和地区,新冠疫苗及其加强针获批上市后,老年人都是第一批接种目标人群。
“这是因为他们的疾病负担最严重、重症率高。”陶黎纳解释,“基于专家的判断,老年人打这些疫苗不至于有更严重的不良反应,实际也没有。”
不过,在全球范围,都有老人对接种的安全性有疑虑。
“因为老年人本身容易有各种意外的情况,打了以后巧合的事件肯定也是比较多的。”居住在上海的陶黎纳说,因此,一些医护人员往往也害怕担责,不敢给高龄、有基础病的人群打。
而且,出现各种偶合不良事件后,医患关系、医疗救助条件等,更使得国内不少基层接种医生不愿、不敢给有基础疾病的老人接种。
陶黎纳认为,这需要政府“来担当,扛住压力”。
他表示,对接种后发生的不良事件,政府应展开调查。“比如接种后去世的,要按科学的原则去调查。如果是疫苗引起的,那么该补偿就补偿。相关的国家配套政策都是有的,有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补偿办法。”
他强调,前提是有专门的专家组去判断,到底是不是疫苗引起的。“不能说打了疫苗以后出现的健康损害全是疫苗引起的,实际上根本不是这样的。”
为减少公众对疫苗副作用的顾虑,台湾地区已采用了这类办法,接种后有不良反应者可提起申请、要求赔偿。不过,台湾如今也面临老年人接种率还不够高的问题。据当地媒体报道,在4000多件赔偿申请中,只有极少量完成审理,最后只有47件申请的发起者获得赔偿。
-04-
上海的当务之急:
给老年人紧急接种疫苗
多名专家都对深蓝观指出,上海目前的当务之急,是给老人紧急接种疫苗。
德国埃森大学病毒学教授陆蒙吉近期一直呼吁,尽快给上海所有的老人打三针疫苗。
“现在上海的防控都集中在测核酸、把阳性群体安置到集中隔离点了,人手不够,加上物资供应非常不顺,疫苗接种安排不了。”常荣山说,“按照我的理解,给老人紧急接种疫苗,应该排在第一位。”
目前,上海也在强调老年人接种的急迫性。在4月17日的发布会上,上海市卫健委主任邬惊雷呼吁当地老年人群体“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尽快接种新冠疫苗。
邬惊雷提出,如果常规服药的慢性病人群不是在急性发作期,或病情控制良好,可以接种疫苗。建议符合条件的老年人在小区解封、附近的接种点开放后尽快接种疫苗。
对行动不便的老年人,医务人员上门接种或许能进一步提高接种率。
近几个月,天津等地已有这样的尝试:成立流动疫苗接种队伍,为行动不便的60岁以上老人上门接种。
近期,香港也首次安排医护团队,为70岁或以上长者、因病患或残疾不能外出接种疫苗的人士,上门接种疫苗。
正在奥密克戎疫情暴发初期的台湾社会,近日也正在讨论如何提高老年人接种率。有专家呼吁,更多地为高龄人群、养老院老人提供上门接种服务。
*声明:本文内容转载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信息,并不代表本平台观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站留言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https://mp.weixin.qq.com/s/QHOgKE5tWUHiIfgzQA1Fh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