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门户
蒲公英门户
登录 / 注册

传统药企最后一根救命稻草:用2.39亿研发投入创造80亿爆品

2022-05-12 12:24 发布者:论坛蒲友 来源: 瞪羚社

名不见经传的上海谊众横空出世,14个交易日,从54.46到148.07,最高累计涨幅一度达到171.88%。


6c02c171f4ce148293353399a56b2abf.jpg


上海谊众成立于2009年9月,公司自我定位于国内改良型新药创新先锋企业,拥有纳米技术和药用高分子辅料制备的核心关键技术,可以针对临床应用的经典药物采用不同分子量药用辅料进行剂型改良,大幅提升其安全性和有效性。


投资者:讲人话。


企业说:我会翻新。


目前,上海谊众仅有一款产品获批,也是公司的核心产品:注射用紫杉醇聚合物胶束。


ff57485edcb76c049dc3719cdbd3eced.jpg


1997年,化疗药物紫杉醇凭借着强大的抑制肿瘤能力,成为全球首个销售额超过10亿美元抗癌药;同时,紫杉醇也是国内销售金额排名第一的化学制剂。截止目前,紫杉醇相关药物依旧活跃在市场舞台,据科睿唯安Cortellis统计,全球范围内处于活跃状态的紫杉醇药物共80个,其中上市7个、注册阶段的1个,III期的4个,II期的7个,I期的6个,处于临床前阶段的有55个。


紫杉醇的溶解性和稳定性极差,早期将其溶于蓖麻油中,可该溶剂易引起较多的过敏反应。由此,全球一直在致力于研发不同的载体来承载紫杉醇,直到找到白蛋白来作为纳米载体,使其成为副作用更小、治疗效果也更好的药物。


上海谊众的注射用紫杉醇聚合物胶束是国内首个上市的紫杉醇胶束,其利用独特的纳米制剂技术将难溶性紫杉醇转变为水溶性药物,与普通紫杉醇注射液联合顺铂相比,紫杉醇胶束联合顺铂一线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总体客观缓解率(ORR)达到50%以上,惊为天人。


75d0a0ae2e856f4663f10fd1c8575eb3.jpg


注射用紫杉醇聚合物胶束2021年10月获批,上海谊众2022年一季报显示:当季实现销售收入3434万元(2万支,每支单价1600元),环比2021Q4增长742%。令人诧异的是:一季度的销售费用为477万,销售费用率仅有13.89%。企业方给出的解释是产品疗效、安全性优良。


投资者说:年底医保谈判马上降价。


企业:我近几年不进医保。


卖方的计算器已经开始冒烟:目前,上海谊众理论产能为80-100万支,2022年可实现的产能40-50万支,预测营业收入为5.6-8亿,按毛利润70%计算对应3.9-5.6亿。今年将再新增一条100-120万的产能,2023年全年实际产能预计能实现150-160万支,2024年底实现产能500万支,对应80亿的销售峰值,几乎重塑国内紫杉醇销售格局(70亿市场)。


上海谊众的注射用紫杉醇聚合物胶束2013年获准临床,2021年获批,如按2009年公司成立之时立项,那么临床前研究3-4年,临床7年。


新药临床往往需要花费大量的费用(尤其是三期临床),据可观察到的公开数据,2017-2021年,上海谊众累计研发费用为2.39亿,预计整体研发投入可能甚至不超过3亿。


上海谊众成立13年,临床阶段只有注射用紫杉醇聚合物胶束。


97b02ea2cbe523b11e0572a9657146f6.jpg


上海谊众,是一个完美的“故事会案例,但也不会是最后一个。


这种改良式的“翻新”,或许被传统转型创新不顺的药企们视为“救命稻草”。


01 艰难前行的绿叶制药


2021年初高瓴的入股,将这家二线药企拉回了市场舞台中心,公司业务分为抗肿瘤用药、中枢神经系统用药、心血管用药和消化与代谢用药四大板块,其中肿瘤药物收入占总营收近45%,核心单品为“力朴素”。


力朴素作为国内首个且唯一获批准销售的紫杉醇脂质体产品,同样较普通紫杉醇有毒副作用小,疗效优等特点。2019年,力朴素实现25.5亿元的销售收入,销量占国内紫杉醇22%。


好景不长,2020年力朴素通过纳入国家医保,2021年10月开始执行,价格从769.78元降到228元,降幅达70%。以价换量似乎并未成功兑现,2021年力朴素销量仅15%增长,也导致了绿叶制药营收同比下滑6.13%,净利润从2020年的7.03亿变为亏损1.45亿。


绿叶制药引以为傲的三大平台七项技术,其中就有脂质体与靶向给药技术,在研产品数5个。LY01005注射用醋酸戈舍瑞林缓释微球,国内已处于上市审评阶段,有望成为全球唯一的戈舍瑞林微球制剂。


395c5df3f1f70d4b97acaa5c85560a90.jpg


最早尝到“翻新”甜头的绿叶制药,未来3年内10个有望上市的单品或许只有抗抑郁新药能打,难以远航。


02 石药集团焕发第二春


石药集团借mRNA疫苗获批IND,抢尽了国内传统药企的风头。


市场已经习惯于石药集团20-30%的业绩增长,唯有新爆点能吸引投资者,mRNA疫苗涉及的核心递送技术显然属于这一类爆点。


石药的纳米药物技术平台(已成功开发4个纳米剂型的重磅产品),不仅相关布局处于国际领先,研发了包括纳米脂质体、白蛋白纳米制剂、聚合物胶束,及用于递送核酸药物及核酸疫苗的脂质纳米粒在内的多项核心递送技术。


例如公司新上市的多恩达,其正是通过脂质体(一种纳米颗粒)对米托蒽醌进行包裹,降低了原本米托蒽醌对其他器官的毒性,从而使得用药剂量提高,提升药物的有效性。用于治疗复发或难治的外周T细胞淋巴瘤(PTCL),预计未来销售峰值可达20-30亿人民币;


同时从管线队列也能看出,石药也通过这个技术在对多款化疗药物进行改良,包括白蛋白紫杉醇、多西赛他等,还进行了中美双报。


e49c2417bc83ed4b9dc2ee39be33d977.jpg


“翻新”,石药算是玩明白了,纳米药物技术平台能释放出多大的威力,静待花开。


03 康弘药业,“死磕康柏西普?


2021年宣布康柏西普海外三期临床失败并将14亿元资本化支出计入2020年损失的康弘药业,卷土重来。


核心单品康柏西普在竞品挤压下,销售增长乏力,2019-2021年实现营收分别为11.55亿元、10.86亿元、13.19亿元。


2022年5月,康弘药业旗下KH631眼用注射液向NMPA提交临床申请。据资料显示,AAV基因疗法,用于治疗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简单来说,公司想通过AAV表达康柏西普的方式,切入基因疗法领域。


这又是另一种高度的“翻新”。


康弘药业管理层称,公司早在几年前率先布局腺相关病毒(AAV)的基因治疗,KH631已在临床前疾病模型中显示出持续的疗效。


从康弘的最新进展中,我们看到基因疗法、小分子、双抗、合成生物技术等等,遍地开花,是公司研发做出彻底的改变,还是...?


结语:留给传统药企思考的时间不多了。


上海谊众给到这些老大哥的启示是:把“翻新”玩出花来,未尝不是一条捷径。



*声明:本文内容转载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信息,并不代表本平台观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站留言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https://mp.weixin.qq.com/s/SMvV3to_jGMmjuu2k_FD_g)

 赞(2)

QQ|手机版|蒲公英|ouryao|蒲公英 ( 京ICP备14042168号-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243455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京)-非经营性-2024-0033

GMT+8, 2025-5-19 22:21

声明:蒲公英网站所涉及的原创文章、文字内容、视频图片及首发资料,版权归作者及蒲公英网站所有,转载要在显著位置标明来源“蒲公英”;禁止任何形式的商业用途。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站及作者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