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医药行业成绩单发布!医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仅涨0.9%
医药行业上半年究竟过得如何?数据说明一切。
7月15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初步核算,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562642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2.5%。
医药行业上半年,医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0.9%,低于全部工业2.5个百分点。
上半年,医药制造业产能利用率74.9%,比上年同期下降2.9%;中西药品类零售总额同比增长9.7%;人均医疗保健消费支出1041元,增长2.6%,占人均消费支出的比重为8.9%;医药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5.4%,医疗仪器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投资增长28.0%。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2年1-5月,规模以上医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1%,增速较上年同期下降25.3%,低于工业整体增速0.2%。
5月当月,增加值同比下降12.3%,低于工业整体增速13%,在4月份当月增速出现(-3.8%)的负增长后,降幅进一步加大。
1-4月,医药制造业规模以上企业实现营业收入9187.7亿元,同比增长4.1%,增速较上年同期下降24.4%。
1-4月受疫情防控影响导致物流不畅,医药制造业出口交货值出现了负增长,为1001.9亿元,同比下降1.4%,其中4月份当月出口交货值下降39.7%。
1-4月医药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额同比增长9.9%,增速较上年同期下降23.2%。不过CDMO公司仍旧高歌猛进,继续积极推进产能建设,药明康德、凯莱英、康华龙成等固定资产同比增长超过50%。
从上述经济指标看,二季度以来经济指标增速同比下降明显,且降幅逐步加大。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一是,仅从增速来看与去年同期存在不可比性。去年同期高增速的重要原因是,2020年同期受疫情影响,行业经济规模较低,去年建立在低基数之上的增速并非常态水平。
二是,2021年同期新冠病毒疫苗带来较大的行业增量,累计向国内外供应疫苗超过10亿剂,促使医药制造业营业收入和利润均处于较高的水平;2022年以来由于疫情防控形势变化,疫苗的销售已非常有限。
三是,2022年内国内疫情多点散发,对医药消费和供给都产生不利影响。其中上海不仅是国内规模居前列的药品市场,还是重要的出口港,并集中了一批大型制药企业,受疫情管控政策影响,医院端药品使用减少,很多企业生产运营和国际贸易不能正常开展,对全行业造成不小负面影响。
*声明:本文内容转载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信息,并不代表本平台观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站留言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https://xueqiu.com/3483303916/225678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