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乡别走?CXO龙头慌慌张张的市值管理
7月21日晚间,CXO龙头药明康德发布了一份诡异的公告。
这是一份更新2022年全年业绩目标的公告,药明康德表示,公司独特的CRDMO(合同研究、开发与生产)和CTDMO(合同测试、研发与生产)业务模式,能够持续驱动公司快速发展,同时充分发挥全球布局、全产业链覆盖的优势,基于在CRDMO和CTDMO业务模式下的信心,公司将2022年全年收入增长目标由65%-70%上调至68%-72%。
一般来说,上市公司会在年报中提及下一年度的业绩目标,但是甚少会就业绩目标单独发一个公告,而像药明康德这样,对于业绩目标上调3%这样近乎鸡毛蒜皮的事项,单独发一个公告,可以说绝无仅有。
所谓业绩目标,本质是对尚未落地的全年业绩的计划,是对未来不确定性的展望和预测,3%的变化,甚至都不能覆盖误差范围,这种信息公告有何意义?
我横竖想不明白,仔细看了半天,才发现这份公告的每个字缝里,隐隐约约藏着四个字:“老乡别走”。
这是一次慌慌张张、欠缺妥善考虑的市值管理措施。
01 股东减持,一次又一次
药明康德之所以如此用力过猛地做市值管理,市场推测,和规划中的近百亿规模的股东减持有关。
2022年6月10日晚,药明康德发布公告称,公司实际控制人控制的股东及与实际控制人签署一致行动协议的股东,计划根据市场情况,自7月4日后的不超过90日期间内,合计减持不超公司总股本3%的A股股份。
以公告当日的收盘市值计算,上述减持市值最高将达91.2亿元。
而在发布这份公告5天之前的6月5日晚间,药明康德发布公告称,公司预计2022年第二季度收入仍将实现此前公告的63%-65%的增长,公司继续对2022年全年实现收入增长65%-70%的目标充满信心。
当时就有市场人士质疑,强调业绩高增长,可能是为了掩护股东减持。
而此前药明康德股东的减持,一直被市场所诟病,甚至因触犯监管规则而遭到处罚。
2022年5月13日晚,药明康德发布公告称,股东上海瀛翊因涉嫌违法违规减持公司股票28.94亿,收到了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证监会责令上海瀛翊改正,给予警告,并处以2亿元的罚款。
值得一提的是,这是新《证券法》实施以来因违规减持被处罚的首个案例。
一次又一次的股东巨额减持,究竟是正常的投资资金到期退出,还是缘于对长期业绩的悲观?
一边是频繁发布的业绩高增长预告,甚至精准到3%的变化,反复向市场强化“我业绩好,我业绩很好”的观念,一边是控股股东的大规模减持,这很难不让人有所联想。
02 CXO的业绩永远增长?
虽然,不能简单地以股东减持,来作为看空公司未来业绩的唯一判断指标,但是亦无法否定二者之间的关联性。
从2015年药品审评审批改革制度开始实施以来,国内轰轰烈烈的Biotech创业大潮开启,时至今日,虽然还没有产生世界级的Biotech企业,但是已经催生了世界级的CXO企业。
根据一份2021年的市值排名,药明康德、药明生物、泰格医药、康龙化成、凯莱英等几家中国CXO企业,均已经跻身全球CXO企业市值的TOP20。
与之相对应的,是近年来CXO企业们突飞猛进的业绩增长。
根据国开证券的研究数据,选取了13家代表性的CXO上市企业进行统计,近4年这13家CXO企业总收入和总净利润的年复合增速,分别达到了33%和50%。
但是这种超常规的繁荣,可以永远持续吗?
从2021年下半年以来,无论一级市场还是二级市场,无论国内还是国外,生物医药投资过热的趋势戛然而止,二级市场的相关板块大幅下跌,一级市场的投资额度也急剧下降。
进入到2022年,与Biotech企业们相关的新闻,都少了许多宏大叙事与星辰大海,更多的主题是“融资困难”、“砍管线”、“裁员”与“卖身传闻”。
很难想象,在金矿的矿工们生计困难、勉强维持的情况下,卖水人们还能维持长久的繁荣与高速的增长。
事实上,越来越多的矿工们发现,挖矿实在是一个苦活,尤其是低垂的果实早被哄抢一空的情况下,继续挖矿的风险已经超越了当初的想象,由挖矿转型卖水,成为不少矿工的选择,所谓的“全民CXO”已经初现端倪。
以大分子CDMO为例,早期的CDMO型服务,大多是大型药企的边缘业务。这些药企利用过剩的产能,为初创型制药公司代工,满足后者降低成本与风险的需求。但是随着CDMO业务的赚钱效应逐步显现,大大小小的企业都在入局,动辄10万升的生物药产能比比皆是。
甚至有些研发阶段的初创企业,核心管线发展不如预期,索性利用已有产能做代工业务,变相入局CXO业务。
所以,一方面是国内外下游投资放缓和需求暂时性下降(姑且认为是暂时的),另一方面是供给端的入局者众,产能过剩的隐忧慢慢浮现,我们相信CXO行业长期固然还是有着光明的发展前途,但是短期可能面临一定的压力。
事实上,类似的迹象已经开始显现。
2022年上半年,A股的CXO龙头企业康龙化成发布业绩预告,预计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是5.66亿元至6.10亿元,增幅仅有0% - 8%。
具体到药明康德,鉴于其巨大的产能和规模优势,未来几年其业务应该还是会继续增长,但是增长速度要保持之前的高位,难度也很大。
没有一只鸟,可以永远保持高速飞行而不落地栖息。
药明康德反复强调今年业绩增长保持68%~72%,但是绝口不提明年的业绩增长幅度。
理论上,在今年还剩将近半年的情况下,就能把今年全年业绩算得这么准确,那么对于明年的业绩,给个大概的估算,这个要求不过分吧?
*声明:本文内容转载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信息,并不代表本平台观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站留言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https://mp.weixin.qq.com/s/uKs5_eoEnhIK2HKZ4DfPIQ)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