召回15677盒,这家药企又出事了
来源:医药慧
整理:W.1
8月30日,太极集团发布公告《关于控股子公司产品抽检不合格情况的公告》。
公告称,全资子公司太极集团南充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藿香正气水(批号:2021013,2021046)甲醇量检测不符合规定,对上述批号产品未销售部分15,677盒已按程序全部召回;本次公告涉及产品销售收入约22万元。
此次涉事的藿香正气水因其含有40%到50%的酒精,为酊剂。根据国家药监局的解释,在检测中,甲醇量反映的是酒剂或酊剂等含乙醇制剂中可能由乙醇带来的甲醇的含量。《中国药典》(2020版)规定,除了另有规定外,供试液甲醇量不得过0.05%(ml/ml)。
甲醇,又称羟基甲烷或者“木醇”“木精”,为无色的有酒精气味的液体,具有毒性,人口服中度最低剂量约为100mg/kg体重,经口摄入0.3-1g/kg可致死。
藿香正气系该企业核心产品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此次公告中太极集团称其藿香正气水占公司总销售收入较低,但是据业内人士透露,藿香正气水此前一直都是该企业的核心产品。
公开资料显示,藿香正气是常见的祛暑中成药之一,具有解表化湿、理气和中的作用,一般用于外感风寒,内伤湿滞。而太极集团在藿香正气市场一直处于绝对优势,据中康CHIS开思系统数据显示,在2021年,国内藿香正气市场中,太极占据了超过50%的市场份额。
近日,由于全国气温持续升温,网络上还刮起了一股“藿香正气冰中式”的风潮。所谓“藿香正气冰中式”,就是将藿香正气水加入冰块中,达到好入口的效果。更有甚者,将藿香正气水直接加入冰美式当中。该词条在各社交平台有着数百万的点击量,足以看出藿香正气的火爆程度。
业绩创新高的同时,股东数却锐减
太极集团于8月25日晚间发布2022半年报,公司收入规模与盈利水平纷纷刷新同期历史新高。今年1-6月,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1.85亿元,同比增长11.52%;太极集团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1.24亿元,同比增长61.40%;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1.79亿元,增幅112.48%,基本每股收益0.22元。
而细分下来可以发现,藿香正气仍然是太极集团收入的大头,对营业收入超百分之十,实现销售收入9.98亿元,同比增长79%。对于销售收入的增长,太极集团在5月披露的投资者问答表中表示,公司优化了部分产品的价格,如藿香正气口服液出厂价格提高约12%。同时,太极集团还单独提到,急支糖浆实现销售收入2.12亿元,同比增长63%。
而根据此前太极集团公开的半年报中披露,太极集团半年报股东数为2.51万人,一季报为4.74万人,股东数大减47%!
图源:每日经济新闻
截至8月31日收盘,太极集团股价下跌2.83%,报26.07元/股,总市值145.18亿元,较昨日总市值149.4亿元缩水了4.2亿元!
此前多次爆出产品质量问题
前段时间,太极集团刚被曝出过产品不合格的问题!7月29日,广东药监局发布的药品抽检信息中,太极集团全资子公司西南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青霉素V钾片的有关物质被判定为不合格。
而该企业的主要产品辅酶Q10氯化钠注射液和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也曾多次出现过不合格;公开数据显示,这两个品种在2014年和2012年被查出可见异物、有关物质不合格的情况;另外还曾因使用不合格直接接触药品的药包材被重庆市市监局罚款。
除此之外,太极集团其他核心子公司、全资药厂、药店也曾多次被药监局公开曝光:
2020年7月,绵阳太极集团子公司绵阳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通宣理肺丸”被海南药监局抽检为不合格;
2020年1月,桐君阁大药房被曝出其销售的“莲花清瘟胶囊”不能提供货同行单,重庆市市场监管部门这批产品进行依法扣押;
2018年5月,太极集团桐君阁药厂生产的“开胸顺气丸”因装量差异检验结果不符合标准规定,被罚款7.2万元;
2017年12月,太极集团桐君阁药厂生产的“龙胆泻肝丸”被抽检为不合格;
2016年12月,太极集团桐君阁药厂生产的“蚕蛾公补片”上了广西药监局质量黑榜;
2016年11月,太极集团重庆中药二厂生产的“小儿咳喘灵颗粒”被国家食药监总局判定为劣药。
*声明:本文内容转载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信息,并不代表本平台观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站留言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https://mp.weixin.qq.com/s/jGalzPCoLYv5U8LwzPM98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