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雅二院处罚多名医生,细节披露
涉及引导患者院外购药、违规转诊患者、开大处方,代开药等多个医疗乱象
来源 | 赛柏蓝(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撰稿 | 四喜
湘雅二院“刘翔峰事件”处理结果还未出来,湘雅二院已通过阶段性自查,发现医疗乱象涉及多名医生。
据上游新闻、财新消息,一份未对外披露的《关于给予谭某某等行政处分的决定》里,“刘翔峰事件”后,内部处罚15名工作人员,涉及心血管内科、产科、感染科、血液内科以及外科药房。
与此同时,多个医疗乱象披露,包括引导患者院外购药、违规转诊患者、开大处方、外科楼药房工作不仔细,配错药物等。
登陆湘雅二院官网,一个名为“改进医疗作风规范医疗行为专题网站”的浮标跟随页面移动。
专题网站中,涉及多个“改进医疗作风规范医疗行为”专项行动,包括《医疗机构工作人员廉洁从业九项准则》、《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医务人员行为规范“十二不准”实施细则》等相关文件;密集召开各科室“改进医疗作风、规范医疗行为”专题学习;以及中纪委相关通报等。
目前还是阶段性的,“改进医疗作风、规范医疗行为”等专项行动还在继续。
01 内部文件:披露多个乱象细节
目前《关于给予谭某某等行政处分的决定》(下称《内部文件》)尚未公开。
根据财新、上游新闻消息,湘雅二院给出处分结果的《内部文件》中,涉及四个科室、一个外科药房。
《内部文件》显示,湘雅二院对其心血管内科医生谭某某、产科医生朱某某等15名人员给予行政处分。
其中,谭某某在医院门诊过程中,引导患者院外购药、违规转诊患者、开大处方,给予警告处分、取消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医疗资质,同科的主管医疗某副主任被提醒谈话,责令检查。
产科主任医师朱某某涉及多点执业,在医院门诊过程中介绍患者外院就诊和检查,被取消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医疗资质。
一妇产科副主任、产科副主任被提醒谈话,责令检查。
血液内科主任医师申某某、副主任医师李某某在诊疗过程中,推荐住院患者院外购药,被处以警告处分、暂停执业六个月;同科主管医疗副主任被提醒谈话,责令检查。
感染科副主任医师曾某某在医院门诊过程中,存放患者诊疗卡,为患者挂复诊号开药,与同科主管医疗副主任被提醒谈话,责令检查。此行为属于患者未当面就诊而代开药行为。
外科楼药房工作不仔细,配错药物,病区护士在配置药物过程中没有发现错误,配置完成后才发现并阻止,未对患者造成伤害。根据医院相关规定,药房当事药师叶某某被解除劳动合同。外科楼药房组长、当事护士、核对护士被警告处分,药学部副主任、病区护士长被提醒谈话,责令检查。
值得注意的是,引导患者院外购药、违规转诊患者、开大处方、存放患者诊疗卡,帮患者代开药等行为,仍存在空间。
02 缘何?到底利好了谁?
那么,医生缘何引导患者院外购药、违规转诊患者、开大处方?到底利好了谁?
医改专家徐毓才向赛柏蓝表示,“具体情况没有公开,不好评价。一般医生引导患者院外购药,有多种可能,一是治疗疾病需要,但医院‘处方集’中没有,或因控制药占比等原因医院没有购进。”
“正常情况下,本院没有能力或不擅长治疗的疾病也要转到其他医疗机构,也可能转诊。”
“而开大处方,关键在于怎么判定大处方,比较复杂。背后可能存在的利益输送,自然是违背医疗机构工作人员廉洁从业九项准则。”
《内部文件》称,根据《医疗机构工作人员廉洁从业九项准则》、《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医务人员行为规范“十二不准”实施细则》给予15名工作人员相应的处分。
《医疗机构工作人员廉洁从业九项准则》截图
值得注意的是,关于引导患者院外购药、转诊患者、开大处方,目前处分文件中尚未有明确说明,多位业内人士表示,“这里存在解释空间”。
第一,关于引导患者院外购药。
一位医药代表向赛柏蓝表示,“关于让患者院外购药,有些是临床必需。比如,有些肿瘤药为了控制药占比,医院药房里没有药,但对患者来说又是必需。但如果医院有,还引导院外购药,可能有利益往来。”
推行“双通道”政策后,患者可以去定点药店购买,但相对较少。
一位某中部省份院边店老板曾向赛柏蓝表示,“生意难做,只能‘公关’科室医生,患者拿着处方去医生指定院外药店买药。”
另一方面,医院药房多贴有“自某日起全院药品实行零加成”,对医生有较大影响。
医院药房从之前的高盈利,到现在已经成为“负担”。广州多家三甲医院的院内自费药房纷纷关闭。去年4月,广州某大三甲关闭院内自费药房,引发热议;除此之外,广州市已关闭院内自费药房超5家,广东省人民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州药科大学第一医院等院内自费药房已关闭,且“中山系”医院的自费药房也都在关闭目录内。
第二,转诊患者。
“产科主任医师朱某某涉及多点执业,在医院门诊过程中介绍患者外院就诊和检查,被取消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医疗资质。”
多点执业,行业人称“飞刀”。关于医生多点执业,这次湘雅二院通报中并未明确具体处罚缘由,但多点执业一直是被鼓励的,只是须备案。
《关于政协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第2742号(医疗体育类第134号)提案答复函》中提到,在引导大城市大医院人力资源向基层流动方面,鼓励医生多点执业。
但也有临床医生曾向赛柏蓝透露,“有个别医生周一至周五多去飞刀,周日在本医院手术,周末薪资较高。”
据上游新闻消息,“长沙某妇产医院康先生介绍,朱教授有时周一坐诊、有时周三坐诊。”
第三,开长处方。
长处方一直不被允许,但因为疫情,为保障长期服药患者,特别是慢病患者用药,2021年8月,国家卫健委印发了《关于印发长期处方管理规范(试行)的通知》(下称《试行通知》)。
《试行通知》规定,长处方的开具,必须是“具备条件的医师按照规定,对符合条件的慢性病患者开具的处方用量适当增加的处方”;适用于“临床诊断明确、用药方案稳定、依从性良好、病情控制平稳、需长期药物治疗的慢性病患者”;一般为治疗慢病常用药品。
“医生之所以开长处方,一方面是患者确实有需要,另一方面存在灰色空间,长处方直接受益者是药品销量。”一位业内人士表示。
长处方到底利好了谁?
按照《试行通知》,长处方看似宽松,但实则有很多附加条件。
例如,患者拿着长处方虽可以到院外,看似促进了处方外流,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加强长期处方用药的配备,确保患者长期用药可及、稳定”,实则还是建议在医疗机构框架内进行。
“医疗机构开具长期处方,应当优先选择国家基本药物,国家组织集中采购和使用药品以及国家医保目录药品”。这也意味着基药和集采药品是长处方的药品目录主要来源,药企想要从长处方中获益,也必须要注重药品是否进入长处方目录。
当基层医疗机构药品配备不够完善时,也会滋生医生引导患者去院外买药的空间。
《关于印发长期处方管理规范(试行)的通知》截图
第四,湘雅二院处分中,“感染科副主任医师曾某某在医院门诊过程中,存放患者诊疗卡,为患者挂复诊号开药”,一位医疗体系内的人士向赛柏蓝透露,出现这种情况可能是“帮患者代开药,从中挣差价。例如,原研的二甲双胍,在院外比较贵,而且不是所有的医院都能开得出来,很多医院是仿制药,医生可以用患者的诊疗卡、医保卡开药,特别是老年人的,因为老年人的报销起付点较低”。
湘雅二院纠风自查,并未结束,可能只是个开始。
*声明:本文内容转载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信息,并不代表本平台观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站留言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https://www.cn-healthcare.com/articlewm/20220907/content-14314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