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采的一粒灰
陈金甫,年满60岁,被免去国家医保局副局长职务。随着退休,这个名字将很快被遗忘,但留下的背影,还将贯穿医药产业许多年。
2016年,国家医保局尚未成立,时任人社部医保司司长的陈金甫,在一个论坛上表示,“传统中自上而下的做法,没有人会从内心信服,在实施中也没人会自觉遵循。比如工资,从来没人说政府定的工资对自己是合理的,但如果是和老板谈,给多少钱、提供多少服务,彼此认同的东西才会共同遵循。”
他认为,如果否定庞大的医药领域的利益性,不可能形成医药发展持续的创新。
2018年5月31日,国家医疗保障局正式挂牌,开始探索“医改”这一世界性难题的中国式解决方案。
在国家集采第一批第一轮(4+7城市试点)后,2019年1月,陈金甫针对“行业内有很大的焦虑”表示,最近从股市的情况来看,印证了一句话,是金子总会发光的。一些中选的上市企业的股票估值得到了很大的恢复性提升,市场是客观真实的。
历史的河流向前,集采转眼4周年,医药格局发生巨变。
01
热气与寒气交织
集采开始寻求平衡点。
骨科脊柱类集采出现边际改善,最高有效申报价的40%成为厂商指导价格,未来有望继续引入此合理报价机制,避免出现大规模踩踏现象,今后再也不会像冠脉支架集采一样把一个细分行业打残。
相对最高有效申报价,本次脊柱集采平均降幅为61%。估计出厂价降幅20~30%,毛利率降到60%左右,短期利润下降,但不至于经营困难,后续经过调整适应,盈利水平将适度恢复。国产替代加速,龙头集中度提升,最重要的是长期创新能力还在。
螺旋式下行周期正在结束,以骨科为先锋的医疗器械节前逆势上扬,大博医疗连续4涨停,龙虎榜出现赵老哥的身影。久违了,医疗重新得到游资的炒作。
与此同时,在另一个角落,集采造成恐慌仍然被拉满,隐形正畸龙头时代天使9月28日大跌近20%。
如何看待这种热气、寒气交织的现象?
集采出现新变化。
纵向维度上,集采对价格降幅有所控制,既要压缩中间环节费用,又要兼顾企业合理利润,还要保证供应链、临床应用的稳定安全。一个均衡的结果,对各方都有利。
横向维度上,集采还在扩大边界,万物皆可集采风险已大于降价风险。原以为不可能控费的新领域,却被突然被纳入集采,边际恶化,情绪冲击巨大。今年1月,《最怕集采的两类企业》指出消费医疗+单品独大的风险。所以,不难理解长春高新为何屡次被集采传言击溃。
9月21日,由陕西牵头的十九省正畸材料托槽类耗材集采企业调研会召开,采购结果预计在年底前落地执行。
9月14日,这粒灰提前一周落在时代天使头上,开始持续下跌。信息不对称,没有新鲜事。
集采跟口腔杠上了,继种植牙之后,第一次大规模进入正畸领域。其实,托槽类耗材与隐形正畸无关,但仍然忍不住瑟瑟发抖。
此前,时代天使的困扰来自市场。
上半年毛利率58.0%,同比下滑8.1个点,渠道下沉,平均售价略有降低。虽然消费降级有影响,但家长的支付意愿和能力还是挺强的,类似OK镜。隐形正畸有较强的消费属性,有着品牌先入为主的壁垒,不同于普通医疗器械靠着技术迭代或集采就能打开渠道。
时代天使年营收刚过10亿元,全年案例数还不到20万例,作为国产隐形正畸龙头,渗透率还有爬坡空间,不可能这么快就接近天花板。
02
集采延伸到医保之外
据时代天使招股说明书,2020年,国内正畸市场规模约为513.5亿元,预计2030年将增至1924亿元。这一前景将缩水。
传统正畸采用托槽类(可见矫治器)耗材,包括金属托槽、陶瓷托槽、自锁托槽,为本次集采的对象。隐形正畸采用定制生产的可摘隐形矫治器。
国内86.8%错颌畸形患者选择托槽类传统正畸疗法。
外资正畸耗材占国内六七成市场份额,且垄断中高端市场。参与本次集采调研会的明尼苏达矿业制造、卡瓦盛邦牙科、美奥正畸的品牌分别为3M UniTek、Ormco(奥美科)、AO(美奥)。
据《2018年中国正畸市场消费蓝皮书》,金属托槽矫治、陶瓷托槽矫治、金属/陶瓷自锁托槽、隐形矫治、舌侧隐形矫治的市场价格分别为2万元、2.2万元、2.3万元-3.3万元、3.5万元-4.5万元、5.5万-8万元之间。
据某口腔医院杭州平海院区正畸收费标准:
金属:约2.1万,4500矫治器+16200矫治费
陶瓷:约2.4万,8000矫治器+16200矫治费
国产隐形:约3.4万,13000矫治器+20700矫治费
进口隐形:约4万,18700矫治器+20700矫治费
正畸费用分为耗材费(矫治器)、服务费(矫治费)、其他费用(后期的保持器和支抗钉),其中,各类矫治的服务费比较接近,占比55%~80%。
山雨欲来风满楼。
2019年10月,江苏南京、泰州、淮安部分定点医疗机构组成地区联盟,对口腔正畸托槽开展带量采购,平均降幅为33.59%。
安徽准备年内将口腔正畸托槽纳入集采范围,目标降幅30%以上。
历史上安徽控费的积极性最高,早在2015年,蚌埠进行集采试水,要求产品降价不足25%永久清出当地公立医院,有行政介入过多、强买强卖之嫌。
蚌埠带量采购办公室、专家一度被围堵。在争议声中,时任安徽卫计委主任于德志直言,要谨防既得利益集团影响医改进程。
最后,国家发改委发函认定蚌埠卫计委“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
时隔7年后,蚌埠紧跟宁波,率先试水种植牙集采。
口腔正畸、种植非常相似,收费昂贵且服务费占大头,未纳入医保报销。如果仅是耗材(金属、陶瓷托槽)集采,对正畸价格体系冲击不大,对矫治费进行限价的可能性没有关闭。
种植牙成为突破口,消费医疗的控费路径逐渐清晰,以限价调控模式为主,降幅相对温和,辅以耗材集采,规定公立医疗机构全部参与,全力动员民营医疗机构参加。
消费医疗不再是避风港,只要涉及民生负担的医疗领域都可能被控费,集采已延伸到医保范畴之外。
*声明:本文内容转载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信息,并不代表本平台观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站留言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https://mp.weixin.qq.com/s/BK48Cg9KgZOVu9c5rUkDY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