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魂砍价”又来了,国谈正扼杀创新,还是助力创新?
国谈是“换鸟”是创新机制,为的是引进高临床价值的新药,促进医药创新企业发展,满足特定人群的用药需求。所以说国谈扼杀创新的说法,至少笔者是不赞同的。
在万众瞩目的“二十大”召开后,一年一度的“灵魂砍价”就要来了,近期又有许多药品为进医保主动下调了价格。
对于医保谈判对医药创新企业的影响,业内一直都有“国谈扼杀创新”的声音。
事实上,自2015年底启动首轮医保谈判来,谈判机制都是在不断完善中。总体看,医保局为新药“买单”的费用是在大幅增长的,在新药的选择上,主要有两大标准:临床价值高、价格合理。
但临床价值高往往意味着价格也高。为此,双方谈判的重点就在于对价格合理区间与放量收益预期的共识能否达成。
01“灵魂砍价”谁赢家?
让人印象最深刻的,自然是去年70万/针的诺西那生钠注射液,经8轮价格谈判,最终以每针3.3万元的价格谈成,降幅超九成。 那么作为厂家的渤健亏了吗? 据中康CHIS开思数据显示, 诺西那生 钠注射液在进入医保后,在2022年上半年全国等级医院销售额为3.79亿,同比增长5倍,是没进医保的2021全年销量的2.5倍。
诺西那生钠注射液全国等级医药销售规模
数据来源:中康CHIS开思
仅就渤健的诺西那生钠来说,去年的医保谈判是一个三赢的局面:医保满意,砍价9成;企业满意,业绩5倍增长;SMA患者满意,费用大幅下降。
2020年《中国SMA患者生存现状白皮书》显示,目前国内SMA患者的总数大约在2万到3万人之间。另有数据认为,我国SMA患者正按照每年1200人左右的数量增长。 由于SMA患者是需要终身注射诺西那生钠的,以我国3万SMA患者的体量预估,医保若能覆盖一半左右的患者,那该产品就将成为年销售超15亿的“大药”了,这对企业来说是稳赚不赔的生意。 当然,仅用一款药的短期数据来解 释医保有没有为新药买单是不全面的。但至少可以证明医保的纳入,对某些新药的销量提升帮助很大。
02国谈更愿意为高临床价值买单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相对于集采的残酷竞争, 国谈对新药的态度更加友好 。国家医保局近期就表示有三类药暂不纳入集采 ,其中就有创新药、孤儿药和短缺药。 并且国谈的机制决定了,其对高临床价值新药的容忍度更高。毕竟,集采省下的钱,最终也是要花出去的。 国家医保局医药管理司副司长李淑春表示, 国家组织药品的集采平均降价超过50%, 心脏支架、人工关节的集采平均降价超过80%, 累计节约费用在3000亿元左右。
从过往国谈成功数量、销售额提升方面来看,进口药物表现都强于国产药物。这也揭示了一个真相——进口药物在临床价值上的优势依然明显。而医保是愿意为这些疗效更好、价格更高的药物买单的。所以,每年国谈“灵魂砍价”的名场面,基本都是在外国药企身上出现。
另有业内人士透露,前5次国谈进入医保目录的2百多种药品的销售总额,对比进入前涨幅高达3倍。
可以说,在这方面医保支付费用是大幅攀升的 。 比如说,15亿的大品种 贝伐珠单抗在 2017年国谈成功后,在2018年的销售总额基本翻番,并在医院市场一直保持稳步增长。
贝伐珠单抗全国等级医药销售规模
数据来源:中康CHIS开思
此外,有些新药若是没进医保是很难销售的。比如,拉帕替尼在2017年医保谈判成功后,销售额快速拉升,但在2019年续约失败后,又快速在医院市场消失。
拉帕替尼全国等级医药销售规模
数据来源:中康CHIS开思
还有20亿大品种吉非替尼,它在2016年医保谈判成功,2017年-2018年全国医院销售总额增速在20%以上,直到2019年由于竞争加剧,才出现下滑。
吉非替尼全国等级医药销售规模
数据来源:中康CHIS开思
03小结
事实上,国谈和集采的差异非常明显。集采时,医保局“姿态”更高,杀价更“狠”;国谈时,企业的自主权更加突显。因为,真正牛掰的大品种新药是有底气向医保局说NO的。这类大品种新药没有纳入医保,是医保局不想吗?是实力(医保资金)不允许吧。而对许多小品种新药而言,进入医保目录是其快速实现放量、商业化的保障,是有利于企业发展的。
站在国家医保局立场来看,集采是“腾笼”是淘汰机制,是促进基础用药的行业集中度,保障的是广大群众基础需求;国谈是“换鸟”是创新机制,为的是引进高临床价值的新药,促进医药创新企业发展,满足特定人群的用药需求。所以说国谈扼杀创新的说法,至少笔者是不赞同的。
*声明:本文内容转载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信息,并不代表本平台观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站留言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https://www.cn-healthcare.com/articlewm/20221015/content-14504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