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某生物医药企业关停,人员遣散
网络讨论已久的苏州某生物医药企业关闭停产的传闻已久得到证实:基石药业苏州产业化基地于2022年11月4日停产停工,员工遣散。关停的主要原因还是没有批量生产的订单,难以维持企业的运营成本,没有造血功能的Biotech公司命悬一线,伴随着资本寒冬,无法支撑的,基石药业不是第一家,也不是最后一家。
近几年,生物医药融资热潮席卷,手里有钱的创新药公司跑马圈地建设厂房,今天看来,大量已经建好或在建的厂房都是“空壳子”。
据了解,基石药业全球研发总部及产业化基地项目于2019年8月在苏州签约,项目总体投资10亿元,预计在2020年年底结构封顶、2021年下半年整体土建竣工。
项目规划总计容面积近10万平方米,建成后将同时具备生物药和化学药的研发、中试及商业化生产的一体化研发生产能力,设计产能可达2.6万升大分子生物药和10亿片小分子化学药片剂和胶囊。
另据2022年半年报显示,基石药业已完成生产基地的建设并于2021年年底如期开始试运行,并于今年7月向CDE递交了阿伐替尼的技术转移申请。
随便翻一翻香港18A或者科创板上市的Biotech公司的招股书,募集资金使用说明几乎都会把自建生产基地列入一项重要开支,到底Biotech公司要不要自建厂房,一直众说纷纭:
有的人认为,为了不受制于人被卡脖子,必须自建。
有的人认为,工厂运营与实验室运营完全不同,专业的人必须干专业的事情,Biotech公司自建厂房,风险很高。
Biotech想要直接升级到Biopharma相对来说比较困难。Biotech企业如果一开始就是比较大的固定资产投入,较大的后端投入,反而会分散企业在前端做研发聚焦的精力。从公司自身定位来看,Biotech企业需要更为聚焦产品管线的投入,然后再去看产品价值从何而来,以此做好自身市场定位以及未来公司策略,到底走聚焦Biotech还是向Biopharma进阶。
实际上,对于发展道路,基石药业自成立后,就在自建商业化团队、自建工厂,希望完成Biotech从Biopharma的转身。
停产关闭也不是坏事,有利于人才新一轮的流动,有利于寻找更好的机会。
*声明:本文内容转载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信息,并不代表本平台观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站留言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https://mp.weixin.qq.com/s/8fKHqQu5cqpAjhCXPqPud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