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门户
蒲公英门户
登录 / 注册

我,证券首席分析师,2023年药企面临更紧迫的问题是“如何活得更好”

2023-03-20 00:34 发布者:论坛蒲友 来源:E药经理人

2023年,医保谈判相关规则会更加明朗,并越来越往温和的方向发展。


2023年,医药行业会如何发展?


“回归本源”是西南证券医药首席分析师杜向阳对2023年的关键词判断。虽然2022年内外环境均有所震荡,但趋于温和的政策及收官之时的两起重磅出海都让他感到振奋。与此同时,他也期待着新的一年,产业界会带来更多突破和惊喜。


对于2023年,杜向阳认为,经过一轮大浪淘沙,能存活下来的企业已然留存,企业面临更紧迫的问题是“如何活得更好”。不过他仍然比较乐观,“2023年肯定会比2022年要好。”


Q=E药经理人融媒体


A=西南证券医药首席分析师杜向阳

Q:回顾2022年,你对整个医药产业或政策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为什么?


A: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现在产业政策出现一些边际缓和迹象,比较直观的如“支架续约价格上调”,各方面集采不再像以前“唯低价是取”,我觉得现在整个政策上是偏温和的。同时在2022年收官这个时点,出现了如康方、科伦License-out的重磅出海,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振奋人心的事,出海取得重大突破,颇有“峰回路转”之感。


Q:站在现在的时间节点,今后哪些事情确定性比较大?哪些不太确定?


A:对于2023年,我的关键词判断是“回归本源”,从不确定中寻找一些确定性。这个确定性来自于我们一直强调的创新。


创新是医药行业持续发展的本源和驱动力,所以我觉得创新是行业的一个确定性,比如差异化创新药品种BTK靶点、HER2-ADC、PD-1/CTLA-4双抗等陆续进入到商业化阶段,创新器械多个产品也陆续获批。


也有不太确定的事,比如说企业盈利端复苏的时点存在不确定性。随着政策放开,这些企业在整个经营上复苏的方向是确定的,但复苏的具体时点不确定,有的一季度指数会有回升,有的可能得等到二季度,这是内部的因素。外部比如像地缘政治冲突等因素,可能也存在一定不确定性。


Q:“活下去”一直是2022年热门关键词,你觉得2023年更重要的是什么?“活下去”仍然会是主旋律吗?


A:2022年确实会比较艰难一些,一个是内部疫情反复,一个是外部环境变化,如俄乌冲突、美元加息等,整个二级市场波动也比较大。对一级市场也有一些传导,导致一级市场整个投融资受到影响。就整个板块而言,无论是A股指数还是港股指数,都出现比较大的调整,个股机会更多是集中在新冠层面,个股盈利分化可能会比较大。


但整个疫情放开后,我认为2023年肯定会比2022年要好。大环境是一个向好的方向。从整体看,药企估值基本上会陆续达到一个相对均衡的状态。对于企业来说,该存活下来的已经基本存活下来了,2023年面对的是“如何活得更好”。所以在我看来,还是比较乐观,2023年肯定会比2022年好。


Q:对怎样“活得更好”,有什么建议吗?


A:对企业来说,一方面离不开政策、资本等外部环境的支持;另一方面,企业自身也得有“坚持”或“使命”,真正能坚持下来的其实没有那么多。回顾成功企业背后,都付出了很长时间的坚持和努力。


Q:你希望用什么词语开启2023年?


A:2023年希望产业会有更多突破和惊喜。


Q:2023年一级市场、二级市场、并购市场分别会呈现何种趋势?


A:2022年,一级市场出手项目时比较谨慎,我觉得2023年整个大环境改善之后,一级市场会回暖,一级跟二级联动也会加强;二级市场,2023年肯定会比2022年要好;对于并购而言,未来上市公司跟上市公司之间的并购也会慢慢出现,现在大多还是上市公司去并购一些未上市的项目或者公司。


Q:2022国谈出现有资格参与医保谈判的新药放弃申报现象,今后是否会更普遍?


A:我觉得最核心还是“价格”,有些企业出于对自身全球价格体系的维护,考虑到进入医保谈判降价,势必对全球价格产生影响,这就造成了一个冲突点。但企业肯定会综合考虑,如果想要实现快速放量,通过医保谈判并进入医保目录肯定是最有效的方式,也是最好的方式。所以,我觉得未来应该不会更加普遍,国内支付市场这么大,谁都不愿意放弃这个市场的。


Q:2022年出海存在一个巨大不确定性,你觉得2023年出海会依然如此吗?


A:我觉得,疫情政策放开之后,2023年创新药出海情况会好很多,随着通关入境政策限制解除,比如FDA来进行清单检查这种障碍大概率会消除。


Q:你觉得2023年医保谈判规则会呈现何种趋势?


A:2023年,医保谈判的相关规则会更加明朗,同时我倾向于会越来越往温和方向发展,整个降价制度会更加完善,不唯低价是取,更多考虑到药物经济学的评估。


Q:2022年,冠脉支架耗材续约集采价格有所上涨,你怎么理解呢?


A:我觉得中标价格更趋于合理,说实话,对于企业来说,之前有些中标价格甚至是亏损的,现在价格上涨更合理,也不能让企业为了中标持续亏损。


Q:集采续约价格上涨,这会成为—个常态吗?


A:我觉得要看该品种当时中标价格合不合理,像有些化药之前中标价格就非常不合理,甚至低于出厂价,对于企业来说,非长久之计。就国家层面而言,肯定还是允许企业有合理的利润,续约会考虑到重新做一个评估,比如有些原材料上涨了,有些产品当时中标价即是一个亏损价格,便会做一些调整。


我觉得既要满足医保控费需求,同时让企业有一定合理利润空间,这才是一个双赢格局,不能让企业长期亏损做生意。首轮谈判亏了,过了一两年,企业肯定还是要考虑到它的利润空间,有所上涨也是集采规则逐步趋于合理化的一个现象。


Q:下一批国采可能会有哪些趋势或现象?


A:生物类似药可能会纳入进来,比如某一药品企业上市数量超过两三家的话,我觉得就有可能会被考虑进来,像贝伐珠单抗这些都是有可能的。


Q:中成药集采各地和省级联盟都已开展,会否迅速扩展到全国?


A:就国家层面而言,我觉得短期来看可能性不大,还是需要先通过地方进行试点,地方性的集采会此起彼伏。


Q:集采已经进入常态化、制度化新阶段,接下来还应该做好什么?


A:最核心的就是把规则进一步完善好,相对来说越来越开明,合理降价,与企业实现双赢,基本保证企业能够通过不同幅度的降价获取相应市场份额,也能够保证企业供应链稳定。


Q:2023年政策端还会有什么大的变量吗?


A:基本上可能性不大,从整体政策维度来看,过去几年该出的政策基本都涵盖齐全,之后我更倾向于会陆续出现一些偏缓和的政策。





*声明:本文内容转载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信息,并不代表本平台观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站留言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https://xueqiu.com/3483303916/244831407)

 赞(0)

QQ|手机版|蒲公英|ouryao|蒲公英 ( 京ICP备14042168号-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243455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京)-非经营性-2024-0033

GMT+8, 2025-5-26 01:27

声明:蒲公英网站所涉及的原创文章、文字内容、视频图片及首发资料,版权归作者及蒲公英网站所有,转载要在显著位置标明来源“蒲公英”;禁止任何形式的商业用途。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站及作者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