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门户
蒲公英门户
登录 / 注册

仅4起IPO,裁员激增87%,并购“奄奄一息”,海外药企寒冬众生相...

2023-04-16 23:11 发布者:论坛蒲友 来源:E药经理人

2023年,市场各方面气息究竟是更低了?还是更高了?


仅2023年第一季度,裁员企业数约2022年全年裁员企业数一半,同比上升87%,有招聘机构直言“这个数字有点惊人。”


IPO市场和并购市场同样“冷静”。仅4起IPO,并购市场除了辉瑞收购Seagen外,其余均未掀起任何波澜。


“Biotech很早就遭到了相关打击,所以我认为情况不会变得更糟。”一位投资人感叹道,“只是上升得太快了!我本认为这一次是回归均值,但结果没想到反而过度波动。”


不单是小型Biotech,大型制药公司也并非一个安全的避难所,亦受到各个方面的困扰。


要想短时间重获三年前的辉煌岁月,可能性似乎还是和以往一样渺茫。但是,市场亦有可圈可点之处,一些小火苗开始燃起……


并购与IPO:难掩“奄奄一息”?


2023年,市场好转了吗?有回暖信号了吗?起码对于2023年第一季度而言,整个并购市场和IPO市场难谈“活跃”二字。


以收/并购为例,浮入眼帘的还是3月那场“辉瑞430亿美元收购ADC龙头Seagen”一度引发国内外关注,并在第一季度占据并购市场主导地位。除去这笔巨额交易,第一季度其余交易规模均较小,在第一季度的收购支出仅为88亿美元,交易量与去年几乎持平,且存在巨大的估值差距。



在这个时机,该行业似乎不愿为收/并购大幅支出。严峻的经济形势迫使许多开发商慎重考虑选择是否明智,但亦有买家进一步展示自己的实力。


IPO市场同样不容乐观。迄今为止,2023年Q1只有4宗IPO,似乎难掩这个奄奄一息的市场。


不过,就IPO而言,仍然有可圈可点之处,今年第一季度生物科技IPO共融资3.75亿美元。“至少比前三个月要好。”有业内人士感叹道。



与此同时,一丝希望的小火苗开始燃起。自2021年第二季度以来,该季度融资的平均价格首次高于预先宣布的区间,并未大打折扣。平均而言,它们的股价自浮动以来也有所上涨,不过,即便如此,要想重获三年前的辉煌岁月,可能性似乎还是和以往一样渺茫。 


惊人的裁员增速:87%


根据Fierce Biotech数据分析,2023年第一季度有56家生物制药公司裁员,相较2022年同比上升了87%。该数量几乎相当于2022年全年裁员总数的一半,2022全年共119家。


“这个数字有点惊人。”一家与多家生物技术公司合作的招聘机构直言。


其中,一年中最短的2月反而是裁员人数最多的月份,共涉及23家公司裁员。这一激增主要是正逢各大公司公布年底财报之际。彼时,许多生物技术公司不得不努力解决现金消耗和投资回报率低的问题,所以“裁员”便被提上日程。到了3月份,裁员速度则有所放缓,涉及裁员的有19家公司。


虽然很难用一个完整的评估方法来计算裁员所带来的真正影响,但确定的是,根据公开披露,其中18家公司至少有1445名员工被解雇,而其余38家公司则仅透露裁员人数百分比,而没有具体透露裁员涉及人数。


举例来说,肿瘤生物技术公司NGM Bio首席执行官David Woodhouse在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第二季度初公布的裁员消息中,描述了他们所面临的困境,鉴于融资环境困难,以及相关临床失败,最终导致员工减少33%。这位首席执行官在致员工的信中写道:“过去几年,我们行业的公司越来越难以筹集资金。”


许多生物技术公司不得不做出与NGM类似的决定,甚至不仅仅是裁员,而是直接“关闭”。如小型药物发现生物技术公司Vyant Bio和专注于基因治疗的Coda Biotheraputics宣布在第一季度完全关闭。


“Biotech很早就遭到了相关打击,所以我认为情况不会变得更糟。”一位投资人感叹道,“只是上升得太快了!我本认为这一次是回归均值,但结果没想到反而过度波动。”


他接着表示,2023年是美联储大幅加息和风险投资下降的一年,此前该行业经历了与疫情相关的不可持续的需求和资金高点,而导致生物制药公司在2020年和2021期间生活在泡沫中,但转机或至,到年底,可能会慢慢恢复到正常状态。


大型制药公司并非安全避难所


越多越多迹象表明,大型制药公司也并非一个安全的避难所。在第一季度,大型制药公司同样受到各个方面的困扰。


如新冠肺炎使Moderna和BioNTech家喻户晓,并将辉瑞推上了大型制药公司的榜首,但随着疫情成为遥远的记忆,这些玩家的美好时光已经不多了。


如果说生物技术公司受到打击较早,大型制药公司则上演了一场“虽迟但到”的戏码。强生安进辉瑞、拜耳、诺和诺德和罗氏基因泰克等公司亦被卷入裁员或管线失败等诸多漩涡。


虽然大型制药公司的困境与Biotech面临的困境相去甚远,但两者之间出现了类似的模式。总的来说,临床前工作和研发职位比其他职位被解雇的可能性更大。


“很多管道研究被削减了。”一位Biotech创始人指出,人们正重新关注如何推进进一步开发的项目,避免对“天上掉馅饼”的发现工作进行投资,行政和业务作用也正得以巩固。


尽管未来可能还是一条痛苦的道路在前方等待,尽管行业波动性较大,但具创新性的生物技术将将走在前面。上述投资人认为,“该行业正在逐渐成熟,生物技术将药物推向市场的速度比以前快得多,这使其更具投资性,理论上波动性更小。”



*声明:本文内容转载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信息,并不代表本平台观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站留言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https://xueqiu.com/3483303916/247480047)

 赞(0)

QQ|手机版|蒲公英|ouryao|蒲公英 ( 京ICP备14042168号-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243455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京)-非经营性-2024-0033

GMT+8, 2025-5-28 04:36

声明:蒲公英网站所涉及的原创文章、文字内容、视频图片及首发资料,版权归作者及蒲公英网站所有,转载要在显著位置标明来源“蒲公英”;禁止任何形式的商业用途。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站及作者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