辉瑞中国区,重大调整
辉瑞在全球范围对业务进行重大调整,中国区也正随之变动。
据12月13日辉瑞和雅培公布的消息,辉瑞中国区肿瘤事业部总经理王怡亲将于2024年1月1日离开辉瑞,入职雅培,任其药品业务中国区副总裁兼总经理。
完成对ADC龙头Seagen的收购之后,辉瑞计划创建一个新的辉瑞肿瘤事业部,将肿瘤商业化和研发业务整合在一起。对于非肿瘤业务,按照2024年1月1日生效的新架构,将拆分为两个部门,一个专注于美国,另一个专注于美国以外的全球其他地区。
01
430亿美元收购
拓展肿瘤领域
按照计划,辉瑞将于本周四(今天)完成对ADC龙头Seagen的收购。
这一计划公布于今年3月。当时,辉瑞宣布花费约430亿美元收购Seagen公司,以扩大肿瘤治疗产品组合。这也是辉瑞自2009年以670亿美元收购惠氏以来的最大一笔交易。
Seagen公司是抗体偶联药物(ADC)的先行研发者。ADC药物由单克隆抗体和小分子药物偶联形成,是一种创新型的癌症免疫疗法,有更好的靶向性,是如今肿瘤治疗最热门的方向之一,全球创新药企纷纷在此领域布局。
目前,Seagen公司已有三种ADC药物获批,2022年总销售额接近20亿美元。收购Seagen,也意味着辉瑞将拥有其已获批的这三款药物。辉瑞预计到2030年,来自这家公司的产品每年将带来100亿美元的额外收入。
与此同时,辉瑞还计划创建一个新的辉瑞肿瘤事业部,将肿瘤商业化和研发业务整合在一起。目前负责辉瑞肿瘤研究和药物开发的克里斯·博肖夫(Chris Boshoff)将领导这一新的部门,并直接向公司首席执行官阿尔伯特·布尔拉(Albert Bourla)汇报。
目前,辉瑞正在加速整合新收购的ADC巨头。据投资者介绍,新的肿瘤部门领导层中,一半将是辉瑞的老员工,另一半将来自Seagen。
如今,辉瑞面临着几个主导销量的重磅药物专利即将到期,更重要的是,新冠相关产品销量的下滑。2023年第三季度,这家公司出现了首次季度亏损。
为面对这种局面,建立新的肿瘤部门、重组其他部门,只是辉瑞近日的一系列应对之一。
02
寻找新增长点
目前,辉瑞已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包括裁员、关厂、砍掉部分管线。
今年10月,辉瑞宣布开始实施一项多年期的成本调整计划,旨在节省至少35亿美元的开支。这包括在美国、英国多个地区的裁员和关厂,涉及近800名员工。随后,该公司宣布计划在10月份公布的削减35亿美元成本的基础上,再削减5亿美元,预计到2024年底将共削减40亿美元的成本。
在中国区,辉瑞近日解散疫苗线、裁员约400人的消息在业内广泛流传。该消息称,辉瑞在中国的疫苗团队全部裁员,其13价肺炎球菌多糖结合疫苗(PCV13疫苗,商品名:沛儿13,Prevenar 13)将由上海医药旗下的科园贸易代理。科园将在中国大陆地区独家进口、分销和推广该产品;辉瑞将继续负责该产品的开发和生产,并提供必要的专业知识。随后,辉瑞方面在回复中指出“我们相信,这是一种双赢的合作关系”,证实了这一传言。
在独占中国13价肺炎疫苗市场多年后,辉瑞于近年迎来了沃森生物和民海生物(康泰生物子公司)两款国产疫苗的冲击,受到影响较大。有业内人士评论,考虑到外企在县级下沉网络的覆盖及影响力,交给更擅长本土销售的企业确实是最优解。
同时,辉瑞还宣布将削减5项临床项目,涉及癌症和皮肤病等领域。
裁员、关厂、砍管线这些举措,都是为提高效率、优化资源配置。而寻找新的增长点,是更重要、更急迫的任务。收购Seagen公司、成立专门的肿瘤部门,表现了这家公司在新冠之后最重视的投入方向。
在肿瘤之外,辉瑞已在一些重要领域有布局,希望寻找下一个重磅产品。
例如RSV疫苗,辉瑞的Abrysvo是FDA批准的首个用于孕妇的RSV疫苗;还有一些产品已实现较高的增长,例如偏头痛药Nurtec ODT、镰状细胞病药物Oxbryta、罕见病创新药维达全(Vyndaqel)等。此外,辉瑞还在GLP-1赛道上布局了口服药物Danuglipron,目前已进展到2b期试验
对于非肿瘤业务,按照辉瑞2024年1月1日生效的新架构,将拆分为两个部门,一个专注于美国,另一个专注于美国以外的全球其他地区。
辉瑞首席执行官Albert Bourla在新闻稿中表示,新模式“旨在最大限度地发挥此次交易的影响,并加强我们在公司所有治疗领域的商业执行。”
本文开头提到的王怡亲,开始担任辉瑞中国区肿瘤事业部总经理是在2021 年底。当时,辉瑞中国区领域调整,分拆肿瘤及罕见病事业部。两年间,她推动了辉瑞中国区肿瘤领域业务的增长。
如今,辉瑞中国区已启动肿瘤事业部负责人招募,以接替即将离职的王怡亲。过渡期间,肺癌治疗领域负责人李雪琴和乳腺癌及泌尿肿瘤治疗领域负责人王箎将直接汇报于辉瑞全球生物制药商业集团中国区总裁彭振科(Jean-Christophe Pointeau),肿瘤事业部项目管理负责人杨骊悦将代理领导患者解决方案及诊断团队和数字化转型及创新团队。
*声明:本文内容转载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信息,并不代表本平台观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站留言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https://mp.weixin.qq.com/s/fz3WVShRcv9hE680UI_Fa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