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保出手,查扣近30吨「回流药」
01
榆林警方调查发现,常某(案件参保人)患有慢性肾功能衰竭等疾病,按照慢性病医保报销政策,常某平常的用药医保报销达到85%。
常某由此看到可乘之机,将部分多开的药品低价转卖给药贩子,药贩子再将药品流向市场。
当前网络渠道中部分异常低价药,就是来源于这类渠道,其也在一定程度上扰乱了工业、连锁药店的价格体系。
02
今年以来,关于“回流药”的大案不断。
日前,上海市公安局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上海警方深入推进打击医保诈骗犯罪专项行动,2024年以来,上海警方结合“砺剑”行动,已摧毁医保诈骗团伙9个,抓获犯罪嫌疑人200余人,查扣涉案药品20余吨。
上海警方介绍了三类典型案例:
一、是拉拢不特定退休人员超额配药
犯罪团伙通过微信群拉拢了一些本市户籍不特定退休人员成为下线,或是以有偿借用社保卡为诱饵代为配药,或是诱使下线“参保人”使用社保卡去医院配取药物,再转售套现。待老人配好药后,王某、陈某再至线下,以药品60%的药价找老人收药,并进行集中存储。在积累一定数量后,王某和陈某将回收药品集中打包,以药品回收价每盒加价20%的价格,通过物流发货至外省市药商,以此牟利。
二、是“流动式”接触不同病人发展“下线”
犯罪团伙其在本市各大医院“流动式”接触不同的病人,一旦发现对方有贪小的意愿,便将其发展为“下线”,由拥有非法销售药物途径的陆某进行销售。待囤积达一定量后再运往外省,交由陆某出售给一些偏远地区的私人诊所和小药房,作案手法较为隐蔽。
三、是以“兼职赚钱”“免费体检”为诱饵,诱导老人出借社保卡
犯罪团伙以“兼职赚钱”“免费体检”为诱饵,摆摊诱导老人出借社保卡或以“协助配药”为由,有偿借用社保卡,后期更是发展了一批患有基础疾病、能通过医保途径自行购药的“参保人”,为其形成稳定的药品供应网络。2022年以来,该团伙累计外寄药物700余次,重量近30吨。
更多公开细节显示,很多特药、慢病用药的报销比例都在90%左右,加价后仍然远低于市场价。根据此前报道,这类“超低价药”在零售药店、网络、微商等渠道,都有很大销量。
03 建立“追溯码”支付监管系统
回流药的灰色产业链能存在,有相当一部分原因在于不同医院、不同医药机构、不同城市之间的药品医保结算信息无法做到联通。
而近年来,国家医保局正积极探索开发“倒卖医保药品”大数据监管模型,完善医保智能监控系统智能提醒功能,杜绝不同医院之间轮番重复开药,多开药品转卖牟利的现象。
目前,国家医保局已开展大数据监管试点,陕西榆林作为试点城市在门诊统筹定点药店推广应用医保药品“追溯码”,实现追溯码与商品码两码合一,在药品结算、医保支付环节强制扫码。充分掌握开药机构、购药数量、购药周期等信息。参保人在榆林市任何一家药店提前或超量购药,系统都会自动提醒。
截至6月10日,在榆林市81家慢特病药店,“追溯码”管控系统共比对203万条数据,拦截同一药品再次支付14057次,涉及费用126.29万元。
国家医疗保障局基金监管司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目前全国已有近半省份已启动开药异常提醒的工作,其中北京、天津、宁夏已经基本实现全覆盖;浙江、海南、新疆、内蒙古等也正在推进,将来也会在国家层面上部署。
*声明:本文内容转载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信息,并不代表本平台观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站留言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https://mp.weixin.qq.com/s/czZRfQvErMP0QitfjyuYJ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