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epseek:若关税落地,利好哪些药企?
当我问DeepSeek,若药品高额关税政策真的落地:
1、对中国制药产业影响如何?
2、其中哪些领域最为利好?哪些领域冲击最大?
3、制药企业有哪些新的机会和机遇?
DeepSeek经深度思考后回答如下:
若特朗普政府对药品征收高额关税的政策落地,中国制药产业将面临复杂的国际环境。
结合多方信息,以下是深度分析及判断依据:
一、对中国制药产业的整体影响
1. 短期出口成本上升
根据2023年数据,美国是中国医药产品第一大出口市场(占中国医药出口总额的17.6%,约190亿美元),加征关税将直接增加出口成本。例如,中国对美出口的100亿美元药品需额外支付50亿美元关税。
原料药(API)和仿制药出口首当其冲,美国75%以上的维生素B类、近70%的维生素E依赖中国供应,关税将推高美国药企成本,可能影响中国企业的订单量和价格谈判能力。
2. 供应链重塑压力
美国80%的原料药依赖进口,中国是其关键供应国。若关税长期化,可能迫使美国寻求替代供应商(如印度、东南亚),但短期内转移产能难度大,中国仍具成本优势。
3. 创新药与CXO领域影响有限
中国创新药通过对外授权(BD)模式出海(如百济神州、传奇生物),不涉及直接商品出口,关税冲击较小。CXO(医药研发生产外包)企业因服务属性受关税直接影响较低。
二、受冲击最大的领域
1. 原料药与仿制药出口
- 原料药:中国是美国抗生素、维生素等原料药的主要供应国。关税将削弱价格竞争力,部分低利润产品可能被迫退出美国市场。
- 仿制药:美国仿制药市场依赖中国原料药,若成本上升,美国药企可能转向印度或本土生产,但短期内难以完全替代。
2. 低值医用耗材与器械
美国对中国一次性耗材(如注射器、针头)的关税已从0%提高至50%,叠加新关税后,出口企业利润空间进一步压缩。例如,美国80%的针头依赖中国进口,关税政策直接打击相关企业。
三、利好领域
1. 创新药国际化
- BD合作模式:通过授权跨国药企(如强生、武田)在美销售,规避关税风险。例如,百济神州的泽布替尼、传奇生物的CAR-T疗法均通过合作进入美国市场。
- 海外生产基地:部分企业已在美布局生产(如百济神州新泽西基地),本地化生产可降低关税影响。
2. CXO与研发服务
中国CXO企业(如药明康德、康龙化成)依赖技术服务和研发外包,而非商品出口,受关税影响较小。美国生物技术公司近90%依赖进口材料,中国CXO仍具成本优势。
3. 非美市场拓展
企业加速转向欧洲、东南亚市场。例如,翰宇药业计划开拓欧洲市场,仙琚制药重点布局欧盟和东南亚。
四、制药企业的新机会与应对策略
1. 市场多元化与本土化生产
- 海外建厂:迈瑞医疗在美提前备货并计划启动10个海外生产基地,规避关税。
- 区域合作:与印度、东南亚企业合作,利用当地成本优势重新布局供应链。
2. 成本控制与技术升级
- 优化生产工艺(如仙琚制药)、降低原料成本,提升竞争力。
- 加大创新药研发投入,减少对仿制药和原料药的依赖。
3. 国内市场需求增长
- 国产替代:中国政策鼓励国产药械优先采购,跨国药企加速本土化(如在中国建厂),带动国内产业链。
- 老龄化与消费升级:慢性病、肿瘤药需求增长,本土创新药企受益于内需市场扩张。
五、风险与长期展望
- 关税反噬风险:美国药品价格可能因成本上升而上涨,加剧医疗通胀,最终迫使政府调整政策。
- 全球产业链重构:若美国推动制造业回流,中国需警惕中高端原料药和器械技术的替代竞争。
六、结论:
总得来说,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对中国制药产业短期形成压力,但长期可能倒逼行业升级。
原料药和低值耗材出口企业需加速转型,而创新药、CXO及非美市场布局企业将迎来新机遇。
企业应通过技术升级、市场多元化和本土化生产,化解外部风险,提升全球竞争力。
关税风波愈演愈烈。
截至目前,针对该事件,已经有多家药企作出回应,大多表示 “影响不大” :
*声明:本文内容转载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信息,并不代表本平台观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站留言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https://mp.weixin.qq.com/s/fXuxIAeYgPmjzPv3VACfh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