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门户
蒲公英门户
登录 / 注册

变天了,FDA将限制动物试验

2025-04-14 16:46 发布者:论坛蒲友 来源:赛柏蓝

01

美国食药监局宣布

“限制”动物试验


4月10日,据路透社报道,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周四宣布,计划在单克隆抗体疗法及其他药物的研发过程中,用“与人类相关的方法”取代动物试验;这些方法包括采用基于人工智能的模型等。


640.png


此外,据外媒报道,特朗普可能会使美国制药企业用于试验的长尾猕猴进口价上涨40%。受多重消息影响,中国CRO昭衍新药开盘即几乎跌停。


FDA计划于明年启动一项试点计划,允许部分基于抗体的药物开发商采用非动物测试策略。试点研究的结果将用于决定更广泛的政策调整和指南更新,预计相关措施将逐步实施。


据悉,FDA将对提交非动物试验得出的可靠安全数据的公司简化审查流程,这将激励对现代测试平台的投资。


FDA表示,这种新方法将有助于提高药物安全性,降低研发成本和药品价格。FDA专员Martin Makary表示:“这一举措标志着药物评估领域的范式转变,有望加速为美国人提供治愈方法和有效治疗,同时减少动物使用。”


FDA的要求将通过所谓的“新方法学”(NAMs)数据进行“减少、优化或潜在替代”动物试验,这些数据包括使用基于人工智能的模型预测药物作用及副作用,以及在实验室制造的人体器官样结构上进行测试。


而美国国家生物医学研究协会(NABR)在一份声明中称:“目前在生物医学研究和药物开发中,动物模型尚无完全替代品。”


NABR主席Matthew Bailey表示,尽管人工智能有望加速研究的多个方面,但其效果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现有数据的积累。未知变量可能对患者构成最大风险。因此,观察人工智能在哪些领域能被验证为完整生物机体的替代品,以及在哪些领域不能,将是一件有趣的事。


02

类器官技术、AI制药迎来机会


2024年12月,美国参议院全票通过的FDA现代化法案3.0,已明确鼓励使用类器官、器官芯片等新方法学(NAMs)数据替代动物实验;推动行业向“无动物实验”方向发展。


  • 从经济角度来看,传统动物实验成本占药物研发总支出的40%-60%,非动物方法可将成本降低至10%以下。

  • 从效率角度,类器官和器官芯片能在3-6个月内完成传统动物实验需2-3年的测试;缩短上市周期。


近年来,类器官技术在多个维度实现了突破性进展,尤其在复杂器官功能模拟、临床转化应用、跨学科融合等领域展现出巨大潜力。


而中国企业昭衍新药被市场称为“猴茅”。作为国内药物非临床安全性评价领域的龙头企业,其业务深度绑定实验猴(尤其是食蟹猴)的繁育与临床使用。


因此FDA政策明确后,从短期风险来看,其业绩修复难度加大。2024年出口量约2500只,占公司实验猴总出栏量的20%,出口额超8亿元,主要流向美国、欧盟、日本。


其中:

  • 美国:占出口总量的40%;

  • 欧盟:占出口总量的25%;

  • 东南亚与日韩:占出口总量的20%。


而长期风险来看,昭衍新药在替代技术布局上落后于头部企业:

  • 类器官:尚未建立商业化平台,而药明康德已推出20种疾病类器官模型。

  • AI应用:仅在病理诊断环节引入AI辅助,未涉足药物设计、毒性预测等核心领域。


*声明:本文内容转载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信息,并不代表本平台观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站留言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https://mp.weixin.qq.com/s/G3UIg-LNlge2VsPO0734Aw)

 赞(1)

QQ|手机版|蒲公英|ouryao|蒲公英 ( 京ICP备14042168号-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243455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京)-非经营性-2024-0033

GMT+8, 2025-8-14 06:35

声明:蒲公英网站所涉及的原创文章、文字内容、视频图片及首发资料,版权归作者及蒲公英网站所有,转载要在显著位置标明来源“蒲公英”;禁止任何形式的商业用途。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站及作者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