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门户
蒲公英门户
登录 / 注册

争议最大的国产创新药,已经停工停产

2025-06-11 16:35 发布者:论坛蒲友 来源:GMP行业药文

68日,据第一财经报道,绿谷医药科技(以下简称“绿谷医药”)已经停产甘露特钠胶囊(商品名:九期一®,代号:GV-971,公司将关闭相关办公区、生产区。


九期一®为绿谷医药研发并生产的用于轻度至中度阿尔茨海默病AD),改善患者认知功能的寡糖类药物。AD是医学界公认的难题,其发病机制复杂,病程漫长。作为业内公认的“药物研发坟场”,2003年以来,全球仅有几款AD新药获批上市,且大部分已上市药品仍以改善临床症状为主。期间,礼来、武田、辉瑞等MNC纷纷布局却相继折戟。


201911月,九期一®获得国家药监局(NMPA)有条件批准上市。绿谷医药官网显示,该药全球首个靶向脑肠轴的AD新药。这一创新药物的问世,不仅打破了AD领域长达17年无新药上市的困局,更为促进全球脑肠轴科研发展和临床应用转化开创全新的科研疆域。


这款药物上市之时,可谓极尽殊荣,甚至拥有专门为其发行的邮票。


640.png


但是尽管如此,相关的各种质疑一直未曾间断,这款药物可以说是中国医药发展历史上,目前为止争议最大的一款创新药


首先是“有条件批准”,NMPA要求“申请人继续进行药理机制方面的研究和长期安全性有效性研究,完善寡糖的分析方法,按时提交有关试验数据”,说明药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还存在疑问,临床上需要谨慎使用。


药物主要发明人耿美玉研究员的回应,甘露特钠的“有条件批准”是因为在新药申报资料中,关于大鼠长期(104周)致癌性试验虽然已经完成,且结果表明药物与致癌性没有任何相关性,但正式报告没有提交,因此获批的条件是3个月内提交正式的致癌性试验报告。


再从作用机制来看,该药通过调节肠道菌群失衡、重塑机体免疫稳态来降低脑内神经炎症,进而延缓AD的病程进展。但这一独特的“脑肠轴”机制在学术界引发了广泛质疑,包括原首都医科大学校长饶毅教授在内的部分专家对其疗效和安全性存疑。


此外,甘露特钠的临床试验数据也备受争议。


针对甘露特钠国内临床III期数据,一是业内其临床研究方案时间过短,无法评估AD的中长期疗效,此前礼来关于AD的一款药就曾因此折戟。


其次,在临床试验中,GV-971治疗组在第4周就出现了改善现象,与之对比的是,安慰剂组情况突然出现了恶化,这也被很多人拿来质疑数据的准确性。


但这些并未影响甘露特钠的进一步推进。20204月,美国FDA批准了甘露特钠国际多中心Ⅲ期临床试验。


绿谷新闻稿曾指出该试验的52周双盲期研究计划在2025年全部完成,将于之后开展欧美地区的新药注册上市工作,但其却在2022年提前终止。


绿谷方面解释称,这主要是由于疫情导致患者脱落率增加,以及融资难度加大,难以维持临床研究资金需求。然而,这一解释并未完全消除外界对其临床试验可靠性的担忧。饶毅教授再次发文质疑GV-971疗效问题,并发问绿谷制药在躲什么。


一路走来,甘露特钠历经波折。2019年上市以来,甘露特钠胶囊经历了初期的销售热潮、2021年医保纳入带来的市场扩大,以及后续因临床研究终止、团队调整等问题导致的市场波动。


640.png

近几年,甘露特钠胶囊在中国城市公立终端销售概况。(来源:米内网数据)


今年5月,多家媒体报道,甘露特钠在国内多个地区出现断货缺货现象。绿谷当时曾回应称:“公司正积极了解各地供货情况,并开通购药诉求登记渠道,同时正积极与有关部门密切沟通,竭尽全力处理相关供货问题。”然而不久后,停产的消息被证实。


绿谷制药向媒体证实,停产的原因是甘露特钠的药品注册证已到期,目前正在等待药监局审批结果。


有业内人士指出,制药企业通常会在许可批件到期前6个月申请延续,而许可证过期尚未获得新一轮审批通过导致停工停产的情况“并不常见”。

*声明:本文内容转载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信息,并不代表本平台观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站留言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https://mp.weixin.qq.com/s/GMFT5n2n2-EhRyFKHOXkHQ)

 赞(2)

QQ|手机版|蒲公英|ouryao|蒲公英 ( 京ICP备14042168号-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243455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京)-非经营性-2024-0033

GMT+8, 2025-8-12 05:48

声明:蒲公英网站所涉及的原创文章、文字内容、视频图片及首发资料,版权归作者及蒲公英网站所有,转载要在显著位置标明来源“蒲公英”;禁止任何形式的商业用途。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站及作者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