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大型药企被迫歇业
这家地方商业龙头,因资金周转困境选择暂时歇业。
01 资金链承压被迫歇业?
启动资产处置与股权引进
近日,业内消息称,湖北格林药业有限公司已进入暂时歇业状态。目前其正与北京港京科技有限公司推进合作洽谈,港京科技拟入驻开展尽职调查,相关准备工作预计耗时约两个月。
湖北格林药业是湖北省内大型医药批发企业、湖北十大医药流通企业之一。
成立于2003年5月的湖北格林药业注册资本9000万人民币,主要经营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化学药原料药、化学药制剂、抗生素制剂、生化药品、生物制品、蛋白同化制剂、肽类激素(含冷藏冷冻药品)等。
湖北格林药业向供应商发出提醒,8月底将有律师正式进驻,要求所有供应商配合公司财务部完成相关账目核对,为后续工作铺路。
深耕湖北市场20年的湖北格林药业,已构建起以湖北为核心的医药终端网络。其自营面积约2万平方米,其中仓储面积1万平方米,全年药品吞吐量达100万件;在售常规药品超8000个,常年维持约1亿元的周转库存规模。
至于歇业原因,业内有消息指向资金周转困境。湖北格林药业因投资建设“格林中心大楼”导致资金沉淀过多,进而出现贷款逾期问题。
湖北格林药业于2018年投资4亿元开启这一占地20亩的“医药商业综合体”工程项目,作为新的格林药业办公、经营基地。项目占地12800平方米,拟建高度130米以上(含6层、37米商业裙楼)的医药商业综合大楼,项目总建筑面积73770平方米。
这一项目在2019年5月封顶,并计划在两年时间内建设完成。同时,其在修建时,拟招商近百家国内大型医药厂家驻汉办事处(公司)入驻办公。
如今,为缓解流动性压力,湖北格林药业拟定两套自救方案:一是整体出让1.62万平方米的库房与办公室,以及格林中心1-6层2.1万平方米资产,所得资金将用于补充日常经营现金流;二是寻求国有上市公司入股,通过引进战略投资者实现控股层面调整。
湖北格林药业的问题已经不是个例。
福建国瑞药业也被传出现流动性问题——因全国范围内商业及工业客户集中挤兑,面临资金集中支付、账期取消、供应体系失衡等多重压力,进而导致部分供应商货款无法如期兑付。
目前两家企业均在推进国有投资者引进工作,核心诉求可能是借助国有资本的资金与信用优势,缓解债务压力并恢复市场信心。
02 资金压力
医药商业的不能承受之重
长期以来,应收账款回收周期长是困扰医药流通企业的核心痛点——由于行业下游主要客户为医疗机构,一定程度上存在付款流程繁琐、资金调度效率偏低等痛点,回款滞后。
商务部《药品流通行业运行统计分析报告》显示,2023年,中国医药商业协会对31个省(区、市)545家药品批发企业应收账款情况开展典型调查,调研显示,对医疗机构应收账款回款天数平均152天,比2022年延长2天。
尽管集采药品、医保目录内药品的回款问题在国家医保局的推送下已在多数省市得到改善,但对于非集采、非医保类药品,多地药商反映回款仍面临较大阻力,加剧企业流动性风险,药品批发企业资金压力和财务费用负担日益沉重。
即便是千亿体量的医药流通企业,同样受这一问题的“拖累”。
2025年上半年,九州通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较上年同期下降19.34%。其指出,防疫物资应收账款及医院客户账期延长等所致减值准备计提增加,对扣非归母净利润造成一定影响。
应收账款之外,库存占用资金同样会给流通企业带来不小的压力。一些企业在行业上行期选择主动延长账期,但在行业承压时,这就可能转化为风险,甚至导致资金链断裂。
内外交织的压力共同作用下,医药流通行业“强者恒强”、分化趋势加速。仅从2023年来看,我国药品流通行业已形成1家年销售规模超5000亿元、4家超1000亿元、2家超500亿元的大型药品流通企业+若干家中小型药商的格局。
《商务部关于“十四五”时期促进药品流通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要求,到2025年,培育形成1-3家超五千亿元、5-10家超千亿元的大型数字化、综合性药品流通企业,5-10家超五百亿元的专业化、多元化药品零售连锁企业,100家左右智能化、特色化、平台化的药品供应链服务企业。药品批发百强企业年销售额占药品批发市场总额98%以上。
凭借规模优势,融资及供应链整合能力,头部药商加速抢占市场份额,中小企业也不得不探索自己的前路。
*声明:本文内容转载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信息,并不代表本平台观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站留言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https://mp.weixin.qq.com/s/MhjriKBpVx4d1cwk-lfbs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