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SK豪掷300亿美元赴美建厂
2025年9月16日晚,美国总统特朗普抵达英国,开启其第二次国事访问。尽管英国王室对再次接待这位美国领导人态度复杂,但英国工党政府却将此视为一次绝佳的外交机会。首相斯塔默在国内面临经济困境与政治危机,急需借助国际合作转移焦点、提振信心。
就在特朗普抵达前夕,英国政府密集发布多项科技与投资合作协议,试图借此强化英美关系。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英国制药巨头葛兰素史克(GSK)宣布将在未来五年内向美国投资高达300亿美元(约合250亿欧元),用于新药研发与生产能力建设。
GSK的300亿美元:不仅是建厂,更是战略转型
根据GSK发布的声明,这笔投资将用于在美国建设“新一代的生物制药工厂和实验室”,其中包括一项明确计划:自2026年起在宾夕法尼亚州兴建一座专注于呼吸系统疾病与癌症治疗的新药生产基地。
值得注意的是,300亿美元中有12亿美元将专门用于“先进制造设施、人工智能与数字技术”。这意味着GSK不仅在扩张产能,更在推动制药流程的数字化与智能化转型。
所谓“先进制造设施”,通常指的是采用自动化、数据驱动和高精度控制的生产系统,能够显著提升药品质量一致性与生产效率。而人工智能技术在药物研发中的应用,已从早期的靶点筛选扩展到临床试验设计、药物相互作用预测等多个环节,成为制药行业的新引擎。
政治压力下的投资决策:特朗普的“制药施压令”
GSK此番大手笔投资并非完全出于企业自主战略,也与特朗普政府的政策施压密切相关。据悉,GSK是美国政府要求在9月29日前提交“明确投资承诺”的17家制药企业之一。特朗普希望通过推动制药企业在美建厂、加大本土生产,以降低药品在美国市场的售价。
如果企业未能在期限内做出回应,可能面临贸易制裁或政策限制。GSK成为首家公开宣布投资的英国药企,显然是为了抢占政策红利,同时也在全球市场中巩固其地位。
这一策略也与近年来美国政府推动“医药回流”政策相吻合。所谓“医药回流”,是指鼓励跨国药企将生产基地迁回美国,以保障供应链安全、提升就业率并控制药品价格。
英国制药业的“出海潮”:阿斯利康也在行动
GSK并非孤例。其英国竞争对手阿斯利康(AstraZeneca)早在2025年7月底就宣布,将在2030年前向美国投资500亿美元,用于药品生产和研发。这一趋势表明,英国制药企业正在加速全球布局,尤其是在美国这一全球最大医药市场中加码投入。
这种“出海潮”背后,是对全球医药政策变化的敏锐响应,也是对技术升级与市场扩张的战略部署。对于中国制药企业而言,这一趋势也提供了重要参考:如何在政策、技术与资本之间找到平衡点,推动国际化进程。
AI与制药的融合:不只是实验室里的算法
GSK此次投资中提到的“人工智能与数字技术”,并非空泛概念,而是制药行业正在经历的深刻变革。
以Google旗下的DeepMind为例,其AlphaFold项目已成功预测数十万种蛋白质结构,为新药研发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基础数据支持。AI在药物筛选、毒性预测、临床数据分析等方面的应用,正在重塑研发流程。
此外,AI还被用于优化生产工艺。例如,通过机器学习模型分析生产数据,可以提前预测设备故障、调整配方参数,从而降低成本、提升良品率。
GSK在声明中强调,将在美国建设“新一代的生物制药工厂”,这意味着其将采用高度自动化与智能化的生产体系,融合AI与数字化技术,实现从研发到生产的全流程升级。
英美科技合作升级:AI、核能、量子计算齐上阵
除了制药领域,特朗普此次访英还带来了更广泛的科技合作“大礼包”。微软宣布将在英国投资300亿美元,其中一半用于云计算与人工智能;谷歌则将在两年内投入50亿英镑,用于建设数据中心与AI实验室。
更令人瞩目的是,英美双方即将签署一项涵盖人工智能、量子计算与核能的技术合作协议。其中包括在英格兰建设最多12座先进模块化反应堆(SMRs),用于为数据中心提供稳定清洁的能源。
这些合作不仅推动了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也为制药行业提供了更强的技术支撑。量子计算在药物分子模拟方面具有巨大潜力,而核能则为高耗能的生物制药工厂提供了可持续能源解决方案。
结语:制药企业的全球博弈与技术突围
GSK的300亿美元投资,是一次资本、技术与政治的多重博弈。它不仅反映了制药巨头在全球市场中的战略布局,也揭示了AI与先进制造正在成为行业新标准。
对于制药行业从业者而言,这场投资风暴不仅是新闻,更是趋势的信号。未来的制药企业,不仅要有强大的研发能力,更要具备全球视野与技术整合能力。
在AI、数字化与政策变革的交汇点上,谁能率先突围,谁就能在下一轮全球医药竞争中占据主动。
*声明:本文内容转载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信息,并不代表本平台观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站留言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https://mp.weixin.qq.com/s/LTKsIMklbbqH4YdhRILYq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