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交250元专利费,诺和诺德将痛失数十亿市场!
在全球制药行业,丹麦的诺和诺德(Novo Nordisk)是响当当的名字。它的明星产品——司美格鲁肽(semaglutide),是一种胰高血糖素样胜肽-1(GLP-1)受体激动剂,广泛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和肥胖症。这款药物不仅在临床上表现优异,还在商业上创造了奇迹:2024年,用于糖尿病治疗的Ozempic销售额高达170亿美元,而用于减肥的Wegovy也贡献了80亿美元的营收。
司美格鲁肽的研发源自一种看似冷门的生物——美国毒蜥(Gila monster)。科学家从其毒液中提取活性成分,历经多年研究,最终合成出可用于人类治疗的化合物。由于它能有效抑制食欲,司美格鲁肽迅速成为减肥界的“新宠”,甚至被誉为“规则改变者”(game changer),引发全球药企的竞逐。
药品专利为何如此关键?
新药研发是一场烧钱且高风险的马拉松。根据行业统计,开发一款新药的平均成本超过10亿美元,周期长达10至15年。而绝大多数候选药物最终无法上市,失败率极高。因此,专利制度成为药企收回投资、实现盈利的关键保障。
专利有效期内,原研药厂拥有市场独占权,能以较高价格销售药品;一旦专利到期,仿制药(即学名药)便可合法进入市场,打起价格战,原研药的利润空间迅速被压缩。因此,大药厂通常会在全球主要市场同步申请专利,确保“专利护城河”无死角。
加拿大专利失效:一封信引发的灾难
然而,诺和诺德在加拿大的专利布局却出现了令人匪夷所思的漏洞。根据《Science》杂志报道,仿制药厂Sandoz的CEO Richard Saynor通过一位加拿大教授登录专利数据库,意外发现诺和诺德在2017年曾要求退还一笔250加元的专利维护费,理由是“需要更多时间考虑是否支付”。
更令人震惊的是,诺和诺德在2018年之后再未缴纳年费。加拿大知识产权局在2019年发出通知,提醒其专利即将失效,并给予一年宽限期。然而诺和诺德未作任何补救,导致司美格鲁肽的加拿大专利于2026年1月正式失效,比美国的2031年专利到期时间早了整整6年!
这不是技术性失误,而是行政疏忽。一个价值数十亿美元的市场,就这样因为一封信和一笔小额费用而拱手让人。
别小看加拿大这个市场。2024年,加拿大零售药房的Ozempic销售额超过25亿加元,是其他药品的两倍以上。考虑到加拿大仅有4100万人口,这一数字显然不只是本地需求。事实上,许多美国患者因药价高昂,选择跨境赴加购药,形成所谓的“购药之旅”。
司美格鲁肽在美国的专利要到2031年才到期,但加拿大的仿制药一旦上市,价格可能比美国低七成。这将对美国市场形成巨大冲击,尤其是在灰色渠道和跨境购药方面。
中国药企的“摩拳擦掌”
中国也是一个潜在的赢家。Ozempic于2021年在中国获得专利,预计2026年到期。据哥伦比亚大学的Grace Lee透露,目前至少有15家中国药企正在开发60种相关仿制药,其中11种已进入最终临床试验阶段。联邦制药、石药集团、华东医药等巨头预计将在2026至2027年间推出产品。
中国虽不像北美那样肥胖率高,但减肥需求同样旺盛。九源基因甚至宣称已开发出疗效与Ozempic相当的药品,准备在专利到期后迅速上市。
面对专利失守,诺和诺德并非毫无还手之力。大药厂常用的“长青策略”(evergreening)是延长专利保护的常见手段。通过对原药配方、制造工艺或新适应症进行改良,申请次级专利,从而延续市场独占权。
此外,诺和诺德也可通过复杂的生产工艺设置技术壁垒。司美格鲁肽属于生物制剂,其制造过程远比传统小分子药物复杂。即使专利失效,仿制药厂也难以快速复制其质量与稳定性。
礼来(Eli Lilly)就是一个典型案例。其Mounjaro药物虽晚于Ozempic上市,但在制造基础设施上投入了240亿美元,意在构建更高的进入门槛。
除了技术壁垒,诺和诺德还可通过产品线扩展与品牌忠诚度维护来稳住阵脚。例如推出改良剂型、调整剂量、开发新适应症等方式,打造“新药”形象,吸引医生与患者继续选择原研药。
同时,强化营销团队,精准定位处方医生,强调原研药的疗效与安全性优势,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抵御仿制药的冲击。
结语:一堂价值连城的专利课
诺和诺德的失误是一堂活生生的专利管理课。在制药行业,专利不仅是技术的护城河,更是企业命运的分水岭。一个小小的行政疏忽,可能引发数十亿美元的损失,甚至改变全球市场格局。
对于所有药企而言,这不仅是一个警钟,更是一个提醒:在专利管理上,任何细节都不能掉以轻心。
*声明:本文内容转载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信息,并不代表本平台观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站留言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https://mp.weixin.qq.com/s/O5GdyYql-U1ap3XfZgaByg)